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的编排主要是对本单元所学过的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进行整理和复习。【学情分析】学习完这一单元,学生对于两位数加、减法笔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相应的用数学解决问题有了一定的理解。但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因此,复习笔算时,教师注意先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比较笔算加法和笔算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作为复习笔算的准备。接着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最后复习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两步式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2.通过计算连加、 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两步式题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乘法口诀?1.口算练习(游戏)2.口算题,说说你是怎样算的:10+10+20=()想一想我们是按照什么顺序算的呢?从左到右设计意图:复习口算,让学生了解运算顺序进入学习状态。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是同学们在周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图片和信息,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和表格,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学生认真观察后,回答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提出数学问题。 教师板书出学生的各种问题,并选择:一共摘了多少个?问:你能列式吗?生说师板书 28+34+22= 问:这个算式我们又叫什么算式?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思考,联系生活问题,发现连加的妙用。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例1 28+34+23= 启发提问:(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先算28+34的和,再用得到的数加22,求出总数,用到两个算式(2)用竖式怎样计算?学生列示后教师展示,比较三种列竖式方法哪种更方便,让学生感受到列竖式方法的简化。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生回答 教师进行连加竖式小结:(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在此基础上得出:1.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2.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3.可以观察个位是否可以运用凑10法。4.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做一做:46+25+17=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2.出示例2“运南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 生回答图意:有84个大南瓜,李大爷运走40个,王叔叔运走26个, 根据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回答:还剩几个?师:这道题你想怎样列算式?举手回答可能出现两种算式 师板书算式: 85-26-40= 85-40-26 = 师:这是两道什么样的两步算式?(连减)如何计算呢? 教师完善板书:连减(出示课题) 让生独立完成 找生汇报小结性提问:(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独立自主思考探究,完成对连加连减概念的认识。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1)54+26+15= (2)90-58-24=在练习本上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设计意图:巩固本节课知识点。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数学西师大版连加、连减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自主探索,学习新知,应用,总结全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共3页。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及反思,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