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 上学期课后培优分级练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精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鉴别与除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二氧化碳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常温常压下为气体。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注意:二氧化碳没有毒性)【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实验结论】①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②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方程式为CO2+H2O=H2CO3 (3)【实验操作】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之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烘烤,观察现象。【实验现象】① 第一朵小花变红;② 第二朵小花不变色; ③ 第三朵小花不变色; ④ 第四朵小花变红; ⑤ 第四朵小花被烘烤后由红色变成紫色。【实验分析】① 醋酸能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酸(溶液)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② 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③ 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④ 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⑤ 说明碳酸被分解了。 方程式为H2CO3=H2O+CO2↑【注意】① 第二朵、第三朵纸花可以说明: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② 纸花必须是干燥的。如果纸花不是干燥的,那么在把第三朵纸花放入水中时,CO2会与纸花里的水分反应生成碳酸使纸花变红,这样就起不到对照的作用。③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二氧化碳能与灼热的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方程式为CO2+C2CO,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该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CO2是氧化剂,C是还原剂)。该反应是二氧化碳变为一氧化碳的一种方法。3、二氧化碳的用途灭火(既利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原因:①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②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灭火器原理:Na2CO3+2HCl=2NaCl+H2O+CO2↑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因此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光合作用:作气体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1)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但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3)温室效应危害: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等。防治措施: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②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效率和使用效率;③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等。(4)低碳生活概念:所谓“低碳”,就是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即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减少 CO2的排放。如人走关灯;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具体做法:少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提倡纸张双面使用、减少私家车的使用等。(5)进入干枯的深井、溶洞或地窖前必须先做“灯火实验”【CO2 没有毒,但会让人窒息死亡】 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一氧化碳只能用排水法收集,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用途:作气体燃料)2CO+O22CO2【燃烧现象】① 发出蓝色火焰; ② 放热; ③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煤炉从上至下,常发生的三个反应:2CO+O22CO2、CO2+C2CO、C+O2CO2(2)毒性原理: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0.02%2小时中毒)(3)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CO+CuOCu+CO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实验操作】① 先通入一氧化碳,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一氧化碳的纯度;② 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的物质加热;③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④ 再通入一会儿一氧化碳直到试管冷却。【实验现象】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结论】一氧化碳能使氧化铜还原成铜,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注意事项】①检验一氧化碳纯度的目的: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②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目的:排净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空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引起爆炸。③实验结束后,先撤酒精灯,再通一氧化碳到冷却的目的(如上图):防止石灰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④进行尾气处理的原因:一氧化碳有剧毒,随意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⑤ 石灰水的作用:① 证明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② 除去装置内的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Fe2O32Fe+3CO2(工业炼铁)【实现现象】红色粉末逐渐变黑,生成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三、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鉴别与除杂鉴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无现象的是CO;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的是CO;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通过灼热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的是CO;无现象的是CO2点燃燃烧并发出蓝色火焰的是CO;不燃烧的是CO2除杂CO2(CO杂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O2 杂质)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或灼热的炭粉 【易错提示】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在CO2气体中CO属于杂质,其含量不会很多,而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因此,不能将其中的CO点燃。培优第一阶——基础过关练1.如图所示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降雨 B.地、植物光合作用 C.尿素化肥 D.灭火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的排放会污染空气B.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C.二氧化碳可以用作气体肥料D.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3.鉴别O2、CO、CO2三种气体,简便可行的方法是( )A.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B.试验三种气体在水中溶解性C.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瓶内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4.下列实验现象既能体现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能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B.软塑料瓶变瘪C.石蕊溶液变红 D.气球上浮5.下列有关CO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A. B.C. D.6.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后果是A.温室效应加剧 B.破坏臭氧层 C.产生酸雨 D.污染环境7.五一节小金与家人一起采摘草莓。小金发现种植草莓的大棚内,每隔一定距离贴地位置有一个释放CO2的装置,且大棚内温度明显高于棚外,他联想到有关知识进行了分析,其中不合理的是( )A.释放CO2的装置贴地放置,利于草莓进行更多的光合作用B.大棚内CO2浓度较高,可增强大棚的保温作用C.适当增加棚内CO2的浓度,可促进草莓的生长D.大棚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只有CO2一种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只有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C.喝了汽水会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会增大D.二氧化碳有毒,会使人室息9.关于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B.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C.用途:可以用来灭火,可以做化工原料D.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0.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最合理的方法是A.使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B.将混合气体点燃C.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D.使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11.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缺氧窒息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D.冶金工业常用一氧化碳氧化法得到金属单质培优第二阶——拓展培优练1.如下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大烧杯中燃着两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开始后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观察到高处的蜡烛先熄灭B.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C.要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不用移开玻璃片D.去掉烧杯中的一支蜡烛,也可以得到同样的实验结论2.要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应采用的方法是( )A.把混合气体点燃B.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C.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钢D.把混合气体在两个容器中互相倾倒3.