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评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评课ppt课件,共4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学习目标,规律是客观的,仁者心动,规律的概念及解读,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2 运动的规律性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3 表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态度。1.4 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
1.全面理解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反对唯心主义运动观。2.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3.准确理解规律的科学内涵及其与物质运动的关系,提升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意识和能力。4.充分理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学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论。
阅读课本P21-26,思考下列问题,并完成《非常学案》必备知识梳理:1.运动、规律的含义。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3.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4.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的能动作用。5.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6.一切从实际出发。(含义、理论依据、做法)
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物质运动形式
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周易》
注意: “一切”,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变化”和“过程”表现为位置的移动、数量的增减、事物性质的变化等。
1.运动的概念: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坛经》
思考: 两者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分别是什么?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结论:该观点陷入了形而上学的不变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结论:该观点陷入了唯心主义,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世界观】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方法论】1.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及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归纳: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不是主观臆造的(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不是现象的(苹果落地)
——不是偶然的(守株待兔)
——不是多变的(股票价格)
1.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2.红灯停,绿灯行 3.新陈代谢4.水往低处流 5.苹果落地6.万有引力规律 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8.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9.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注意:通过感官直接感知到的是现象。现象看起来再有“规律”,仍然是现象。规律隐藏在事物之中,需要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在规律上不能用的词语:发明规律 消灭规律 创造规律 改变规律
在规律上能用的词语:发现规律 尊重规律 认识规律 利用规律
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规律是否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思考: 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是否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否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①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③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归纳: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方法论】1.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2.在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3.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1.规律是客观的,因此,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解析: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应在事物运动变化中把握规律。
2.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人可以制定、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只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规律本身不能被创造、消灭或改变。
3.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解析: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是客观的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思考:人类修房子和蜜蜂筑巢有什么不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还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你喜欢什么类型的图书?说明了意识活动有什么特点?
不仅能反映现象,而且能把握本质和规律
图片说明了什么?共同说明了意识活动具有什么特点?
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1)目的性(不同于动物无目的本能活动)【点拨】侧重于行动目标、方式和步骤等的确定。【关键词】目的、动机、目标、行动步骤、规划等。(2)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意识反映什么,源于实践活动的需要。【点拨】侧重于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自身的需要作出的选择)
(3)能动创造性---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①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深度)②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跨度)③随着实践的发展和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的认识在不断的增加。(进程)【点拨】侧重于“创造”。 【注意】 就每个人以及认识的每一次实现而言,认识是有限的;但就整个人类的无限发展和认识不断前进的总趋势而言,认识又是无限的。认识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总结】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未知≠不可知)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意识对于人体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悲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思考:以上两幅漫画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什么?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
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3.有效发挥意识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反作用)。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能够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3.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
【注意区分】意识的反映、反作用、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
4.先设计后施工说明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解析:上述观点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当成决定作用。设计源自客观物质世界,正确的设计是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和现实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是意识对物质的反映。先设计后施工说明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5.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解析: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活动”才能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新事物。
6.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解析: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具有阻碍作用。
归纳: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3.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可以正确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错误意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关键词】物质决定意识 根据(依据、依照、按照)……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基础提出xx计划、方案、战略;从……中总结教训、取得经验、修订法律、调整政策、调查研究。意识能动作用 在……理论 、思想、方针、政策、精神的指导下,实施……战略、计划、方案;强调各种精神意识的重要性(如民族精神、创新意识、诚信意识、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态价值观)等等。
思考:这两幅漫画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是什么)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提示】 实事求是:实事——客观事物;求——认识;是——规律。实事求是一方面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和认识规律。
2.理论依据(为什么) (1)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3.具体要求(怎么做) (1)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3)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1)人能够能动认识世界(目的性、自觉选择性、能动创造性)
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2)人能够能动改造世界(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①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前提条件)
1.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我国唐代著名僧人慧能也有相同的观点。《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毕尔生和慧能的观点属于A.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C.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的观点D.神创论观点
2.李敖有一首打油诗是写长江前浪后浪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后浪风光能几时,转眼还不是一样。”这告诉我们①物质是运动的,是有规律的②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③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右图为2019男篮世界杯会徽,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奖杯。“脸谱”元素融合篮球形象的创意表明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 ③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 ④艺术来自创作者的灵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古楼兰人神秘消失了。考古证实,当时规模稍大的墓穴,要用掉600棵树木。等到人们认识到砍伐林木、破坏环境的恶果,再实施“严禁砍伐活动,否则罚马一匹”时,楼兰已毁,无力回天了。题中材料告诉我们A.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B.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D.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规律必受惩罚
5.(2020·浙江)新冠疫情出现后,内容不同、风格各异的条幅亮相各地街头:有醒目的抗疫方针,有简洁的防疫要领,也有幽默的防疫注意事项。它们都表达了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关爱,既提高了民众的防疫意识,又促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这说明①意识可以指导实践 ②意识是社会的产物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意识能够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6.(2019·江苏)两条小鱼遇到一条大鱼,大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小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一条:什么是水?……不少人就像故事中的小鱼一样,生活在社会的“水”中太长时间,已不知道“水”是什么。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认识具有无限性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7.(2020·山东)近年来,中国科幻作家两次获得国际科幻界顶级荣誉——雨果奖,国产科幻电影也收获票房和口碑的“双丰收”……越来越多的“未来感”不断涌现。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太空漫游、人工智能,外星家园等科幻作品中许多看似天马行空的设定,或多或少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其源头活水。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世界级未来学家、科技作家频繁造访中国,他们踏上中国的土地,更多的是为了寻找一种未来发展的可能,因为中国在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亿万人民追逐梦想的脚步中,可以听到时代的脉动,看到潮水的方向。 “科幻作品的未来感,恰恰是来自当下的现实感。”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做题方法:一、审设问(明范围、确指向)二、审材料(层次化、要点化)三、构联系(设、材、知)四、组答案(简、规、清)注意:在审题过程中要圈划关键词
限时要求:(5分钟)1.3分钟独立思考2.2分钟小组内合作探究、交流答案3.小组展示答案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备课课件ppt,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运动的规律性,物质与运动,但它真的静止了吗,“静默键”下的阿克苏,运动是有规律的,特别提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背景图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运动的规律性,第二框,整个世界,探究结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必修4 哲学与文化运动的规律性课前预习课件ppt,共2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你同意吗,结论规律是普遍的,哪些领域存在规律,人可以改变规律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