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基础积累,孔子思想,《论语》,读准字音,阅读鉴赏,主旨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的含义,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 结合本文的学习,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就不算是有思想的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说明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倡“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等。
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格言警句,美不胜收。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举一反三”“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舍己为人”等都出自其中。
论语 ( )
说 ( )
愠 ( )
三 省( )
吾 ( )
罔 ( )
殆 ( )
箪 ( )
肱 ( )
陬邑 ( )
笃 ( )
逾矩 ( )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鉴赏一: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注意正确读字音、停顿、语气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又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15.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17.说:同“悦”,愉快。
18.愠:生气,发怒。
16.而:①然后,表示承接关系。
(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chuán)不习乎?”
19.吾( wú ):人称代词,我。
21.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讲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即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疑惑,五十岁就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时听取别人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顺从意愿,却又不超越法度。”
23.惑:迷惑,疑惑。
(四)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yǐ)。”
26.故:①指学过的知识。②原因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点做别人的老师了。”
(五)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28.罔(wǎng):迷惑。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七)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3.好( hà ):喜爱,爱好。
【译文】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34.乐:以……为快乐。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与《论语·里仁》中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坚定志向。笃,坚定。
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这十二章语录主要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修身做人的道理,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定、理想远大。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不善者:不好的方面,缺点
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仁在其中矣其不善者而改之
有时相当于“了”,有时无义
有时是“了”,有时无义,文中是“在里面,在其中”
它,它们。他,他们。(分别指代不同的对象。)
学而时习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择其善者而从之
名词活用为动词。吃,吃饭。
这类词要多领会,留心,记忆
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故,旧的知识。新,新的知识,新的理解和体会。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介词“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温故而知新”
省略句,动词“知”后面省略宾语“之”,代 “自己”
省略句,句首省略了动词“择”
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学习了以后一定要花时间进行巩固。
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一定要学思结合。
既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坚定的志向,既要多提问题,又要多想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的事情。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实际上是劝人们要珍惜时光。
修身做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古人治学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德才兼备”,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本文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等方面,告诫人们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勤奋好学的精神;要学会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要有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和珍惜时间的观念等。
1.语言简洁、生动,极富概括性本文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更富有感染力。且本文语言极富概括性,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仅九字,便将颜回的清贫状态概括了出来。
2.隽永含蓄,富有哲理课文所选的十二章语录,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等方面的内容,各有所指,语意含蓄,富有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有很强的教育意义,至今仍有很强的借鉴、启示作用。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在北宋期间,赵普为宋太祖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兵打仗,立下了汗马功劳,被封为宰相。宋太祖死后,很多人认为赵普一生没有学习兵法,也没有学习权衡之道,只是读了《论语》,当宰相有点不恰当。新皇帝赵匡义问他是不是这样的,赵普告诉他说,用半部《论语》就能够治理天下了。这个典故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约·诺里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志同道合的人,生气恼怒,立身指能有所成就,迷惑疑惑,越过法度,能忍受,于此意思是在其中,代词这指河水,舍弃放弃,说同“悦”愉快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课件pptx、《〈论语〉十二章》第一课时课件ppt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7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引入,新课讲解,作者简介,简介《论语》,指孔子,同“悦”愉快,生气恼怒,指有才德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人家不了解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