下列有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碳的氧化物B.1 个二氧化碳分子比 1 个一氧化碳分子多 1 个氧原子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用于冶炼金属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2021四川雅安)下列关于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A.组成:CO2、CO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性质:CO2、CO密度均大于空气C.用途: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气体肥料D.危害:CO2会导致酸雨;CO会引起雾霾5.下列是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四个反应,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①C+O2CO2②2C+O22CO③CO2+H2O=H2CO3④6CO2+6H2OC6H12O6+6O2A.在一定条件下,CO2和O2可以相互转化B.反应物相同时,生成物一定相同C.上述反应均为化合反应D.上述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均发生改变6.从下列对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①CO2能溶于水②CO2能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③CO2不能使干石蕊试纸变色④CO2密度比空气密度大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7.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②CO被还原为CO2③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置换反应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人”字管右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被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为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9.化学研究物质。试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二氧化碳。(1)分类角度:二氧化碳属于________(填字母)。a.单质 b.氧化物 c.混合物(2)性质角度:三百多年前,人们发现一些洞穴内有一种能使燃烧的木柴熄灭的气体,后来该气体被证实是CO2。据此推测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3)变化角度:实验室中常用澄清石灰水检验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4)应用角度:Ⅰ.可用碳酸氢钠、柠檬酸、果汁等自制汽水来消暑解热。制汽水时,碳酸氢钠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有关。Ⅱ.Al﹣CO2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电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铝与二氧化碳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5)环保角度:全球参与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的根本对策。下列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做法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制定旨在限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规定b.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太阳能等新能源c.工厂通过加高烟卤直接排放含二氧化碳的废气10.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问题:(1)如图1所示,将一小块干冰(固态CO2)放进一塑料袋,将袋口扎紧,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①从物质分类看,干冰属于_______________。②从物质组成看,干冰由___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③从物质变化看,塑料袋鼓起的过程中干冰发生了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④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塑料袋鼓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所示实验,请回答:①实验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此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Ⅱ的塑料瓶预先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向瓶内加入约体积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可观察到塑料瓶变干瘪,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打开瓶盖,向瓶中滴入石蕊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培优第三阶——中考沙场点兵1.(2022湖南怀化中考)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将明矾加入浑浊的井水中,静置,井水变澄清B.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C.一氧化碳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黄色D.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2.(2022黑龙江龙东中考)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 )A. 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B. 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C. 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D. 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3.(2022湖南郴州)有关碳及其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 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C. 一氧化碳气体易溶于水D. 加热条件下,木炭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4.(2022湖北潜江中考)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O2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大气中CO2的含量越少越好B. 碳的单质有多种,用途各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C. CO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D. 焦炭在工业上用于冶炼金属,在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5.(2022湖南岳阳中考)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完美体现了“绿色冬奥、科技冬奥”的独特魅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飞扬火炬使用纯氢作燃料,实现碳排放为零B. 速滑馆使用固态 CO2制冰,固态 CO2俗称“干冰”C. 礼仪服内胆添加的发热材料石墨烯是一种有机合成材料D. 火炬外壳材料由碳纤维与新型树脂复合而成,该材料为复合材料6.(2021湖南)木炭或燃气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容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CO气体可以用作燃料B.在相对密闭的环境里,CO气体容易使人发生中毒C.将CO和O2的混合气体通入NaOH溶液中,会生成Na2CO3和H2OD.高温下,CO气体可与Fe2O3等含铁氧化物反应生成Fe和CO27.(2021山东泰安)“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B.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D.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8.(2021四川)下列关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压缩容器会使二氧化碳分子变小B.二氧化碳分子在容器内静止不动C.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D.碳原子和氧原子是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9.(2021广西钦州)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焦炭能用于冶金工业,是因为其具有氧化性B.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C.碳具有可燃性,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发生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10.(2021宁夏)实验室制取一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是。用图所示的装置制取一氧化碳并还原氧化铜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a处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B.浓硫酸在制取一氧化碳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C.大气球的作用是收集一氧化碳,防止其污染空气D.该实验所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11.(2021辽宁葫芦岛)下列有关含碳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有机物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碳酸氢钠一定属于有机物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定是通入了二氧化碳D.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12.(2021安徽)某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制备CO2,并模拟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2)实验室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序号)。(3)为制得CO2的水溶液,CO2应从装置C的______(填“m”或“n”)端通入。(4)将CO2的水溶液转移至烧杯,并组装装置如图D所示,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检验该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13.(2021青海)按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填空:(1)A中的实验现象说明CO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2)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3)C装置中干石蕊纸花不变色,湿石蕊纸花由紫色变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复习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石燃料的利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利用和开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1 燃烧和灭火课堂检测,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灭火的原理,火场逃生,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 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练习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步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