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作业含答案第1页
    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作业含答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课堂检测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课堂检测,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节 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课后·训练提升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  )A.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B.抗体C.巨噬细胞D.血清答案:A2.若身体的某部位受到损伤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则该处会迅速聚集大量的(  )A.营养物质 B.淋巴因子C.白细胞 D.抗体答案:C解析:当人体某处受伤,病原体入侵时,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原体。3.很多哺乳动物受伤后会舔舐伤口,因为唾液中含有溶菌酶,能起到(  )A.第一道防线的作用B.第二道防线的作用C.特异性免疫的作用D.专门杀死一些致病菌的作用答案:A解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体表屏障组成,除了起到物理屏障的作用外,这些管道也能分泌一些分泌物,如口腔中的唾液腺能分泌唾液、胃腺能分泌胃液、生殖管道能分泌一些酸性物质等,这些物质使管腔内的pH发生改变,且有的还含有一些酶(如唾液中的溶菌酶),能杀死病原微生物,起到化学防御的作用。4.人体受到病原体侵染时,体内的巨噬细胞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这种免疫是(  )A.先天具有的B.后天获得的C.针对某种抗原的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答案:A解析: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消化进入人体内的病原体,这是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是生来就有的、先天的非特异性免疫。而针对某一种抗原,通过相应的抗体产生的免疫,则属于后天才有的特异性免疫。5.下列有关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胃液中的胃酸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C.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某些病原体起作用答案:A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是可以遗传的,A项正确。胃液中的胃酸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B项错误。记忆细胞由B淋巴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产生,都属于第三道防线,为特异性免疫,C项错误。非特异性免疫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D项错误。6.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种链球菌涂在健康人的皮肤上,120 min以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都被消灭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皮肤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反应B.皮肤的表面有一层死细胞,病原体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C.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使皮肤表面pH3~5,足可抑制许多微生物的生长D.皮肤、黏膜分泌的多种物质如溶菌酶、胃酸等,也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答案:A解析: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其物质基础是由皮肤和黏膜等体表屏障组成的第一道防线及由多种非特异性的细胞和多种化学物质组成的第二道防线。7.人体肝脏中的肝巨噬细胞能吞噬、消化病原微生物(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具有运载病原微生物的载体蛋白B.抗原多肽被巨噬细胞水解成小分子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C.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D.胞吐成分是相应抗体答案:B解析:由题意和题图可知,病原微生物只能通过胞吞进入巨噬细胞,A项错误。抗原多肽被巨噬细胞水解成小分子的过程属于非特异性免疫,B项正确。溶酶体不合成酶,只储存酶,溶酶体中水解酶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C项错误。病原微生物经溶酶体中的酶分解后,产生的物质通过胞吐方式排出细胞,而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合成并分泌的,D项错误。8.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病原体突破体表屏障,机体会启动多种非特异性的细胞和分泌多种化学物质来保护自己B.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C.人体皮肤破损后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可以减弱白细胞吞噬侵入病原微生物的作用D.人体的三道防线中,第二、第三道防线由于都涉及免疫细胞,所以属于特异性免疫答案:A解析:一个中性粒细胞可吞噬几个细菌,单核细胞则分化成巨噬细胞,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人体皮肤破损后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可增强白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人体的三道防线中,只有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9.细菌会产生内毒素,高浓度的内毒素进入人体会引发广泛的炎症反应和内毒素血症。研究者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药物单独或联合处理细菌时内毒素的释放量。下列相关分析或推理错误的是(  )温度/内毒素质量浓度/(μg·mL-1)对照组溶菌酶A抗生素B溶菌酶A+抗生素B375.45.122.48.2405.01.516.82.3 A.对照组的处理是培养细菌但不添加药物,结果说明细菌可自发地释放内毒素B.在两种温度下,抗生素B在杀菌的同时均可引起较多的内毒素释放到细菌细胞外C.与单独使用抗生素B相比较,溶菌酶A与其联合处理时可显著降低内毒素的释放量D.若因细菌感染引起高热,则单独使用溶菌酶A进行治疗对缓解内毒素血症的效果最差答案:D解析:37 ,与对照组相比,只有溶菌酶A处理组产生的内毒素量减少,而抗生素B和联合用药处理组的内毒素释放量都升高;40 ,溶菌酶A处理组的内毒素下降较大,而抗生素B处理组的内毒素释放量增加,联合用药处理组的内毒素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溶菌酶A处理组。对照组的处理是培养细菌但不添加药物,结果说明细菌可自发地释放内毒素,A项正确。由题表可知,在两种温度下,抗生素B在杀菌的同时均可引起较多的内毒素释放到细菌细胞外,B项正确。由题表可知,与单独使用抗生素B相比较,溶菌酶A与其联合处理时可显著降低内毒素的释放量,C项正确。若因细菌感染引起高热,则单独使用抗生素B进行治疗对缓解内毒素血症的效果最差,D项错误。10.下图表示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1、图2属于      ,其作用机理如下。 通常病原体不能穿过    和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管道的     皮肤的表面有一层      ,病原体不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 (2)3属于      ,如皮肤中的皮脂腺分泌的油脂能抑制许多微生物的生长。 答案:(1)物理屏障 皮肤 黏膜 死细胞(角质细胞)(2)化学防御11.下图为巨噬细胞吞噬细菌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吞噬的第一步,将被吞噬的细菌等抗原黏附在细胞膜上,巨噬细胞伸出伪足,逐渐将颗粒包围,最后包入细胞质内,形成由一层质膜包围的小泡,称为吞噬体。这一过程依赖于细胞膜具有            (2)当吞噬体形成后,溶酶体便向吞噬体靠拢,吞噬体的质膜与溶酶体膜融合,形成次级溶酶体。吞噬体的质膜与溶酶体膜能够相互融合,是因为它们在结构上具有       (3)溶酶体中的溶菌酶等可直接杀死微生物,而各种水解酶再进一步将它们消化,消化后的残渣碎片,再排出体外。这属于      免疫。 (4)吞噬过程中,巨噬细胞加速      ,导致乳酸的形成,因而引起pH降低。乳酸本身有杀菌作用,同时也为水解酶提供了    环境。 (5)巨噬细胞由      分化而成,可以吞噬上百个细菌和病毒。 答案:(1)一定的流动性(2)相似性(3)非特异性(4)厌氧呼吸 酸性(5)单核细

    相关试卷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一节 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淋巴系统在对抗感染时起重要作用,据图分析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巨噬细胞是极为重要的免疫细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精练:

    这是一份生物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精练,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 (2019)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练习题: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第四章 免疫调节第三节 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对抗病原体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与免疫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自身不含S蛋白抗原的疫苗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