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第23课 《孟子》三章-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练习(部编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第23课 《孟子》三章(练习题含答案).docx
    • 练习
      第23课 《孟子》三章(练习题).docx
    • 第23课 《孟子》三章(常考知识点).docx
    第23课 《孟子》三章(练习题含答案)第1页
    第23课 《孟子》三章(练习题含答案)第2页
    第23课 《孟子》三章(练习题含答案)第3页
    第23课 《孟子》三章(练习题)第1页
    第23课 《孟子》三章(练习题)第2页
    第23课 《孟子》三章(练习题)第3页
    第23课 《孟子》三章(常考知识点)第1页
    第23课 《孟子》三章(常考知识点)第2页
    第23课 《孟子》三章(常考知识点)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23课 《孟子》三章-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练习(部编版)

    展开

    这是一份第23课 《孟子》三章-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常考知识点+练习(部编版),文件包含第23课《孟子》三章练习题含答案docx、第23课《孟子》三章练习题docx、第23课《孟子》三章常考知识点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23课 《孟子》三章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孙yǎn)、张仪)不诚大丈夫哉?

    B一怒而zhū)侯惧,安居而天下)。

    C往之)家,必敬必jiè),无违夫子!

    D富贵不能yín),贫jiàn)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心,衡于虑,而后作      百里奚举

    B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相与步中庭

    C孙叔敖举                材人远矣

    D色,发于声,而后喻      其一犬坐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女子嫁也

    A谓大丈夫    B妾妇道也

    C与民由    D舜发于畎亩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77日以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已连续6天不断出现高温(35℃以上)天气。(删去不断

    B20世纪90年代开始,贾利民就投身于中国高铁的科研创新工作,见证了中国高铁发展及孕育的全过程。(将发展孕育对调)

    C宋金时期,无论是在宫廷还是在民间,三国人物和故事也是戏曲中普遍受到欢迎的题材之一。(将改为

    D升学压力透过高中、初中、小学直抵幼儿园,一些上海的地区,小朋友为了升入理想中的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应试训练。(应试改为考试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说(      富贵不能yín

    B百里    乱其所为(

    C      往之家(

    D吾(    妇之道也(qiè

    6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必先苦其心志,劳其肋骨,饿其体肤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亩(quǎn   缈(piāo    析(pōu   流水溅(jiàn

    B士(     体(zài     莘学子(xān

    Cliú    河(      那(shà    少不事(gēng

    D骨(jīn  广mào     着(      有成效(zhuó

    8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亲戚畔之 B曾益其所不能

    C威武不能屈 D入则无法家拂士

    9孟子在文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先经受磨炼。下面列出的名言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和()这两句。

    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

    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列举古代圣贤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磨炼的观点。

    B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愤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人的故事证明了生于忧患的道理。

    D课文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11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空乏      真无马邪

    B舜发于畎亩  与民由

    C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舜发畎亩之中

    D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择其善者从之

    12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益其所不能(曾经)

    B人恒(犯错误)

    C傅说于版筑之间(选拔、任用)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了解、明白)

    13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公孙衍、张仪岂不大丈夫哉(真正,确实)

    B得为大丈夫乎(怎么,哪里)

    C以顺为者,妾妇之道也(准则,标准)

    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委屈)

    1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于畎亩之中

    B曾益/其所不能

    C所以/动心忍性

    D/则无法家/拂士

    15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所以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拂:违背    B动:使……震撼

    C曾:同,增加    D益:好处

    16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是焉得为大丈夫乎?(译:这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

    B行天下之大道。(译: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

    C曾益其所不能。(译:增加他所不能干的事情。)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17下列各语句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B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C所以动心韧性,曾益其所不能。

    D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8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公孙yǎn       丈夫之guān

    B妇之道(qiè      亩(quǎn

    Cyuè         法家士(

    D益(céng        huàn

    二、填空题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以先帝遗德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恒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惠未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趣味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学常识填空。

    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时期邹人,我国伟大的____________。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影响力的大师,有______之称,与孔子并称孔孟

    2)《孟子》是记录______________言行的著作,共______篇,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宋代朱熹把它和__________________编在一起,称为四书

     

    三、字词书写

    2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环而攻之____   米____         ____      ____

    ____           孙叔____       ____       ____

    22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_____  傅______ 丈夫之_____  

    _____    _____   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青龙时,禁地多鹿。有诏杀鹿者死,并籍其家;有不告者同罪。禁地广轮千余里,鹿日蕃息,百姓病之。是时蜀兵犯境,帝问高柔曰:安得猛士,使守西界,而虏不敢犯乎?柔对曰:臣闻圣王用兵,百兽皆可使战。今禁地有鹿可万头,陛下何不使之?帝笑曰:闻有驱虎豹而军者矣,未闻使鹿也。柔曰:何但鹿,雀亦可使。昔卫懿公有乘轩之鹤,而民不得余粳稻,戎人伐之,公使国人逆之,国人不往,皆曰:使鹤。今天下未一,戎马在郊,正宜积谷养民,以卒大业。而乃有猎禁,群鹿暴犯,残食生苗,民虽障防,势不敢御,至如荥阳左右,周数百里,岁略不收。方今天下,生财者少,而鹿之所损者多,卒有兵戎之役,水旱之灾,何以待之?于是帝悚然,更令使民得捕鹿,无伤禾稼。

    (选自《经世奇谋》)

    []①青龙:三国时魏明帝(曹睿)的年号。籍:没收入官。轩:古代一种有帷幕而前顶较高的车。粳稻:水稻的一种。荥阳:地名。

    23解释加点的词语。

    而去之_______           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

    蜀兵犯境_______         戎人_______

    24翻译句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闻有驱虎豹而军者矣,未闻使鹿也。

    25结合选文内容,谈谈(甲)(乙)两文在论述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阅读(甲)(乙)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梃:棍棒。政:施行恶政。庖:厨房。饿莩:饿死的人。恶:表示反问的语气。象:同如之何:怎么,为什么。

    26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

    此率兽而食人也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往之________    2)威武不能 _______

    3)无以________    4)始俑者__________

    2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29请根据(甲)文内容,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表达效果。

    30孟子的文章以雄辩著称,大量使用排比句,气势非凡。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诵:背诵。方:正在。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喧:遗忘。引:拿来。

    31“/”划分下面句子的停顿节奏。(划两处)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

    3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_____

    2)人恒,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____

    3)其母引刀其织 裂:____________

    33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34(甲)(乙)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35你认为(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释)将:修养。遽:马上。希:通,罕见。终:久远。

    3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管夷吾举于_______

    2)必先其心志_______

    3)困于心,于虑,而后作_______

    4)病虽_______

    3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

    38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成材必须从哪些方面来磨练?你能再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39研读(甲)(乙)两文,请概括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需要哪些条件?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故曰: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着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与:同,替的意思。尔也:而已。扩(kuàng):原野。

    4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

    1)亲戚                2)寡助之

    41翻译下面的句子。

    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2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失其天下的根本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______

    43甲文中说得道者多助乙文中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五、课内阅读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下面小题。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4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环而攻之不胜                       天时不如地利也

    非不深也                           委而

    45翻译: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6得道者多助中的指的是:(  )

    A正确的道理 B统治的方法 C地利人和 D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

    4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文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______________的重要性,推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百里奚举于______

    2所以动心忍性______

    3于虑,而后作______

    5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51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列举实例,再依据实例讲道理,最后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

    B文章例举六个成功人士的事例,意在论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人既指前面叙述的六个人,还包括其他能担大任的人。

    D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表达的观点与本文的论点是一致的。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