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科版三年级下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典型题】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下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典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面不属于卵生的动物是,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雌蛾刚产下的卵是色的,关于惯性的说法是正确的,地球卫星图上白色的表示,以下物体相对岸边是静止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面不属于卵生的动物是( )。
A.鱼类 B.昆虫 C.哺乳类
2.一天早晨,小明测得一棵小树在阳光下的影子长5米,过一小时再去测量,小树的影子( )。
A.不变 B.大于5米 C.小于5米
3.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不同时刻( )。
A.方向保持不变 B.方向和长短都发生变化 C.长短保持不变
4.雌蛾刚产下的卵是( )色的。
A.淡黄 B.紫 C.黑
5.下列( )物体上的圆点与其他两个物体上圆点的运动类型不同。
A. B. C.
6.关于惯性的说法( )是正确的。
A.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B.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C.静止或运动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惯性也就没有了 D.任何物体不论什么情况下都有惯
7.我国第一颗人造月球卫星的名字叫( )一号。
A.牛郎 B.嫦娥 C.织女 D.探索
8.做影子观察实验时可以用( )来确定方向。
A.指南针 B.北极星 C.太阳
9.地球卫星图上白色的表示( )。
A.云朵 B.海洋 C.陆地
10.以下物体相对岸边是静止的是( )。
A.流水 B.岸边的树 C.行驶的船
二.填空题(共10题,共50分)
1.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速度需要的条件有( )和在这个距离上所用的( )。
2.蚕的一生会经历( )、( )、( )和成虫四种形态。
3.汽车、自行车刹车都是采取变( )为( )的方法使车子停止运动。
4.蚕蛾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有一对触角,三对足。
5.“小明站在讲台的右边”,参照物是( )。如果以小明为参照物,那么讲台在小明的( )。
6.摆动和转动是( )运动,锯木头是( )运动。
7.利用物体运动的( )和距离,能比较它们运动的( )即( )的大小。
8.小六棱柱在斜面的运动情况是( )的;小球在斜面的运动情况是( )的。
9.蚕的生命是从( )开始的。它需要在适宜的( )和( )下才能孵出小蚕。
10.下图所示的蚂蚁头上有( )对触角,胸部有( )对足,它( )(“不是”或“是”)昆虫。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从定州发往北京的火车中,到达时间最早的一定是速度最快的。( )
2.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跑步、游泳、摆动、飞行等。( )
3.人的一生有两副牙齿,一副是乳牙,一副是智牙。( )
4.摆的快慢与摆线的长短有关。( )
5.蚕蛾从茧中钻出后,就开始大量的进食来增加身体营养。( )
6.鸡蛋里的胚能发育成小鸡。( )
7.蚕蛾的头上有两对触角。( )
8.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距离。( )
9.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是相同的。( )
10.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
四.连线题(共2题,共12分)
1.连线题。
牛 羊 鱼 乌龟 虎 蝴蝶 鸭
胎生动物 卵生动物
2.比较蚕蛾和蚕蛹的身体结构,用线连出五个相同部位。
五.简答题(共5题,共34分)
1.说说昆虫身体的主要特点。
2.一个小钢球在桌面上做直线运动。如果像图片中那样,放上一块磁铁,小钢珠的运动方式将会是怎样的?是继续做直线运动,还是立刻变为做曲线运动,或是离磁铁一定距离时变为做曲线运动?
3.小明认为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同一个物体,得到的影子是相同的。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4.下图是2019年第9号“利奇马”台风的部分路径,你能描述“利奇马”经过浙江的具体方向吗?“利奇马”的台风眼主要经过哪些城市。
5.我们全都骑过自行车,请分析自行车在行就过程中的运动方式?
六.材料题(共2题,共12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手抓子弹”的奥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身边似乎有一条“小虫”在蠕动着,他抓来一看,令他大吃一惊,竟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
在这段文字中,飞行员可以“手抓子弹”的原因是( )和( )
保持相对静止的状态。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鲁班发明锯的故事
相传,鲁班上山的时候,无意中抓了一下野草,却一下子将手划破了。鲁班很奇怪根小草为什么这样锋利?
于是,他摘下了一片叶子细心观察,发现叶子两边长有许多小细齿,用手轻轻一摸,这些小细齿非常锋利。他明白了,他的手就是被这些小细齿划破的。
后来,鲁班又看到一条大蝗虫在一株草上啃吃叶子,两颗大板牙非常锋利,一开一合很快就吃下一大片。这同样引起了鲁班的好奇心,他捉住一只蝗虫,仔细观察蝗虫牙齿的结构,发现蝗虫的两颗大板牙上排列着许多小细齿,蝗虫正是靠这些小细齿来咬断草叶的这两件事给鲁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很大启发并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想,如果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细齿状,不是同样会很锋利吗?砍伐树木也就容易多了。
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细齿的竹片,然后到小树上去做试验,结果果然不错,几下子就把树皮拉破了,再用力拉几下,小树干就划出一道深沟,鲁班非常高兴但是由于竹片比较软,强度比较差,不能长久使用,这时鲁班想到了铁片。
于是他和徒弟们立即下山,请铁匠帮助制作带有小细齿的铁片,然后到山上继续实验。鲁班和徒弟各拉一端,在一棵树上拉了起来,只见他俩一来一往,不一会儿就把树拉断了,又快又省力。锯就这样发明出来了。
鲁班根据叶子两边的( )和蝗虫( )的结构特点,引发思考,他决定把砍伐木头的工具做成( )状,通过反复实验,最终发明了锯。
七.综合题(共3题,共19分)
1.小刚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他把圆柱体放在同一个斜面上,结果如图所示。这说明( )会影响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A.斜面的高度 B.物体的形状 C.物体在斜面上的放置方法
2.如图,将斜面一端加高,小球的运动发生的变化是( )。
A.变快 B.变慢 C.不变
2.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有科学家用下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
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并写出你的依据。
3.请你画出鸡蛋的内部结构,并标注出相应的部位名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B
4.A
5.C
6.D
7.B
8.A
9.A
10.B
二.填空题
1.距离;时间
2.卵;幼虫;蛹
3.滚动;滑动
4.头;胸;腹
5.讲台;左边
6.曲线;直线
7.时间;快慢;速度
8.滑动;滚动
9.卵;温度;湿度
10.一;三;是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连线题
1.如下:
2.头、胸、腹、触角、眼等,图略
五.简答题
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如果像图片中那样,放上一块磁铁,小钢珠的运动方式将会是离磁铁一定距离时变为做曲线运动。
3.不正确。如果这个物体是规则的几何体,如圆柱体之类的不同侧面的影子可能会一致;如果形状不规则,那么不同侧面的影子是不同的。
4.从台州登陆,先往西北方向,再逐渐的转为北方向从湖州出浙江省。经过台州、金华、绍兴、杭州、湖州。
5.自行车向前走,是在做直线运动;轮子在旋转、脚踏板在转是在做曲线运动。
六.材料题
1.子弹;飞行员
2.小细齿;牙齿;细齿
七.综合题
1.C;A
2.答:碰撞说;第一幅图中有外来星球飞向原始地球,图二外来星球与地球相撞,图三空中有激射出去的天体及地球上的物质,这些物质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图四中的情景,即形成了月球,故上图符合了碰撞说。
3.如下:
(标出卵黄、卵白、卵壳和气室即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典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和蚕蛾外形最相似的是,物体的影子总在的一面,下面对蚕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典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蚕的一生要经过次蜕皮,以下不属于哺乳类的动物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附答案(典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丝绸是人们抽取织成的,下面不属于运动形式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