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集体备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集体备课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本介绍,科普说明文,字音字词,整体感知,探究推理过程,逻辑顺序,思考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量体温了!”麻烦给6500万年前的恐龙发条信息!
人类的正常体温在36到37摄氏度之间,那么你有没有想过,已经灭绝的恐龙的体温是多少? “既然想知道恐龙的体温,那我们就直接测一测就好了!”近期,来自耶鲁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们表示,我们隔着6500万年,也能把恐龙的体温给测出来!
授课人: 福田区华富中学 吴慧
《恐龙无处不有》和《被压扁的沙子》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著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 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许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 阅读。
学习目标:1.学会筛选关键信息,理解说明内容,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2.分析作者的推理过程,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章的逻辑之美。3.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和求真精神。
鸟臀目(tún) 骨骼(gé) 骸骨(hái) 漂移 (piā) 褶皱(zhě zhòu) 携带(xié) 两栖(qī) 潮汐(chá xī) 陨(yǔn)石 地壳(qià) 深渊(yuān) 驮着(tuó) 岛屿链(yǔ liàn) 覆盖(fù) 天衣无缝(fèng)
褶皱:天衣无缝:追溯: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也形容脸上的皱纹。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原意是逆流而上。现常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阅读全文,思考并讨论:1.两篇短文各自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恐龙无处不有》:大陆漂移(板块构造)学说《被压扁的沙子》:恐龙灭绝的原因
《恐龙无处不有》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
《被压扁的沙子》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
不同学科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里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斯石英(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矿物学?)
阅读文本,筛选相关的信息,思考作者是如何分析推理的?方法:1. 筛选文中能够显示出作者分析推理逻辑的关键词; 2. 筛选文中引起思考的发问句; 3. 筛选阐释事理的议论句; 4. 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
发现现象:南极海岸不远处发现恐龙化石(2) (其他地方也发现了恐龙——恐龙无处不有)提出问题: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4)? ?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5)提出假设: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6)验证猜想(实验):得出结论:
南极洲发现恐龙化石→大陆漂移学说
恐龙如何跨越大洋?答案: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泛大陆的形成和分裂与恐龙生存地域的关系?
402.2526500
40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很多次。(8)大约2.25亿年前,地球最后一次形成完整的泛大陆,所有陆地似乎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8-9)大约2亿年前,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10)6500万年前,大陆已完全分开。(12)
早期恐龙出现,生活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
恐龙分散到大陆的各部分
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12)
2.25亿年前的大陆是↑
(9)地球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大陆完全分开。
发现现象:南极海岸不远处发现恐龙化石(2) (其他地方也发现了恐龙——恐龙无处不有)提出问题: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4)? ? 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他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5)提出假设: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6)验证猜想(实验):泛大陆的形成和分裂——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12)得出结论: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15)
与前篇所讨论的道理一样,作者正是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再次证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恐龙无处不在》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的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说。
斯石英(化学、地理学、天文学、矿物学)
1. 本文对恐龙灭绝的原因提出了哪两种科学假说?
《被压扁的沙子》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
撞击说: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毁灭性的撞击,是导致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火山说: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使得包括恐龙在内的大量生物灭绝。
2. 文章怎样引出“撞击说”和“火山说”的?在文章中筛选相关信息:
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2)
这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2)
这也许是导致所有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灭绝的原因。(2)
1987年,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灭绝的巨大灾难。(3)
3. 科学家们认为哪一种假说是正确的?是怎样验证的?
阅读7-17段,筛选信息并梳理出作者证明该假说的逻辑链。
验证猜想(实验):被压扁的沙子↓恐龙灭绝的原因?
发现:沙子处于超高压状态会变成致密的斯石英(7)(被压扁的沙子)
事实:斯石英经历数百万年可变为普通沙子。(8)斯石英在850℃高温加热30分钟,可变为普通沙子。(10)
推断:在自然界,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巨大的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14)
事实:遭受巨大陨石撞击的地方出现斯石英。(12)原子弹爆炸时膨胀火球的压力形成斯石英。(12)
猜测:似乎斯石英也应该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13)
事实:火山地区从没有发现过斯石英(13)
证据二: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例子
在新墨西哥州拉顿一些地方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巨大陨石的撞击。撞击所产生的巨大压力形成了“斯石英”,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15-17)
结论: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
事实:斯石英只出现在高压地。(11)
1.在出现陨石撞击的地方发现了斯石英,可以追溯到恐龙灭绝的年代。2.斯石英只出现在超高压的地方。3.斯石英经过850℃高温半小时会变回普通沙子。(否定火山说)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是撞击。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斯石英(化学、地理学、天文学)
1.筛选主要信息:发问句、议论句、依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规律。2.分析作者的推理过程,理清说明顺序,体会文章的逻辑之美。3.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意识和求真精神。
“起床!量体温了!”麻烦给七千万年前的恐龙发条信息!
δ47碳氧同位素团簇温度计是一种地球化学研究方法
鸟臀类恐龙慈母龙的体温体温估计都在40°C以上,最高估计可到44°C,可真是“发高烧”啊!
为什么要找一个东西时找半天找不到,某天却无意找到?——“墨菲定律”(数学)目前很流行的无线充电是什么原理?——电磁感应、磁场共振以及无线电波的方式(物理)拿一根头发用指甲拉一下为什么会变卷?—— 头发实际上是一个形状奇怪的死细胞,主要成分是角蛋白,头发最后的形状和整个过程中的受力有关。(这个问题看似生物其实物理)为什么中国神话中说牛郎在人间一年,织女在天上是一天?(为什么各个星球的时间没办法统一?)——广义相对论(物理)……
愿你:热爱自然,敬畏生命热爱科学,不断探究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恐龙无处不有多媒体教学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恐龙无处不有,阿西莫夫,作者简介,探究疑难,说明顺序,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说明方法,说明方法-举例子,说明方法-打比方,说明方法-作比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综合与测试教课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恐龙无处不有,阿西莫夫,完整的泛大陆,请看演示,泛大陆分裂出四部分,课堂小结,被压扁的沙子,说明文知识总结,下定义,作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第2课时课件,共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