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5《分享真快乐》教案三篇
展开15《分享真快乐》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体验分享的快乐,激发学生乐于与他人分享的情感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分享的方法与技巧,在生活中会与人分享,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情感与价值观:实际参与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学会与他人交流、感受分享的快乐,感恩他人的分享,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
教学难点:理解分享是种快乐。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糖果、树叶、叶贴画、课件。
2、学生准备:一两件自己最喜爱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言揭题。
1、播放《幸福拍手歌》,师生共享。(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为营造快乐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做铺垫,用快乐的歌声调动学生快乐的情感,初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2、引言揭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是什么?想吃吗?周末的晚上,蔡老师和陶然书友们一起庆祝生日,一起分享蛋糕,我感到很快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5课分享真快乐。板书:15课分享真快乐
二、展开活动,分享快乐。
(一)物质分享的快乐
我们班同学的分享活动,享受物的分享快乐。
1.看图片,讲讲图中谁在做什么?
2.你和好朋友分享过什么?分享后,好朋友的心情是怎样的?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板书:分享物品
3.小结:原来分享让小朋友感到心情愉快,小朋友相互分享可以获得更多的快乐。(设计意图:在快乐轻松的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感受分享的快乐。)
活动一:分享阅读更有趣
1、同桌分享活动建议:
a.你可以向同桌介绍你心爱的课外书,也可以把你的课外书借给同学。
b.欣赏别人的物品请用心爱护。
2.同桌活动,教师巡视参与其中。
3.交流感受:在分享活动中,“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板书:阅读
4.总结归纳: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5.体验升华:将糖果奖给刚刚与人分享最多,给更多人带来快乐的同学,让他说说打算如何处理糖果。(设计意图:体验分享,深化理解“你有一个快乐,拿出来与别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的意思)
我们共分享,回归生活,体验助人的快乐。
1.生活小故事。四位学生参与情境表演,感受分享就是献出关爱。
(设计意图: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有教育价值的内容让学生情境表演,使学生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而分享就是献出关爱,帮助别人会让自己觉得快乐。)
2.活动拓展:下雨天,同学们陆续回家了。一个同学站在校门口,焦急地望着天空。这时,小刚同学拿着伞刚要回家,小刚该怎么办?情境ABC:A.小刚把伞借给那个同学,自己冒雨回家。
B.小刚让这个同学在学校等他,他回家取伞给他。
C.小刚把这个同学送回家后再回家。
师:谁来说说怎么样的办法帮助别人会更好?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道德智慧,用最好的办法帮助别人,更好地与人分享,获得更多的快乐。)
(二)智慧分享的快乐。
活动二:分享的魔力。
大家的智慧多又多,感受合作的快乐。
师:如果同学把橘子分给别人,别人也尝到橘子的酸甜,别人会很高兴。如果同学自己吃了橘子,他吃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好意思,其他人也没办法尝到橘子的酸甜,这就是分享的魔力。
师:我们生活在一起,当碰到这些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1、体育课下课了,明明口渴了,水杯却不在身边。乐乐把自己喝了一口水的水杯递给明明,可是明明却拒绝了。
2、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你看见了怎么办?
3、乐乐新做了一幅树叶贴画,他想分享给大家看,结果被露露不小心给弄坏了。
4、总结提升: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之后,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设计意图:学生谈怎么做的过程中,使学生意识到彼此在分享着各自的想法,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了分享的快乐。)
活动三:快乐地分享
思考,深化对分享的理解。
师:同学们请你们拿出自己的画,在小组交流,分享体会。
1、小组活动,分享快乐。
2、在分享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板书:真快乐
3、在你们的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从其他同学那里学习来的?
4、你们是怎样确定自己小组活动方案的主题的?
5、他是“小气鬼”吗:播放图片,看孩子们想分享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
6、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
7、小结:在分享的时候,我们要有礼貌,爱惜别人的东西,玩完了及时归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领会每一个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需要彼此的分享,我们的生活才会快乐。)
三、总结提高,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讨论、交流,体会到分享的快乐,大家在互相分享心爱之物或图书后,这样就会有更多朋友能看到自己的心爱之物,看到自己喜欢的图书了。分享不仅能让朋友看到自己心爱的物品和图书,而且能使朋友感受到更多的分享快乐。因为分享真快乐!
