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篇)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现代诗二首 试卷 6 次下载
- (基础篇)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繁星 试卷 6 次下载
- (进阶篇)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2+走月亮 试卷 7 次下载
- (进阶篇)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3+现代诗二首 试卷 7 次下载
- (进阶篇)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4+繁星 试卷 7 次下载
小学1 观潮同步测试题
展开(进阶篇)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观潮
一.试题(共10小题)
1.(《观潮》)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天下奇观”一词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B.文章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来写的。
C.文章重点描写了潮去后江面上的壮观景象。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2.(《观潮》)钱塘江大潮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是( )
A.农历八月十五 B.农历八月十八
C.农历八月初一 D.农历正月初一
3.(《观潮》)钱塘江入海的地方是( )
A.盐官镇 B.杭州湾 C.太湖 D.东海
4.(《观潮》)课文开篇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总起全文,“天下奇观”是指:( )
A.钱塘江大潮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景象。
B.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是按照 、 、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g)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得颤动起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6.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小鸟在枝头歌唱。
(3)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
(4)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7.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观潮》)
(1)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2)形容隐隐约约。
(3)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4)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很大。
我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句子:
8.课外阅读。
钱塘江秋潮
九月的一天,我来到钱塘江边,观赏那举世闻名的钱塘江秋潮。
江边,几座山峰突起。山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山顶上,人们正焦急地望着地平线,等待着秋潮到来。
开始,远处的江面 。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白点。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 ,旋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惊胆战。潮水涌来, ,掀起七米多高的浪头,声传数十里,我为“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自然景观所折服!
啊,钱塘江秋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1)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2)画横线的句子用一个词语概括是:
(3)下面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潮水的,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波涛起伏 水平如镜 汹涌澎湃
(4)《观潮》一文以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形式先交代了观潮的 、 、 。结尾与《观潮》的开头有着异曲同工之感,都赞美了钱塘江大潮是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济南的夏天
郭奕明
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济南夏天的天气,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②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大地,整天没有一丝风,护城河旁的柳树垂头丧气,没有一点儿生气;知了拼命地叫着“热……热……”;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它们也受不了这热魔。
③就这样煎熬了一整天,到了傍晚,天还是这么热。
④突然,柳条稍微动了一下。谢天谢地,终于起风了。一会儿工夫,风大起来了,吹得尘土和纸屑乱飞。我高兴地跑出去,享受这珍贵的凉风。看天上,好像是天公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浓浓的乌云迅疾地盖住了半边天。
⑤风一阵紧似一阵,可是那整整一天积攒下来的热浪却总也赶不走。“啪嗒”,一个凉凉的东西打在我身上,雨!而且这么大的雨,刚开始下,雨点就有五分硬币那么大!雨点不断地往我头上落,头上顿时感到凉凉的,真痛快!那讨厌的热浪仍然缠着我的腿和脚,马路仍然烫人。
⑥雨,越下越大了,最后一丝热气终于被“驱逐出境”了。密集的雨点砸到人身上,还真有些疼呢!我真像一只落汤鸡,赶紧往家跑。这时,雨更大了,窗外只见白晃晃的雨水,没头没脑地往下浇。那一排柳树闪着翠绿的颜色,使劲地左摇右摆,像是在狂欢;天上电闪雷鸣,像是在快乐地欢呼!
⑦过了半个多小时,雨下小了——更小了。最后只是轻轻地蹦雨星。天晴了,云散了。天空碧蓝碧蓝的,那快要落山的太阳,又露出了笑脸。柳树经过风和雨的洗礼,显得更加青翠欲滴。
⑧济南的夏天就是这样——多变。
(1)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2)第②段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夏天的闷热的?
