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多媒体教学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原因,主要环境问题及表现,探讨城乡主要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变化趋势,分析小岛国忧虑的背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962年,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一书,唤起了人们的环境意识,引发了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各国政府把环境保护提上了日程,各种环境保护组织纷纷成立,从而促使联合国于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签署了《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开启了环境保护事业。你了解大会是在什么背景下召开的吗?为什么大会议题引发了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注意观察大会会徽,思考它的寓意。
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一、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一般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思考:什么是环境问题?
思考:箭头①②、③④、⑤⑦、⑥⑧分别表示的含义。
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
①②:人类社会从环境中获取能量和物质。③④:人类通过消费活动,以“三废”等形式排入环境。⑤⑦: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影响。⑥⑧: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反馈。
①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界攫取所需的资源,并把资源转化成消费品,以此满足人类的消费需求;②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又被排放到环境中。③对人类社会而言,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一方面维系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又深刻地影响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思考:若①②超过环境承载力会怎样? 若③④超过环境承载力会怎样?
①②超过环境承载力:自然资源枯竭 生态破坏等。 ③④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污染。
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对立统一
1.环境污染成因及危害
环境污染:指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 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等。
思考:图中所示的环境污染可能有哪些?
思考:1.推测驱使人们垦荒的原因可能有哪些。2.图示垦荒方式有哪些?分别对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3.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但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垦越贫穷。请讲讲其中的道理。
过度垦荒引起的恶性循环
认识过度垦荒带来的环境影响
答案: 1.人口不断增长,原有耕地趋于贫瘠,粮食短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获得更多的粮食。 2.围湖造田、开垦草场、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湿地减少,生态环境破坏;开垦草杨导致草场破坏、风沙侵蚀;毁林开荒导致森林减少、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环境恶化使得水旱灾害日益频繁、土地生产力下降等负面影响,且短时期内不能消除。 3.过度垦荒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进一步导致自然灾害频发、土地生产力下降,最终导致作物减产、粮食不足。
2.生态破坏成因及影响
生态破坏:指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 生速度,便会出现资源短缺和生态破坏,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 和生活。类 型:水土流失、沙漠化、荒漠化、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生物多样 性减少、湖泊富营养化、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等。
美国“黑风暴”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美国西进运动,是一次大规模移民拓殖运动。在宜耕的气候带,扩大耕地面积,农业迅速发展。但由于对土地的过度开发,导致林地锐减。1934年5月11日,美国西部草原地区发生了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黑色风暴。风暴整整刮了3天3夜,形成一个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1440千米、高3400米的迅速移动的巨大黑色风暴带。风暴带所经之处,溪水断流、水井干涸、田地龟裂,庄家枯萎,牲畜渴死,千万人流离失所。
答案: 原因:过度开垦和放牧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林木、草原等植被大量破坏。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裸露,使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在大风、干燥天气条件下,易形成沙尘天气。 措施: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资源观,具体有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防护林工程等。
问题:1.图中所示环境问题有哪几类?其成因主要是什么? 2.举例说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主要差异。3.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甚至全球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为什么?
1.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双重压力; 2.经济、技术力量薄弱,没有足够能力解决环境问题。 3.发达国家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不同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及成因
思考: 1.选择图示某个案例,思考其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2.图示哪些环境问题可能会影响其他地区,甚至全球?
参考答案: 1.如:北海和地中海的海洋污染是由过量工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造成的。影响:海域水体富营养化;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生物死亡后产生的毒素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破坏海滨旅游景区的环境质量,使其失去应有价值。 再如,南美洲过度砍伐热带雨林,是因为南美洲发展落后,人口多,耕地面积小;为获取木材增加出口收入,滥砍滥伐;为增加粮食产量开垦农田破坏雨林。影响: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锐减;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水土流失等。 2.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性环境问题。
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
从局部向全球蔓延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水体污染……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小岛国联盟是最积极的倡议者和最坚定的支持者。小岛国联盟是由数十个小岛屿国家和沿海低地国家为了强化自身话语权而结成的联盟。他们十分关注全球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及木材的年产量报表,并把他们国家未来的命运与其联系起来。 1.小岛国的忧虑是什么?你认为他们的担心有道理吗? 2.找出下列地理事实的内在联系,试着绘出联系框图,并说明全球变暖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两极冰川融化 全球变暖 砍伐森林 燃烧化石能源 海平面上升 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淹没岛屿和沿海低地 3.根据所绘框图,找出产生上述问题的关键环节,就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你的看法。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点评并展示答案。
参考答案:1.一些沿海低地国家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森林具有稳定大气成分、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当森林被大量砍伐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急剧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加强,气温不断升高。两极的冰川在温度升高后融化,引起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的低地。沿海的国家会因此失去大量的国土。2.3.关键环节是砍伐森林使得森林面积减少,燃烧矿物燃料使得释放的二氧化碳增加。
读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类系围,完成1~2题。1.图示虚线箭头体现了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存在的激烈矛盾,其外在表现主要是A.资源破坏与短缺 B.经济迅速发展 C.新材料应运而生 D.资源利用范围越来越广2.人类财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利用,主要原因是A.自然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B.人类可以无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人口剧增和错误的认识 D.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种类不断增多
读漫画,完成第3~5题。3.该漫画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体污染 B.全球变暖 C.水资源短缺 D.生物多样性减少4.导致地面沉降的人类活动主要是A.开矿毁坏岩层 B.滥砍滥伐森林 C.任意排放废弃物 D.过度抽取地下水5.地面沉降对该地区可能的影响是A.影响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安全 B.影响交通线路的安全C.提高了河流的泄洪能力 D.降水增加,形成洪灾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公开课ppt课件,共4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景材料,课程标准,核心素养,自主学习,自我检测,精讲精评,环境问题,读图思考,环境问题的表现,环境问题的类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获奖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标呈现,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主要环境问题,生物多样性,渡渡鸟的灭绝,大气污染,水污染,水污染的污染物,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示范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课标要求,学习目标,新课导入,环境问题的表现,随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