四、布置作业。
1、回家后跟爸妈分享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跟爸妈分享快乐
2、跟爸妈一起阅读课外书,分享阅读的乐趣,感受分享的魔力。
五、板书设计:
15 分享真快乐
物品
分享 { 真快乐
15《分享真快乐》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快乐地分享》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15课《分享真快乐》里的第三个色块,本课聚焦分享话题,定位为让学生感受与人分享的快乐,从而形成乐于分享的习惯,帮助学生解决分享中遇到的问题。这一课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
分享是备受赞扬的美好品质,因为它能帮助我们建立和谐友好的群体关系。从对家庭和学生生活的观察来看,一年级的学生在分享过程中常出现自私、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对于不可以分享的事不懂得拒绝这几种情况。从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说,他们需要得到这些方面的指导。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分享是一件让人快乐的事。知道什么是可以分享的,什么是不能分享的。
2.知道分享的时候也需要遵守规则,并能够用学到的规则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通过课堂体验和感受能够交流分享带来的乐趣,了解分享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可以在精神层面与他人分享,传递爱心。
教学重难点:
知道分享的时候也需要遵守规则,并能够用学到的规则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德育目标:
通过课堂体验和感受能够交流分享带来的乐趣,了解分享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还可以在精神层面与他人分享,传递爱心。
教学过程:
一、绘本导入,引入主题。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绘本故事吗?
今天我们的课堂,就从一个小故事开始吧。(讲述彩虹色的花的故事)
孩子们,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彩虹色的花)
彩虹色的花有很多五颜六色的花瓣,漂亮极了。但是后来,它的花瓣都去哪儿了呢?(分享给小伙伴)
它是一朵什么样的花?(爱帮助人的,爱分享的花)
是呀,她真是一朵爱分享的花。(板书分享)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享吗?(把自己的东西跟别人一起享受)
你和他人分享过什么?(生介绍)
看来咱们班的同学们都是爱分享的孩子,请同学们快来看看这几张照片,找一找,有没有熟悉的面孔?(播放分享照片)
采访照片上的学生:请问你分享的是什么?你分享的时候,心情是怎样的?(生:开心,快乐!)
是啊,分享就是让人这么快乐!我们今天的课题就是——快乐地(de)分享(齐读课题)
二、切入正题,分享有规则
分享让人快乐,那我们在分享的时候,需不需要遵守规则呢?请同学们观看三个关于分享的情景剧,想一想,这样分享对不对?
(展示情景剧 1、我有一个小秘密
2、我有一本好看的书
3、今天我是小老师)
每一组结束后,孩子不下台,老师及时点评。
他们分享的是什么?(秘密)
他们这样分享对不对?(谁的分享方法是正确的?谁的分享方法是错误的?)
如果回到现实中,你会怎样做?(1、保守秘密2、小声点)(保护好别的同学的图书、有礼貌)(分享方法要耐心、要仔细)
这三组同学的表演告诉我们,在分享的时候注意一些小规则,会让分享更快乐!老师这里有一首分享儿歌,请同学们读一读吧。(跟老师读、师生合作读)
三、继续引导,分享我能行
同学们读的多开心啊!可是有一个小朋友,他却开心不起来。想必你们都认识他,他就是...大耳朵图图(孩子们喊)
你们听,图图向你们求助了...(播放录音)
原来图图遇到了关于分享的困难,我们快来帮帮他!(读场景)
谁来说说,为什么图图被批评了?(因为戒指不是图图的)也就是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分享。你能试着说说,还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分享的吗?
1、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分享
2、这一类东西可以传染细菌或者病毒,不利于身体健康
3、是药三分毒,药品不能随便吃,可以会引发其他疾病
小朋友们,你们帮了图图一个大忙。他特别高兴,给你们送来了一封感谢信。(播放)快把掌声送给自己吧!
四、升华主题,分享有大爱
朋友间的分享,传递的是小小的快乐。还有一种分享,会让你得到一份大大的快乐!它是什么呢?(出示山区孩子图片)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贫困山区,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吃不饱,穿不暖。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每天要走上几十里路去上学。甚至有的孩子因为过于贫困,没有办法坐在教室里读书。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帮助)
是啊,他们需要帮助。而就在前几天,在我们的风雨操场里,举行了一场“手拉手,情牵山区小伙伴”的爱心捐助活动,三年级的哥哥姐姐们纷纷拿出自己的衣服,排着队,想要把温暖送给山区的小伙伴们。他们不仅捐献了衣物,还在横幅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和祝福,看,这位哥哥这样写到:希望你们过的越来越好。这些衣物最终被开发区春晖慈善义工的叔叔阿姨们打包寄给了山区的小伙伴们,相信下个冬天,他们,不会再冷了。
孩子们,看到这里,老师想问你,他们与这些山区小伙伴们分享的是什么?(衣服)其实比衣服更珍贵的是,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爱心)
与朋友分享,一个人的快乐就会变成两个人的快乐。与需要帮助的人分享,你会收获更多的快乐!
听听哥哥姐姐们开心的呐喊,看看义工叔叔阿姨们开心的笑脸,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我分享,我快乐!)
