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模拟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模拟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公民”一词最早出现在,当我们在外就餐结束时,应该,树立宪法权威,我们在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属于公民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张天天的爷爷今年80岁,他领取了当地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这件事对应公民的基本权利是( )
A.休息权
B.平等权
C.劳动权
D.物质帮助权
2.“公民”一词最早出现在( )。
A.古罗马
B.古印度
C.古希腊
3.李浩和同学去旅游,按照顺序上车,这是依据宪法规定,公民有( )的义务。
A.保守国家秘密
B.维护民族团结
C.遵守公共秩序
4.张海华同学爸爸是法国人,妈妈是中国公民,张海华同学出生在法国,下列关于张海华同学国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能是法国国籍
B.具有中国国籍
C.哪个国籍也没有
5.下列不是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的是( )。
A.明明出生在英国,爸爸妈妈是中国公民,爸爸妈妈给他选择了中国国籍。
B.张玲出生在中国,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中国,她也是中国国籍。
C.李小新的爸爸是中国公民,妈妈是新加坡人,她出生在新加坡,爸爸妈妈给她选择了中国国籍。
D.李子元出生在中国,结婚后定居美国,加入了美国国籍。
6.当我们在外就餐结束时,应该( )。
A.付完钱就可以了
B.要一张消费清单
C.让商家开具正规发票
7.树立宪法权威,我们在行动。下列做法你不认同的是( )。
A.国家要全面实施宪法,加强监督
B.树立宪法权威只是对国家公职人员提出的要求
C.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活动,尊重宪法、学习宪法
8.人民警察依法执行公务,遇有( ),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
①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需要查明身份的
②依法实施现场管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③发生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突发事件时,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
④法律规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
A.①②③ B.②②④ C.①②③④
9.中国公民如果在海外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拨打( )热线电话求助。
A.12315
B.10119
C.12805
D.12308
10.维护民族团结属于公民的( )。
A.权利
B.义务
C.不确定
二.填空题(共10题,共46分)
1.宪法规定了行使国家( )的各个机关,具有最高的( )、( )、( )。
2.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以( )为根本活动准则,一切违反( )的行为都应该受到追究。
3.人人依法享有( ),人人依法履行( )。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个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 )、( )。
4.保护侨民的( )和( )安全,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之一。
5.中华民族是( )、( )、( )的民族,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
6.( )年( )月17日上午,宪法宣誓仪式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
7.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我知道的公民基本权利有:物质帮助权、( )、( )、人身自由权等。
8.权利不是( )的,而是有( )的。
9.全面提高( )质量,不仅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而且对全民素质的提高和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10.居民身份证上有姓名、生日、家庭住址等信息,应注意( ),避免( )泄露后,被不法分子利用。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 )
2.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 )
3.我们中国人去国外旅游,就不受到国外的法律的制约了。( )
4.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 ( )
5.小红的爸爸是国际秘密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他在喝醉酒后,就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和酒友交谈起来。( )
6.2020年12月4日是我国第6个国家宪法日。( )
7.游戏和比赛如果没有规则,也可以正常进行。( )
8.购买火车票时需要身份证,购买大巴车票时不需要。( )
9.地方制定法律可以不以宪法为依据。( )
10.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是我们作为中国公民的使命。 ( )
四.连线题(共2题,共9分)
1.将下列相对应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12366 政府服务热线
12308 全国统一的纳税服务热线
12345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呼叫中心
2.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对应的法律用线连起来。
五.简答题(共5题,共35分)
1.举例说说法律规定了我们哪些义务。
2.身份证的用处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
3.设立国家宪法日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列举出两个人权保护事例。
5.没有语言,人和人就无法顺畅地沟通,没有规则,人和人便无法正常地交往。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法律有什么作用?
六.辨析题(共1题,共8分)
1.小刚说:“如果有人欺负我弟弟,我就找人去教训他。”你认同他的观点吗?为什么?
七.材料题(共1题,共8分)
1.2019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六个国家宪法日,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了营造浓厚的普法宣传氛围,有效提高宪法宣传效果,陵城区某小学六年级一班开展了“宪法,我们的必修课”主题教育活动。
(1)你认为在校园中同学们可以通过哪些具体形式来开展这次宪法宣传活动?(至少说出三条)
(2)我们青少年怎样以实际行动,让我们心中有宪法,让“宪法成为我们的必修课”?
