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一册练习题全套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文件包含第二节地质灾害docx、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docx、第三节防灾减灾docx、第一节气象灾害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测控导航
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保障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防灾减灾建设。据此回答1~2题。
1.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 )
①减少灾害发生的次数 ②战胜自然灾害 ③杜绝自然灾害 ④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下列有关我国防灾减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
B.面临重大灾害,要各自为战,无须统一行动
C.严密组织各种力量,全民参与抗灾
D.中央统一决策,部门地方要分工协作
解析:1.C 2.B 第1题,目前无法完全战胜自然灾害,②错误。自然灾害目前也无法完全杜绝和避免,③错误。故选C。第2题,我国防灾减灾过程中一旦面临重大灾害要由中央统一决策,地方部门分工协作,全民参与,不应该各自为战,B错误。
3.在森林中,一旦遭遇火灾,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使用沾湿的毛巾遮住口鼻,顺风逃离
B.如果火势突然减弱,则可以放心休息
C.选择低洼地或坑洞躲避,等待救援
D.冷静观察,伺机逆风突破林火包围圈
解析:D 人在森林中奔跑速度不会快于火势顺风蔓延的速度,且一般火灾发生时火苗是顺着火势和风势而倒的,A错误;“火势突然减弱”往往只是暂时的,随后风助火威,必有大火突起,火险之地,不可片刻逗留,B错误;低洼、坑洞处容易被山火包围或因烟雾窒息,是最难逃生的死地,C错误;选择火势弱处,逆风迅速突破火线才有机会化险为夷,D正确。
近几年,全球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面对各类自然灾害,如何防灾减灾也成了人类需要掌握的技能。据此回答4~5题。
4.读图判断下列防雷电的方法正确的是( )
5.在龙卷风灾害中,下列自救方式合理的是( )
A.如在室内应将门窗关闭
B.在野外时,应抱住大树
C.在野外时,可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
D.在室内时,躲在与龙卷风方向相同的小房间内
解析:4.D 5.C 第4题,雷电天气中,在野外游泳、划船、站在大树或高压线下容易触电,在教室或家中靠近窗户容易遭雷击,应及时关闭电源。第5题,在龙卷风灾害中,如在室内,适当将窗户留出一些缝隙,以平衡建筑物内外的压力,并且躲到与龙卷风方向相反的墙壁或小房间内蹲下。在野外时,应就近寻找低洼地伏于地面,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以免被砸、被压和触电。
6.下图为甘肃敦煌近30年平均沙尘暴四季分布比例图。读图,回答
下题。
分析敦煌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的原因,并指出为降低沙尘暴灾害损失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根据图例可知,敦煌沙尘暴多发生在春季。主要原因是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松散,为沙尘暴提供了沙源;西北地区植被稀少,对地表的保护作用弱;多大风天气,风速快,易起沙。降低沙尘暴灾害损失的措施主要从生态建设、预报、民众意识等方面考虑。
答案: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干燥松散;植被稀少;多大风天气,易起沙。
措施:植树造林,加强风沙源地生态建设;建立沙尘暴预报系统,健全防灾减灾体系;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2019年11月13日,天气网讯 继昨天25号台风“风神”生成之后,位于菲律宾近海的新胚胎91W也在酝酿,它很可能在24小时内发展为26号台风“海鸥”。截至今天上午8时,台风“风神”已抵达距离美国关岛东偏北方向约1 270千米的海面上,未来有可能形成“双台风”共舞的局面。据此回答7~8题。
7.台风过境前后,我们的做法正确的是( )
①关注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弱情况 ②台风来临前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 ③台风中心刚过,外出进行潜水活动 ④台风来临前及时从低洼地区转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8.台风来临时,可以减少当地人员伤亡的有效举措是( )
A.向低平地区疏散
B.开车到海边空旷地区集结
C.在大树下躲避
D.在坚固建筑及庇护站躲避
解析:7.C 8.D 第7题,台风过境前后应关注台风移动路径和强弱情况,准备好必要的应急物品,台风来临前及时从低洼地区转移,确保安全。台风中心刚过,旋涡风雨区将会到达,有大风和强降水,不适宜外出进行潜水活动,故③项错误,①②④项正确。第8题,台风会带来狂风暴雨,低平地区容易出现洪水灾害,A项错误;台风来临时,空旷的海边风力大,而且有可能出现风暴潮,B项错误;台风带来的大风可能会使大树倒伏,C项错误;在坚固建筑及庇护站躲避比较安全,D项
正确。
今年暑期,我国南方某地理兴趣小组野外考察后,绘制了某地区等高线图。据图回答9~10题。
9.图中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0.在图示山区野营游玩,保障安全的做法是( )
A.沿河谷向山上行进
B.遇雷雨在大树下躲避
C.选择河道弯曲或汇合处露营
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处露营
解析:9.A 10.D 第9题,泥石流多发生于地势陡峻、有丰富松散物质和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的地区。由图中等高线可知,①处为沟谷地带,且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较大,易发生泥石流。第10题,由于图示地区地形崎岖,暑假期间发生洪涝和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故野营游玩时应避开河谷地带,遇雷雨时不要躲在大树底下,并要选择地势高且平坦的地方露营。
如图为我国某时期旱涝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图中旱涝灾害分布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旱灾集中分布在西部地区
B.涝灾分布范围广
C.北方地区以旱灾为主
D.南方地区以涝灾为主
12.长江中下游平原为减少涝灾的影响,可采取的工程性防御措施有( )
①加固堤坝 ②植树造林 ③河流裁弯取直 ④退田还湖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11.A 12.B 第11题,根据图示,旱灾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第12题,植树造林是生物措施,且应在河流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2018年10月11日凌晨,西藏昌都市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金沙江右岸突发山体滑坡,导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威胁逐步减除。11月3日原地点再次发生滑坡,原堰塞体水面以上新增塌方体,金沙江再次断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一旦决口就会使下游形成洪峰,处置不当会引发重大灾害。据此回答13~15题。