(3)划分层次,使用符号标明正确的是
A.①一②/③一⑥/⑦一⑧
B.①一③/④一⑥/⑦一⑧
C.①/②一⑥/⑦一⑧
D.①/②一⑦/⑧
(4)我们在本学期的课文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知道可用“ ”这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那么根据本文的内容我们可用“ ”这个词概括济南夏天的突出特点。
10.你有没有出去旅游过?有没有让你觉得美丽的景色?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要求:语句通顺,特点突出,感情丰富。字数在300字左右。
(进阶篇)部编版四年级同步分层作业1 观潮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观潮》)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天下奇观”一词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B.文章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来写的。
C.文章重点描写了潮去后江面上的壮观景象。
D.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惊叹与热爱。
【解答】《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
通过阅读可知,A、B、D正确,C.有误,文章重点描写了潮来时江面上的壮观景象。
故选:C。
2.(《观潮》)钱塘江大潮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是( )
A.农历八月十五 B.农历八月十八
C.农历八月初一 D.农历正月初一
【解答】《观潮》全文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日钱塘江观潮的壮观场面。通过阅读与查阅资料可知,钱塘江大潮一年一度的观潮日是农历八月十八。
故选:B。
3.(《观潮》)钱塘江入海的地方是( )
A.盐官镇 B.杭州湾 C.太湖 D.东海
【解答】《观潮》全文描写了农历八月十八观潮日钱塘江观潮的壮观场面。通过阅读与查阅资料可知,钱塘江入海的地方是杭州湾。
故选:B。
4.(《观潮》)课文开篇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总起全文,“天下奇观”是指:( )
A.钱塘江大潮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景象。
B.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
【解答】《观潮》是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通过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课文开篇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总起全文,“奇观”奇异的景象。“天下奇观”是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上雄伟美丽而又不多见的景象。
故选:B。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课文是按照 潮来前 、 潮来时 、 潮去后 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hào)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bēng)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zhèn)得颤动起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和夸张。具体而形象地写了在近处观察钱塘江大潮时,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充分体出了大潮浩浩荡荡的气势。
【解答】(1)《观潮》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
(2)句子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具体而形象地写了在近处观察钱塘江大潮时,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充分体出了大潮浩浩荡荡的气势。
故答案为:
(1)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2)比喻和夸张。具体而形象地写了在近处观察钱塘江大潮时,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充分体出了大潮浩浩荡荡的气势。
6.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夸张
(2)小鸟在枝头歌唱。 拟人
(3)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不是的。 设问
(4)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比喻
【解答】(1)“山崩地裂”“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夸大事实,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2)把“小鸟”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3)自问自答,运用了设问的手法。
(4)把“潮水的声音”比作“闷雷”,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故答案为:
(1)夸张;
(2)拟人;
(3)设问;
(4)比喻。
7.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观潮》)
(1)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屹立
(2)形容隐隐约约。 若隐若现
(3)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人声鼎沸
(4)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很大。 风号浪吼
我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说句子: 广场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解答】(1)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2)若隐若现:形容隐隐约约。
(3)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4)风号浪吼:狂风在号叫,波浪在怒吼。形容风浪很大。
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写句子即可,例:人声鼎沸:广场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故答案为:
(1)屹立;
(2)若隐若现;
(3)人声鼎沸;
(4)风号浪吼
广场上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十分热闹.。
8.课外阅读。
钱塘江秋潮
九月的一天,我来到钱塘江边,观赏那举世闻名的钱塘江秋潮。
江边,几座山峰突起。山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山顶上,人们正焦急地望着地平线,等待着秋潮到来。
开始,远处的江面 水平如镜 。突然,远处的江面上出现了一个个小白点。不一会儿,那白点连成一条细长的白线,侧耳倾听,隐隐传来“轰隆、轰隆”的响声,一瞬间,就像擂起了阵阵战鼓,震耳欲聋。转眼间,潮水便涌向眼前, 波涛起伏 ,旋涡急转,浪花飞溅,好似一座巨大的水墙,气势犹如万马奔腾,令人心惊胆战。潮水涌来, 汹涌澎湃 ,掀起七米多高的浪头,声传数十里,我为“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的自然景观所折服!
啊,钱塘江秋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
(1)在文中找出表示时间短的词语。
一瞬间
(2)画横线的句子用一个词语概括是: 人山人海
(3)下面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潮水的,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波涛起伏 水平如镜 汹涌澎湃
(4)《观潮》一文以总分结构来写的,而这篇文章按照记叙文的形式先交代了观潮的 时间 、 地点 、 人物 。结尾与《观潮》的开头有着异曲同工之感,都赞美了钱塘江大潮是 天下奇观 。
【解答】(1)考查了对字词的解释。一瞬间:形容时间极短。
(2)考查了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山上,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远远望去,黑压压的一片”体现了人多的情景,可以用“人山人海”来概括。
(3)考查根据短文内容选词填空。
波涛起伏: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水平如镜:形容水面平静,没有一丝波浪,就象一面镜子镜子。
汹涌澎湃:汹涌:洪水猛烈上涌的样子;澎湃:波浪互相撞击。形容声势浩大,不可阻挡。
根据词义,结合短文内容,刚开始的江面是水平如镜的,然后波涛再波涛起伏,最后水势是汹涌澎湃的。
(4)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根据原文可知,“九月的一天”交代了观潮的时间,“我来到钱塘江边”交代了观潮的地点,“人们正焦急地望着地平线”交代了观潮的人物,再根据文章中心可知,该文结尾与《观潮》的开头都赞美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故答案为:
(1)一瞬间;
(2)人山人海;
(3)水平如镜 波涛起伏 汹涌澎湃;
(4)时间 地点 人物 天下奇观。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济南的夏天
郭奕明
①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我觉得,用这句话来形容济南夏天的天气,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②暑假里的一天,天气热得厉害。太阳毒辣辣地烘烤着大地,整天没有一丝风,护城河旁的柳树垂头丧气,没有一点儿生气;知了拼命地叫着“热……热……”;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它们也受不了这热魔。
③就这样煎熬了一整天,到了傍晚,天还是这么热。
④突然,柳条稍微动了一下。谢天谢地,终于起风了。一会儿工夫,风大起来了,吹得尘土和纸屑乱飞。我高兴地跑出去,享受这珍贵的凉风。看天上,好像是天公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浓浓的乌云迅疾地盖住了半边天。
⑤风一阵紧似一阵,可是那整整一天积攒下来的热浪却总也赶不走。“啪嗒”,一个凉凉的东西打在我身上,雨!而且这么大的雨,刚开始下,雨点就有五分硬币那么大!雨点不断地往我头上落,头上顿时感到凉凉的,真痛快!那讨厌的热浪仍然缠着我的腿和脚,马路仍然烫人。
⑥雨,越下越大了,最后一丝热气终于被“驱逐出境”了。密集的雨点砸到人身上,还真有些疼呢!我真像一只落汤鸡,赶紧往家跑。这时,雨更大了,窗外只见白晃晃的雨水,没头没脑地往下浇。那一排柳树闪着翠绿的颜色,使劲地左摇右摆,像是在狂欢;天上电闪雷鸣,像是在快乐地欢呼!
