
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学案设计,共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课标要求,时空观念,自主探究,深化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
【时空观念】
【自主探究】
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归纳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秦朝的政治制度
概括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与夏商周相比,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征?
秦朝文书制度有何作用?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发生怎样的变化?
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
两汉至明清时期中央行政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何特点?
两汉至明清时期地方行政体制演变的历程?有何规律?
【深化探究】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庭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
(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
(3)地方权力较大:诸侯国有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形成中央权力的集中。
(4)迷信色彩浓厚: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多角度理解秦朝的官僚政治取代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
(1)产生特点: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与分封制相伴而生,是适应父权家族制扩大化的结果;
秦朝的官僚政治以皇权为核心,以郡县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制度。
(2)概念内涵: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以宗法制度为基础的政治体系;
秦朝的官僚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的基础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的中央集权、地方服从的政治体系。
(3)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贵族政治把宗法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已取得统治权力的宗族拥有一个“共主”,其他家族成员共同享有对整个国家的统治权力;
秦朝的官僚政治皇帝将地方的治民权与土地权分离,地方政府的官员一律由中央直接任命,代表皇帝行使管理权。
(4)演变趋势:中央集权得以加强,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行政任命。
(三)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削弱。皇帝通过不断压制、削夺相权来加强皇权。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四)地方行政层级嬗变体现的规律
(1)中央集权是推动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主要因素。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发展史,正是中央集权从加强到削弱、再加强、再削弱的交替更迭。地方行政层级变化表现为波浪式,最终随着封建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而趋于稳定。
(2)沿袭变革是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主线。中国历代地方行政层级变迁的一条主线是对前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基本沿袭和改进,沿袭为主,变革为辅。
(3)下稳上动是地方行政层级变化的特征。县相对稳定,表现在自秦朝推行郡县制以来,任何朝代的基层政区都是县,也从来没有被取消过。县以上行政层级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博弈的影响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
(4)财政改革是影响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重要因素。财政既是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推动力量,又是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财政改革对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财政是地方行政制度变革的重要内容。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共16页。
这是一份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导学案及答案,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巩固基础,能力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学案设计,文件包含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案教师版docx、选必1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学案学生版docx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