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部分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A. ②①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古代中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而这一考试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这一考试制度”指的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A. 重视教育 B. 倡导节俭 C. 轻徭薄赋 D. 虚心纳谏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贞观盛世
C. 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 D. 改国号为周如图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关于安史之乱说法正确的是( )A.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 安史之乱后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得到缓解
C. 安史之乱是由黄巢和部将史思明发动
D.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宋太祖为防止唐末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措施( )A. 设通判 B.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C. 重文轻武政策 D. 分化事权下列是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的民族政权对立的示意图,正确演变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③④②概括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概括归纳我国古代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民族政权并立
C. 诸侯争霸 D. 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统一,结束了300多年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处应填写( )A. 隋朝 B. 唐朝 C. 元朝 D. 清朝如图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沿革示意图(部分),相应空格内应依次填入( )
A. 三国、隋、元 B. 三国、五代、元
C. 东汉、五代、北宋 D. 东汉、隋、北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6.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材料一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1) 根据材料一、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特点。(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3) 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材料二:如图所示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材料一反映的这种经济现象最终完成是在哪个朝代?(2) 下面这幅图是宋代张择端画的 ______ ,图片反映了当时社会 ______ 的繁荣景象,你会油然而生的想到我们新洲旧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______ 。
(3) 商贸的繁荣也促进了货币交易量的增长,材料二“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什么货币?出现在何地?根据你对生活的观察,现在的货币又有什么变化?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中国王朝更迭顺序口诀为: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①秦朝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②隋朝在589年完成统一;③西晋在280年完成统一;④元朝在1279年完成统一。
故选:C。
本题考查了朝代顺序,题目给出的都是统一王朝。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相关朝代的先后顺序。
2.【答案】C
【解析】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朝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科举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科举制度的创立与影响。
3.【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直接说明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虚心纳谏。唐太宗重用敢于直谏的魏征魏征,魏征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逝,朕亡一镜矣”。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唐太宗善于纳谏。
解答本题需要注意题干材料中“明镜”“自己过错”和“忠臣”等关键词,并大体理解这段话的意思。
4.【答案】D
【解析】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5.【答案】B
【解析】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使唐朝进入贞观盛世的是唐太宗。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武则天。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武则天的地位与统治评价。
6.【答案】D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④是曲辕犁。唐朝农民发明了曲辕犁,提高了生产效率。铁工具再现在战国时期,水排、耧车是西汉的生产工具。
故选:D。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知道唐朝农民发明了曲辕犁。
本题考查盛唐的社会气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D
【解析】据“万国尽征戎,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可知,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诗中描绘的唐玄宗统治后期的一场叛乱,这场叛乱是安史之乱。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征战,烽火燃遍了山冈;草木丛中散发着积尸的恶臭,百姓的鲜血染红了广阔的山川。开元末年之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廷日趋腐败。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集权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故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持续八年之久,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安史之乱的过程与影响。
8.【答案】C
【解析】为了防止武将权力过大,宋朝重文轻武策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转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宋太祖重文轻武政策。宋太祖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重文轻武政策的相关知识点。
9.【答案】B
【解析】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北宋建立,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辽和西夏;北宋末年,金灭辽后,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南宋时期,与之并立的政权是金和西夏。
故选:B。
本题考查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知道916年阿保机建立契丹国(辽),960年北宋建立。
解答本题要熟记两宋时期并立的民族政权。
10.【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知识: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特征是民族政权的并立。北宋统治着中原地区和南方地区,辽是在北宋的北方与之并立的政权,西夏是统治着今宁夏等地区与宋并立的政权。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宋、辽、西夏时期的历史特征的知识点,应把握辽、宋、西夏时期的历史特征.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概括能力.建议学生归纳总结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阶段特征.
11.【答案】C
【解析】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元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辽、宋、夏、金300多年的分裂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朝代。
故选:C。
本题考查了元朝统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朝统一。
12.【答案】A
【解析】依据朝代更替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因此题干空格分别是三国、隋、元。
故选:A。
本题以中国古代主要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为切入点,考查朝代更替。
本题以朝代更替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3.【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一、二,可知,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唐文化的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
(2)结合材料二“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和所学知识可知,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如: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在他晚年的时候,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把印度的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介绍到中国,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讲学,六次出行,五次失败,历尽千辛万苦,以致双目失明,终于到达日本。鉴真在日本坚持不懈地传播佛学和唐朝文化,他帮助日本设计的唐招提寺,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他对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学习鉴真不辞劳苦、不怕困难、坚持不懈传播中国文化的精神。
(3)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唐文化的痕迹有: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
故答案为:
(1)盛唐气象:清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密切的民族交往;开放的社会风气;频繁的中外交流;多彩的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文化特点:多元开放;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从“胡风盛行”、玄奖西行、鉴真东渡中任举出一个即可。
(3)(在今天的文化生活中,盛唐文化的痕迹到处可见)如:许多诗歌爱好者喜好唐诗,写作古诗;许多书法绘画爱好者,临摹唐代书画家的作品;一些文艺工作者表演唐朝时期的乐舞;唐朝时期留下的许多名胜古迹,成为今天旅游生活中的重要项目;唐朝时期的服饰影响至今,如唐装成为今天人们喜爱的服饰之一。(答出任意两点即可,有其他表述,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小题2】【小题3】
【解析】本题以“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切入点,考查了唐朝的万千气象、唐朝的对外交往的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唐朝的万千气象、唐朝的对外交往的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4.【答案】【小题1】现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朝代:南宋。【小题2】《清明上河图》;商业贸易;花朝节。【小题3】纸币;四川;电子货币(或微信、支付宝),支票等。
【解析】1. 本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可知,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现象是经济重心南移。结合所学可知,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 本题考查《清明上河图》,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根据图和所学可知,宋代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当时社会商业贸易的繁荣景象,你会油然而生的想到我们新洲旧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朝节。故依次顺序填:《清明上河图》;商业贸易;花朝节。
3. 本题考查交子及今天的货币变化,要求要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根据材料二“北宋‘交子’”和所学可知,随着商业贸易的繁荣,金属货币携带不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现在的货币出现了电子货币(或微信、支付宝),支票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材料分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中考四调历史试题(含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论述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