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十五夜望月8-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十五夜望月8-部编版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十五夜望月8-部编版第2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教案及反思,共4页。
    1.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在“读”中理解诗所表达的感情。
    2.感悟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熟读成诵。
    2学情分析
    诗歌教学对初一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难度,他们的鉴赏能力比较一般,需要老师一步一步引导,所以我设计时特别安排当堂练习,让学生把积累到的技巧转化为自己对古诗词的一种鉴赏能力。
    3重点难点
    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感悟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十五夜望月
    一、导入新课
    交流咏月的诗词。
    二、解题
    读诗题,说一说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时间:十五夜,是中秋节,从桂花、秋思可以看出;事件:望月。
    三、读古诗
    读出节奏和韵脚。
    中庭/地白/树栖鸦(ya) ,
    冷露/无声/湿桂花(hua) 。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jia)
    四、赏意境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探究:
    1、勾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
    地、树、鸦、露、桂花。
    2、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画面。
    “地白”自然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桂花”指庭院里的桂花,从嗅觉感受,也可以大胆联想,是月宫中的桂花,由此点题。
    3、思考:作者刻画了怎样一个月夜?(寂静清冷)
    小结:这两句诗中,没有一个月字,却描绘了月夜的美景,是从侧面来写景。
    五、悟主旨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说一说这两句诗的主要内容。“秋思”怀人的思绪。诗人在怀杜郎中,原题: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你知道是谁在望月,“秋思”又是落在谁家吗?
    3、如果把结尾改成“今夜月明我独望,无限秋思落心头”好不好,为什么?
    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小结:1、明月亮了,诗人在望月;乌鸦栖息了,诗人还在望月;桂花被露水浸湿了,作者依然在望月,可见,他的秋思,既怀人的思绪有多弄啊!
    2、明明是诗人在望月,却说“人尽望”,明明秋思落在自己身上,却说“不知秋思落谁家”,在从抒情的角度,这也是侧面抒情。
    六、品语言
    1、如何理解“中庭地白树栖鸦”中的“栖”字?
    “栖”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2、《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现力?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
    七、学习迁移
    用“读—赏—悟—品”四步法赏析杜甫的这首《月夜思乡》。
    月夜思乡(杜甫)
    星稀月冷逸银河,
    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
    夜来枨触客愁多。逸:横跨。枨chéng触:感触。
    1、节奏(划在原处)
    2、景物:
    特点:
    3、感情:
    4、品味语言:
    我觉得 个字(词)用得妙,
    因为 。
    八、课外延伸
    探究:这首诗与李白的《静夜思》写的都是远客思乡之情,它们写景抒情的方式一样吗?请作具体分析。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教学反思:
    选择古诗鉴赏作为初一语文开课内容,这本身便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在诗词鉴赏中,优美的意境需要学生去感受,传神的语言需要学生去品味,含蓄的主旨需要学生去领悟。初一学生在文学积累、阅读素养等方面功底相对薄弱,所以一开始在构思的时候,我便结合具体的学情,做到由浅入深,化繁为易。
    《十五夜望月》是一首意境很美的诗,诗人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地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听人。所以在设计时,我安排了“赏意境”的环节,先引导学生勾画出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地”“树”“鸦”“露”“桂花”,然后在此基础上想象画面,感受月光的皎洁、环境的清冷,为感悟作者的思乡怀人之情做铺垫。结尾我又以改写成“今夜月明我独望,无限秋思落心头”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人月下怀人的悠长的情思。
    古诗词鉴赏作为语文教学的新潮流,必然会在未来的趋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会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方法,这对初一语文教学而言,迫在眉睫。我把本堂课的教学分为两大版块:精讲和效练。在讲的过程注重方法的引导,做到有条理,有步骤,有技巧,为后面的实际操作奠定理论基础。在有效训练过程,我精选了一首从内容和写法上都和本诗相近的杜甫的《月夜思乡》,让学生小试牛刀。学生探究时,我引导他们用“读古诗——赏意境——悟主旨——品语言”的方式进行鉴赏,完成我设计的四道相关习题。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交流、分享。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品语言”的环节,我让学生到诗中找出自己认为用得好的一个字词,并分析它的妙用。在之前的教学设想时,我预设了“稀”“冷”“逸”这些自认为比较有探究性的字词。意外的是,学生的选择比我更开阔,在他们的赏析中,那些字词竟然也是那么地有味道。这对初步接触古诗词鉴赏的初一学生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于是,智慧的光芒在课堂上闪烁,有效的方法在训练中渗透,其效果妙不可言。
    总之,古诗词教学之路漫长而艰难,“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唯有慢慢积累、逐层深入,在较浓的文学氛围的涵养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教案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板书:人尽望,板书:落谁家,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十五夜望月教学设计,共1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