八.综合题(共3题,共28分)
1.根据宪法第二章的规定,把公民对应的义务序号填在相应图片下的括号里。
①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②让孩子接受教育的义务
③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④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图一( ) 图二( ) 图三( ) 图四( )
2.某市进行旧城区改造,许多房屋面临拆迁。张某有私房一处,也在拆迁的范围内。因为就拆迁补偿的有关事宜同开发商没有达成协议,张某不同意拆迁。后来,开发商见事情拖得太久,耽误施工进度,就派来铲车要强行拆除张某的房子。张某手拿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站在自家房前,挡住铲车,大声呼喊:“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你们这样做是违反宪法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快让开!宪法算老几?我们是根据市里的拆迁条例来办事的。”张某说:“宪法刚刚修改过,你那个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和宪法不符,不能算数。”工作人员说:“市里搞拆迁,本市的拆迁条例不算数还有什么算数?”双方一直纠缠不清。
1.你认为谁的观点更合理?为什么?
2.这件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3.德润心灵,法护成长。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美好的公共生活离不开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公序良俗,离不开个人自觉,也离不开法制保障。请把下列法律名称与相应家庭生活、公共生活一一对应起来。在括号里填上相应的序号。
A.《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E《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设施的——( )
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
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
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
支持残疾人事业——(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B
5.D
6.C
7.B
8.C
9.D
10.B
二.填空题
1.权利;法律效力;法律权威;法律地位
2.宪法;宪法
3.权利;义务;公正;和谐
4.人身;财产
5.智慧;勤劳;勇敢
6.2018;3
7.休息权;平等权
8.绝对;界限
9.义务教育
10.保密;个人信息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下:
2.如下:
五.简答题
1.过马路,要遵守交通法规;在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
2.首先,身份证能用来识别身份;身份证,用来登记;身份证,用来购买车票。
3.(1)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是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
(2)有助于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3)国家宪法日的设立,让宪法意识植根人心,这正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的具体体现。
4.(1)农村村镇建设中,乡村公路一直通到每家每户门口;
(2)很多小区进行改造,通过环境整治,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条件好多了;
(3)小明的爸爸妈妈遭遇车祸身亡,村里为他申请了低保补助,学校为他申请了一系列的资助,保障了他日常的生活和教育。
5.1、作为社会生活中的基本规则, 法律为我们设定了行为准则,提供了外部保障,维护着我们的正常生活。
2、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方向。法律保障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法律督促我们积极承担起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责任。
3、法律如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当争议和冲突发生时,国家行政、司法机关依据法律,作出公正的处理。
4、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盾牌。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经济困难,可以通过法律援助,获得政府提供的免费法律服务。
5、人人依法享有权利,人人依法履行义务。在法律的指引和保护下,不人和家庭快乐、幸福,社会与国家公正、和谐。
六.辨析题
1.我不认同小刚的观点。因为暴力是对公民人身安全的侵害,可以先报告家长或老师,协商不行的,可以采取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比如申请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无偿的法律援助,还可以直接到派出所报案处理,不要私自解决,因为以暴制暴是不对的,会有很严重的后果。
七.材料题
1.(1)答:宪法知识竞赛;宪法知识讲座;宪法法制报告会;宪法手抄报;宪法主题班会等等。
(2)答:①认真学习宪法。理解宪法内容,领会宪法精神。②积极宣传宪法。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③认同宪法。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④践行宪法。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⑤维护宪法权威。勇于同违宪行为作斗争。(任意符合三条,言之有理即可)
八.综合题
1.②;④;①;③
2.(1)张某的观点更合理。
因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法规的立法基础和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它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本题中,市里制定的拆迁条例中有关条款同宪法相抵触,应当视为无效。拆迁工作人员无视宪法的最高地位、尊严和权威是错误的。
(2)宪法与我们密切相关(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树立宪法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有人缺乏宪法意识,不能依宪办事。
3.B;C;A;E;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附参考答案(模拟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场景反映公民享受权利的是,没有,人和人便无法正常交往,是基本的社会规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精品【模拟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拖欠工资,涉及的法律是,“公民”一词最早出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期中测试卷及参考答案(模拟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不是居民身份证上印有的信息,下列关于人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