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共4页。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9课元 日(共1课时)【正文】一、教材分析《元日》是统编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中的一首古诗,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叙事与写景结合,表现了欢乐祥和、万象更新的新年气象,呈现了“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的春节传统行为文化。同时,《元日》是王安石拜相实施变革、推进新法之初写的,是诗人借新年新气象来表达自己对变革充满喜悦和自信。这首诗历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人们传诵的是一种美好生活,春节过大年的欢乐祥和的美好生活;传诵的是一种民俗文化,中华民族过年的种种行为文化;传诵的是一种人生追求,王安石为国为民实施改革的人生追求。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我把感受节日欢乐氛围,理解节日文化习俗,体会诗人内心作为《元日》的核心教学价值。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屠、苏”,会写两个生字“旧、符”。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文。3.通过小组合作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借助图片、资料等方式理解“除”、“屠苏”、 “瞳瞳”、“桃符”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美好愿望。教学重难点1.重点: 借助图片、资料等方式理解 “屠苏”、“桃符”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2.难点:感受诗句中描绘的节日景象。三、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家乡过春节的习俗,搜集春联1-2幅。教师:书写一幅关于学习的对联。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理解诗题1.说说自己家乡过春节的习俗。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看看距今一千多年的宋朝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3.出示课题,理解“元”字。图片出示“元”字在字典中的解释,选择意思并说说元日的意思。4.拓展理解“元年、元月、元宵”,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5.区分“元日”、“元旦”:出示日历图片中的一月一日和正月初一,通过区分了解中国古代一直使用农历,“元日”是农历正月初一,就是我们现在的春节。 6.小结:学习古诗的第一步就是要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板书:理解诗题) (二)初读感知 读出节奏1.读准字音:指名读古诗,着重指出生字的读音:屠、苏。2.读出节奏:指名读,说说停顿的方法:这位同学读得很有节奏,你们听出来了吗?(第四字后停顿)3.同桌互读,齐读。4.小结:读古诗,就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味儿。(板书:读出节奏)(三)研读古诗 了解诗意过渡:光会读可还不行,我们还要读懂古诗的意思(板书:了解诗意)1.回顾方法:以前学习古诗,有哪些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看图、看注释、查找工具书)2.小组合作学习: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运用这些方法来读懂古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出示合作要求)3.交流反馈4.预设一:一岁除(1)学生讨论理解“岁”、“除”的意思。①复习旧知白居易《草》中的“一岁一枯荣”,理解“岁”就是“年”的意思。②通过理解整句诗的意思知道“除”就是“过去”的意思。(2)看图,感受古代孩子放爆竹的喜悦。(3)指导朗读:你放过爆竹吗?什么感受?(结合学生感受读诗)(4)创意写诗:过春节还有哪些习俗?请你也学学诗人,作一句诗。出示:( )中一岁除(5)再读第一句诗,读出春节的热闹。5.预设二:入屠苏。(1)图片、资料了解屠苏酒,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家中用什么浸泡酒,引导学生说出杨梅酒、枸杞酒等。(2)理解“入屠苏“:出示古人喝屠苏酒的画面,理解“入屠苏“,并指名说说第二句诗句意思。(3)指导朗读。①指名说说喝屠苏酒什么感受,从诗中找到一个字形容。(暖)②指名说说喝下屠苏酒哪里感到暖洋洋的,结合学生回答指导朗读:将“暖”读得长一点,重一点,让人全身都暖洋洋的。(3)拓展理解喝屠苏酒的规矩,感受喝屠苏酒的美好寓意。古人喝屠苏酒还有个规矩,小孩先喝老人后喝,有诗为证。(出示诗句,生读诗) 还将寂寞羞明月,手把屠苏让少年。 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教师解释酒后面的美好愿望:让孩子先喝,因为孩子过了一年又长大了一岁,喝屠苏酒是祝福孩子健康成长。老人最后喝,因为老年人过年意味着生命又减少了一岁,延迟一点时间后喝,有祝福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4)感情朗读第二句诗,读出美好的祝愿。6.预设三:瞳瞳(1)图片理解“瞳瞳”,并说说诗句的意思。(2)指名读诗,读出春节的阳光灿烂。7.预设四:桃符(1)微课理解“桃符”(2)指名说说第四句诗意:灿烂的阳光照进千家万户,人们都在干什么呢?(3)拓展春联,了解春联的美好寓意。①说说自己家里贴过的春联②老师拿出一幅春联,和学生一起贴在黑板上,让学生了解贴对联的方法。(上联贴在右,下联贴在左)③了解春联的美好寓意:说说老师的对联应该送给谁,并说明原因。④进一步了解春联的美好寓意:再出示2幅分别祝愿老人和农民的春联,让学生说说应该送给谁,并说明原因。(4)指导朗读3、4句诗,读出人们的美好祝愿。(四)了解背景,体悟诗情1.找习俗:诗人描绘了哪些习俗让我们感受到春节的喜庆热闹的?快速读一读,从诗中找一找,并圈出来。2.交流反馈: 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师板书)3.课外拓展诗句,进一步了解春节的喜庆热闹:古人过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你能从以下两句诗有所发现吗?①课件出示课外描写春节的诗句,找一找春节习俗;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宋·苏轼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清·孔尚任②交流,积累。4.朗读全诗,读出春节的喜庆热闹。5.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体会诗情。(板书:感悟诗情)①出示诗人写诗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是在实施变法之初写下这首诗的,写诗的目的是祝愿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②指名说说从古诗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诗人对老百姓的美好祝愿。(预设:暖、屠苏、曈曈日、换旧符)6.再读全诗,读出诗人的美好祝愿。7.配乐齐读,尝试背诵。 8.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题 读出节奏 了解诗意 感悟诗情)五、书写古诗1.教学2个生字“旧、符”:观察字形,说说注意的地方2.书写生字,教师巡视。3.展示点评。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元日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元日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元日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