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第三课时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第三课时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探索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 位置与方向(二) 第三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 1.复习。(1)在图上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2)怎样描述物体的移动路线?(3)根据描述画路线示意图时要注意什么?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一些有关位置和方向的练习。(板书课题:练习五) 在问题的引导下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通过复习,巩固本单元的知识,为练习做准备。二、探索新知(时间约30分钟) 1.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1题。这两道题是让学生通过测量教材上的方位图,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练习时先让学生将观测点的“十”字坐标图放大,再进行测量。出示教材第23页“练习五”第2题。这道题是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用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来确定各建筑物所在的位置。出示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4题。小组活动:在小组内分别说一说其他几位同学家在学校的什么位置上,再说一说学校在这几位同学家的什么位置上。教材第24~25页“练习五”第5、7题。这两道题是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所在的位置。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在平面图上标物体所在的位置时要注意什么。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这道题是将数对的知识和确定位置的知识相结合,促进知识间的联系。 6.教材第26页“练习五”第8题。出示题目后,引导学生看图。提问: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路线图,让学生说一说小玲从家去书店和回来时所走的方向和路程。教师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在小组中交流,再填表格,最后汇报展示。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0题。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上学和放学的大致路线。教材第27页“练习五”第11题。组织学生先理解题目意思,再进行设计,最后组织交流汇报。观察教材上的城市方位图,用量角器测量出角度,交流各个城市在北京的什么方向上。在方位图上测量出角度,再完成教材上的填空。学生先独立思考,用量角器和直尺操作测量,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别说出学校和这几位同学家之间的位置关系。 经过观察了解到:图上的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每1厘米代表200米,路线是从小玲家到商场,再到书店。根据题目要求完成动物园导游图的绘制,并在小组内说一说怎么走。巩固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的方法。 通过练习体会物体间位置的相对性。 进一步巩固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所在位置的方法。 体会确定位置的不同方法,感受知识间的联系。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路线图的描述,特别是来回路程的描述,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之间位置的相对性关系。三、课堂小结(时间约3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做了许多与位置和方向有关的练习,通过练习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了,不仅可以用数对确定位置,还可以用方向和距离来确定位置。物体间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同时在描述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化的。 回顾练习,谈体会与收获。 通过回顾小结活动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回忆整理。 板书设计向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优质教学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引入,探究新知,巩固应用,全课总结,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 位置与方向(二)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引入,探究新知,巩固应用,全课总结,课后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