13.2018年10月12日17时许,金沙江堰塞湖( )
A.湖内水位开始下降B.上游河流来水量增加
C.下游河流水量增加D.入湖流量大于流出量
14.与金沙江堰塞湖的形成紧密相关的因素是( )
A.河流水量大B.滑坡体量大
C.河谷宽而深D.两侧山体较陡峭
15.为了排除险情,下列处置措施中最为恰当的是( )
①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 ②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 ③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 ④加固堰塞体防止溃坝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13.C 14.B 15.A 第13题,根据材料“12日17时许,堰塞湖水漫过坝体开始自然下泄”,说明此时起,下游河流水量增加,C项正确。第14题,根据材料,山体滑坡是金沙江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因素,B正确。第15题,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对于堰塞湖水位的上涨只能减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③错误;加固堰塞体,只能防止堰塞体垮塌,但不能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故不能排除险情,④错误;堰塞湖水位上涨会淹没海拔较低的地区,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可以解决堰塞湖水位上涨的问题,①正确;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可以有效缓解堰塞体溃坝造成的洪灾问题,②正确。故选A项。
国家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是救灾应急措施之一。图为我国部分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16.与①相比,②处应当储备更多的( )
A.薄帐篷B.矿泉水
C.救生衣D.保暖衣
17.图示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选址共性是( )
A.地势较高,人口稀少
B.距海港近,交通便利
C.供水便利,通信畅通
D.灾害多发,便于救灾
解析:16.D 17.C 第16题,据图可知,②地处我国东北,纬度高、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与①相比,②处应当储备更多的保暖衣,做好御寒防寒准备,故D正确。第17题,据图可知,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多位于平原地区,多省会城市,人口稠密,大多距海较远,故A、B错;供水条件都较好,基础设施完善,通信畅通,故C正确;多选择在灾害较少,物资充足的城市,故D错。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救助措施主要包括: 和 。
(2)按图示内容完成下表。
(3)同地震的救助相比,洪水中的救助主要是在 进行,其中 更为重要。
解析:第(1)题,该图A反映的救助措施是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B是对溺水者的急救科学控水过程;C是对昏迷者的人工呼吸急救方法。第(2)题,结合图示内容分析。其中A图展示的是向落水者抛救生圈,救人上岸,B图和C图展示的分别是科学控水和人工呼吸,抢救溺水人员。第(3)题,同地震的救助相比,地震发生时间短,救援主要是震后救援,洪水发生时间长,发生时危害大,故洪水时的救助主要是在洪水灾害发生时进行,其中就近相互救援最为及时有效,是更为重要的途径。
答案:(1)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或转移到安全地带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2)如下表。
(3)洪水发生过程中 互救
19.2019年异常的高温天气和严重的干旱,使得澳大利亚东南部从9月份开始就爆发了森林火灾,火灾持续了多月以后,依旧有100多处森林起火点。到2020年1月8日,澳大利亚山林大火仍在持续燃烧。据报道,过火面积已经增加至1 030万公顷,死亡人数为25人。数百座房屋被毁,数十万公顷土地被烧毁,火灾对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澳大利亚森林大火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2)请为澳大利亚森林灭火献计献策。
解析:第(1)题,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数百座房屋被毁,数十万公顷土地被烧毁,火灾对野生动物、生态系统和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大火导致烟雾弥漫,空气污染加剧,空气质量下降;大火导致气温上升,空气变得干燥,降水减少;大火烧死野生动物,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减少,流水、风力等侵蚀作用加强,地表起伏加大;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增加等。第(2)题,灭火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及时快速救火;通过技术手段,完善森林火险监控体系建设;通过工程性防御措施推进森林防火阻隔设施建设;加强森林管理,限制干季进入森林的人数,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加强森林灭火人员培训,扩大灭火队伍,提高救火效率。
答案:(1)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空气污染加剧,空气质量下降;气温上升,降水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流水、风力等侵蚀作用加强,地表起伏加大;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增加等。
(2)制定森林防火预案;完善森林火险监控体系建设;推进森林防火阻隔设施建设;严格管控野外火源;加强森林灭火人员培训,扩大灭火
队伍。知识点
题号
防灾减灾手段
1、2、6、11、12、16、17、19
自救与互救
3、4、5、7、8、9、10、13、14、15、18
图
所属救助过程
具体方法
A
B
C
图
所属救助过程
具体方法
A
如何把落水的人救上岸
向落水者抛救生圈
B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科学控水
C
如何抢救溺水人员
拉直喉管做人工呼吸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防灾减灾测试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灾准备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时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在地域上具有,阅读材料,完成下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综合与测试课后作业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