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9.1探索乐园 植树问题 教案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9.1探索乐园 植树问题 教案第1页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9.1探索乐园 植树问题 教案第2页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 9.1探索乐园 植树问题 教案第3页
    还剩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九 探索乐园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九 探索乐园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翼教2011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探索乐园第一课时。第94页全部,95页部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通过生活中的事例,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的植树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初步体会化繁为简,模型思想等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利用线段图理解和掌握植树棵数、间隔数、间隔长度、总长之间的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经历探究植树问题的数学规律的过程,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主要是为了向学生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隐含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模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这部分知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过接触,但是对植树棵数、间隔数、间隔长度、总长之间等数学概念还是比较陌生,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培养学生的读题理解能力、审题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操作、分析、合作交流发现、理解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信息技术准备:醍摩豆HiTeach 智慧教育系统、IRS反馈器、平板
    2.学具准备:探究单、直尺、笔等。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们看,这是美丽的(珠海),漂亮吗?(漂亮)
    师:这是(台风中的珠海)
    师:因为台风把珠海的树木破坏了,所以学校打算组织同学们进行植树活动。这里面蕴含了许多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熟悉的情境引入新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读取信息,适当猜想。
    我们一起来看植树计划。从题中,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利用电脑“批注”功能,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对已知数学信息进行批注,训练学生提炼有用的数学信息。)
    师:(总长)它代表的是?
    师:(间隔长)什么意思?你能用卡片演示一下吗?
    师:(两端都栽)什么意思?再次卡片演示。
    师:问题是可以栽几棵?
    师:你预测一下可以栽几棵树吗?
    生:7棵、8棵、9棵。
    师:看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请你用反馈器告诉我你的想法。
    师:那我们现在来挑一个选8棵树的孩子,你是怎么想的,说说你的理由。
    (点评时,教师使用Hiteach的“智慧挑人”功能,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在选择较多,或者较少的其中一项里的同学,随机挑一位学生来进行解说,说说自己选择的原因。)
    生:40÷5=8。
    师:40代表什么?5代表什么?
    师:根据除法的意义,有几个这样的间隔,8个,所以8是间隔的个数。我们得到了一个数量关系。
    师:8个间隔是否刚好8棵树呢,你有没有什么办法帮我们验证一下呢?生:画图。
    师:40米研究起来有点复杂,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把40米转化为小的数字。
    师:这种思想我们叫做化繁为简。是解决数学问题非常重要的思想。好。那我们以20米为例,每隔5米栽一棵,自由选择种植方法,请你模拟实际种一种,并设计一个种植方案,写在探究单上,我们一起来看要求。
    (利用HiTeach “即问即答”功能,让学生选择自己预测的棵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即时出现统计图,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进而调整接下来的教学。)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师:先独立思考:请你自由选择种植方法,设计一种植树方案。再组内交流:组内分享交流你的植树方案。时间是5分钟。
    (利用HiTeach “推送”功能,把小组合作要求推送到每个小组的平板,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
    (利用HiTeach “倒计时”功能,限定小组合作探究时间,促使学生提高探究的效率。)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操作,学会利用线段图理解和掌握植树棵数、间隔数、间隔长度、总长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交流汇报,探索规律。
    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后,拍照上传“探究单”,然后在组内轮流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方案,一并请同学代表小组上台讲解。
    (利用HiTeach “拍照”功能,各小组完成探究后,把“探究单”拍照上传。)
    1:学生1,我的设计方案是:
    师:我把你的方案记下来,这里是几米,有几个5米?
    2:学生2,我的设计方案是:
    师:种了几棵树。这里间隔长是5米,有几个5米,种了几棵树?
    3:学生3,我的设计方案是:
    师: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有几个这样的5米,种了几棵树?
    4、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三个同学的方案,间隔数是几,棵数是几,他们有什么关系。小组交流一分钟。
    【设计意图: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在思考中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生:我发现第一种情况棵数比间隔数多1。师记录。
    生:我发现第二种情况棵数等于间隔数。师记录。
    生:我发现第三种情况棵数比间隔数少1.师记录。
    5、师:三种不同的方案,都满足条件,为什么有的5棵树,有的三颗呢,哪个位置决定了棵树的不同呢?(引导学生说出端点的位置,并小结三种不同的方案的规律。)
    6、观察三种情况的端点,给三种方案取名字。
    分层训练,理解内化。
    1、回到我们的植树计划,40米的小路植树,刚才的三种答案哪一种才对呢?
    (此处技术使用同上:Hiteach“即问即答”——IRS反馈器选择——查看统计图——智慧挑人)
    【设计意图:在找到规律后再回到植树计划,对照开始自己的猜测,学生此时能清晰的解决问题。】
    2、生活中还有很多跟植树问题有关的知识。比如:
    3、情况不同,种树的棵数也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 1 \* GB2 \* MERGEFORMAT ⑴某小区要在200米长的小路一边修路灯,每隔5米装一个路灯,两头都不装,一共需要准备多少个路灯?( )
    ①39个 ②40个 ③41个 ④其他
    = 2 \* GB2 \* MERGEFORMAT ⑵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2千米。一共有几个站?正确的列式是( )。
    ①12÷2 ②12÷2+1 ③12÷2-1
    (此处技术使用同上:Hiteach“即问即答”——IRS反馈器选择——查看统计图——智慧挑人)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全班分享交流。
    = 3 \* GB2 \* MERGEFORMAT ⑶张伯伯准备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 m,如果每隔10 m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植树问题,通过模型思想,化繁为简,封闭曲线上的植树问题可以转化为一端栽一端不载的问题。】
    = 4 \* GB2 \* MERGEFORMAT ⑷学校在16米长的教室前面均匀地摆了9盆花,两端都摆,如下图,每两盆花之间相隔几米?
    = 5 \* GB2 \* MERGEFORMAT ⑸若每隔3米修一根石柱,需要51根石柱(包括两端)你能算算被台风破坏的路段大约有多少米吗?
    【设计意图:此题让学生逆向思维,知道了间隔长,理清间隔数,从而算出总长。】
    全课总结,分享收获。
    1、视频小结。
    2、分享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进步呢?
    生:……
    3、课后思考。生活中还有很多的植树问题,请你去寻找并发现他们的规律,建立植树问题的模型,再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操作体验中经历建模
    有意义的学习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模型。体验和建构是学生活动化学习的关键。本节课在提示课题理解完间隔的含义以后,通过三次种树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到了“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使学生清楚地理解两头种树棵树为什么要+1,两头都不种棵数为什么-1,以及一头种为什么棵数与间隔数是相等的,达到建构学习主题的水平。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数形结合,促进方法渗透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这就将“发现规律”与“运用规律”链接起来。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课堂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经历知识的产生与形成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注重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关教案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九 探索乐园优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九 探索乐园优质教学设计,共5页。

    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九 探索乐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冀教版四年级上册九 探索乐园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 进入新课,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三年级下册九 探索乐园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三年级下册九 探索乐园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第五幅图,并完成统计表,巩固练习,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