边板书边说:其实最初,快乐只是一株小小的幼苗。而我们的每一次分享,就像是雨露浇灌着它,每遵守一次规则,就像是肥料滋养着他。我们的爱心就像太阳,给了它温暖,帮助他快快成长,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孩子们,老师听说今天你们也准备了很多东西,要与同学们分享是吗?哪位同学想来说说,你想和大家分享什么?(三个孩子)
孩子们,我们不仅仅可以分享铅笔、橡皮,我们更可以跟同学们分享一片绿色,一句格言。下面就请你和小组内的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分享吧!分享的过程中,请你们写一写分享的感受,贴在大树上,让快乐树长得更茂盛。
作业布置:请你用画笔画出分享时的快乐,并把这幅画送给你最想分享的朋友。
15《分享真快乐》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喜欢和小伙伴交往,知道分享能带给他人快乐,愿意与他人分享。
2.体验分享时的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认同他人的快乐,学会真心祝贺和分享他人的快乐,培养乐于分享的品质。
3.学会处理分享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分享的方法。
教学活动设计
活动一:阅读分享会
1.讲解故事(播放课件):教科书第58页的故事。
2.交流:你在生活中和同学一起阅读吗?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
3.读书分享活动:在小组内分享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1)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分享,如讲书中的故事、朗读书中的情节、表演书中的角色、画书中的插图等。
(2)分享内容:为什么喜欢这本书?从书中获得了什么?
4.交流:请你谈谈在阅读分享会中的体会。你从同学的分享中获得了什么?
5.小结:分享阅读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在和同伴分享好书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收获了更多的友情,收获了更多的快乐。
【设计意图】
通过阅读分享会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懂得分享阅读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初步体会分享的快乐。
活动二:感悟分享魔力
1.交谈:你们知道吗,分享是一个魔法师,他有什么魔力呢?我们一起找一找。
2.活动:寻找分享的魔力
(1)学生选择与伙伴分享的内容,可以分享食物、故事、作品、想法和心情等。
(2)交流:同学和你分享了什么?在分享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
(3)提问:为什么分享时知识、方法、能力、情感都在传递呢?你感受到分享的魔力了吗?
3.小结:大家分享后的快乐也感染了我,这就是分享的魅力。
4.游戏活动:创意画。
(1)活动内容:在一个圆里加上三笔,画出一个物品。看谁的创意多。
(2)第一步:学生自己创意绘画。
(3)第二步:小组同学交流后再进行绘画。
5.提问:比较两次创意画的绘制成果,为什么四人一组能有更多的创意作品呢?
6.小结: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是分享智慧。在分享的同时大家的想法碰撞,还会产生新的智慧。这种分享可以让大家更好地互相学习,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通过游戏中的感悟,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分享的意义所在,使其产生愿意与人分享的想法,培养乐于分享的品质。
活动三:探究分享规则
1.出示:教师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或者喜欢的物品均可)。
2.讲解:我也愿意和同学们分享,这是我写的书法作品,是我很珍爱的一个作品。
3.提问:谁愿意到近处观看呢?在准备欣赏这幅作品时,先想想应该注意什么呢?
4.小组讨论:制订分享规则。
(1)小组内制订规则,然后全体同学一起交流。
(2)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分享方法提炼:轻拿轻放、分享时声音轻、注意谦让和礼貌等。
5.提问:这些规则很重要,在什么时候需要遵守这些规则呢?
6.读儿歌:阅读教科书第60页儿歌,说说儿歌中告诉大家哪些分享的方法。
7.小结:分享有规则,我们在分享中要爱惜他人分享的物品、遵守分享的规则,这样才能快乐、和谐地分享,让分享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通过创设情境归纳出分享的注意事项,懂得分享有规则,同伴间的分享应该在亲密、尊重、信赖、欢乐的氛围中进行,养成良好的分享习惯。
活动四:小小辩论台
1.谈话:在我们的分享中,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事情,请你打开教科书第61页看一看吧。
2.讨论:这些同学是“小气鬼”吗?谈谈你的看法。
3.交流:生活中,你有哪些东西不愿意和别人分享?不愿意分享的原因是什么?
4.提问:在别人不能分享、不愿意分享的时候,你会要求他一定与你分享吗?为什么?
5.提问:如果你因为一些原因不愿意分享,被同学说作“小气鬼”时,你会有怎样的心情?
6.小结:生活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拿来分享,分享过程中应该尊重、谦让、大度,怀有感激之心。当不能、不愿分享时,要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沟通,达成谅解。
【设计意图】
本活动呈现生活中进行分享时容易发生的问题,帮助学生在探讨中学会解决问题,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分享的原则和方法,学会互相谅解,能够融洽地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