⑦过了半个多小时,雨下小了——更小了。最后只是轻轻地蹦雨星。天晴了,云散了。天空碧蓝碧蓝的,那快要落山的太阳,又露出了笑脸。柳树经过风和雨的洗礼,显得更加青翠欲滴。
⑧济南的夏天就是这样——多变。
(1)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总领全文 。
(2)第②段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夏天的闷热的?
侧面烘托。
(3)划分层次,使用符号标明正确的是 D
A.①一②/③一⑥/⑦一⑧
B.①一③/④一⑥/⑦一⑧
C.①/②一⑥/⑦一⑧
D.①/②一⑦/⑧
(4)我们在本学期的课文学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知道可用“ 温晴 ”这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那么根据本文的内容我们可用“ 多变 ”这个词概括济南夏天的突出特点。
【解答】(1)考查了对段落的作用的理解。作者用“天有不测风云”形容济南的夏天,表现了济南夏天的多变、莫测的特点,再联系上下文,文章主要写了济南夏天的多变,所以第①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总领全文。
(2)考查了对描写方法的理解。结合内容理解,以“柳树垂头丧气”“知了热得拼命地叫”“地面上连只蚂蚁也难寻”的描绘,侧面表现天气的闷热。
(3)考查了对文章层次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第①自然段总领全文,第②一⑦自然段具体写天气的多变,最后一自然段再总结。故选D。
(4)考查了对文段内容及《济南的冬天》的概括。通过阅读可知,《济南的冬天》可用温晴这个词不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据本文的内容我们可多变这个词概括济南夏天的突出特点。
故答案为:
(1)总领全文;
(2)侧面烘托;
(3)D;
(4)温晴 多变。
10.你有没有出去旅游过?有没有让你觉得美丽的景色?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请选择一个写一写。
要求:语句通顺,特点突出,感情丰富。字数在300字左右。
【解答】范文:
方山之景
这个星期六,我们一家三口去了方山。
刚进入方山,我隐隐约约地看到山上的庙,掩映在绿树丛中。庙里时不时的传来钟声,很有节奏,有时高,有时低,时断时续,方山仿佛沉醉在这钟声当中。
我踏上石阶,路旁的小草十分碧绿,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山路旁的大树参差不齐,十分茂密,一阵微风吹过,树叶飒飒作响。前面有一个龙凤石,正面像龙,反面像凤,龙凤齐飞,栩栩如生。我顺着石阶一直往上走,只见寺庙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到了庙内,首先映入眼帘是慈眉善目的菩萨,旁边站俩个天真可爱小书童,手里拿着扇子,微微摇动。边上有威风凛凛的天王,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龇牙咧嘴的小妖。这些神像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看完神像,我具有挑战性的来到方山上的十八盘,十八盘十分陡峭,坡度大约有50度,弯弯曲曲的伸向远方,直达山顶。有句俗话:“不爬十八弯非好汉。”我决定试一试。我小心翼翼的扶着铁索,一步一步的往上爬,终于爬到山顶了。宽阔无边的茶园一片生机勃勃,山上建造了通天门,我站在通天门上,整个江宁尽收眼底,一阵阵凉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方山是个有名的地质公园,大家常来看看吧!
04:5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 陀螺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0 陀螺课时作业,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古代,重阳节这一天喝的是,根据意思写词语,课外阅读,提升能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按要求写句子,妙笔生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8 牛和鹅同步训练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关联词,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根据意思写词语,课后提升,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按要求写句子,妙笔生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6 麻雀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6 麻雀课后测评,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写出加点词语的反义词,课后提升,按要求写句子,快乐习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