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系统复习---专题7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PPT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系统复习---专题7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PPT第1页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系统复习---专题7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PPT第2页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系统复习---专题7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PPT第3页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系统复习---专题7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PPT第4页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系统复习---专题7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PPT第5页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系统复习---专题7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PPT第6页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系统复习---专题7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PPT第7页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系统复习---专题7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PPT第8页
    还剩1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系统复习---专题7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第一轮系统复习---专题7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有气泡产生,NaCl,反应物是否过量,复分解反应,稀盐酸,NaCl和HCl,HCl和CaCl2,H+或氢离子,H2O或水分子,氢离子或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2021湘潭节选)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纯碱的用途非常广泛,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设计了如图两个实验,并对反应后试管中残留废液进行探究。
    【实验1】往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___色。【实验2】往另一支盛有碳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同学们对实验2反应后的废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废液中所含溶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HCl猜想二: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NaCl、Na2CO3猜想三:废液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_【设计实验】同学们为验证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一:
    Ca(OH)2+Na2CO3=== CaCO3↓+2NaOH
    方案二:小明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不变红色,小明认为猜想一正确。【进行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_____________。
    废液中只含氯化钠时,氯化钠溶液显中性,也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 图1是小刚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盐酸的实验操作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帮助判断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
    溶液恰好由红色变为无色
    (3)并非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无明显现象,某些酸和碱反应不需要滴加指示剂也能证明反应发生,请写出一组符合条件的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创新设问](2019海南改编)小刚做该实验时将稀盐酸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振荡,最后滴加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不变色,小明据此判断酸和碱恰好完全反应。小丁认为他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在小刚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操作验证酸和碱发生了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盐酸过量,加入酚酞溶液也不变色
    向反应后的试管中滴加1滴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色
    稀盐酸和氢氧化铜(或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等)
    (5)[数字化实验](2021丽水)如图2是用数字采集器和计算机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及温度变化关系,结合曲线分析:①胶头滴管中的试剂是_______,150秒时烧杯中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②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放出热量,溶液温度逐渐上升
    3. (2020三明6月质检)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利用数据传感技术测定溶液电导率可辅助探究复分解反应。对如图所示实验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电导率减小是由于溶液中离子数量逐渐减少B. M点时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 N点时溶液中的离子数大于P点D. 该实验证明溶液中始终含有带电的粒子
    4. (2021杭州)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A. 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B. 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C. 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D. 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
    5. [数字化实验](2021黄石节选)某班同学在做“某些酸、碱、盐之间是否发生反应”的探究实验时发现,酸碱之间的反应,往往没有明显的现象。那么,如何判断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提出问题】如何判断酸、碱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药品】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稀)、酚酞溶液、蒸馏水
    【实验探究】(1)乙小组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并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实验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得到了如图所示的三条曲线。
    实验1:50 mL稀盐酸与50 mL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曲线a);
    实验2:50 mL稀盐酸与50 mL蒸馏水混合(曲线b);实验3:50 mL氢氧化钠溶液与50 mL蒸馏水混合(曲线c)。结合实验目的分析,增加实验2、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比三条曲线,可以得到如下结论:①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是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交流与反思】(2)甲小组认为,通过实验探究(1)得出“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不严谨,应该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
    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稀释时也会放出少量热,作对照实验
    一个其他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6. (2020福建节选)请将下列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使反应充分进行(或使反应物充分混合)
    7. 将X溶液逐滴滴入Y溶液中,在滴加过程中,Y溶液的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表格中符合这种变化情况的是__(填写编号)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处于图中m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
    开始时Y溶液的pH<7,一定是盐酸,逐滴滴加X溶液时,混合溶液的pH由小变大,最终pH>7,则X溶液是pH大于7的溶液,即氢氧化钙溶液
    8. [创新实验](2020连云港改编)用变色硅胶验证反应有水生成。【查阅资料】Ⅰ.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色变为红色。Ⅱ.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实验】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
    【讨论与交流】(1)证明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芳认为【实验】不严密,还应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丙的U形管内液面左低右高,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放热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中变色硅胶无明显变化,丙中变色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
    用同样的装置,将小试管中的试剂换为醋酸钠固体与变色硅胶
    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
    一、中和反应1. 表达式:___+___→ 盐+___2. 实质:酸中的_____________与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成______________,即H++OH- === H2O。
    OH-(或氢氧根离子)
    3. 应用:①农业: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如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工业:处理工厂废水,如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印染厂的废水呈碱性,加入稀硫酸进行中和;③医药: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④生活实际:如在蚊虫叮咬处,可以涂一些含碱性物质的溶液(如肥皂水)以减轻痛痒。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二、中和反应的验证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1. 实验原理部分中和反应的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现象,无法确定是否发生反应或反应是否完全,因此可以借助酸碱指示剂来判断反应的发生。2.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无色酚酞溶液
    3. 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1)在烧杯中加入约 5 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___色;(2)然后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稀盐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酸碱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烧杯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Cl+NaOH === NaCl+H2O
    4. 微观实质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酸中的_____________与碱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成水分子,即H++OH- === H2O。
    氢氧根离子(或OH-)
    5. 实验过程中的pH曲线的分析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为例
    (1)曲线类型判断图1中,A点pH_________7,可判断出在未反应前溶液呈___(填“酸”或“碱”)性;B点pH__________7,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点pH_________7,由此可判断出该反应是将______(填试剂名称,后同)加入____________中,同理可判断图2是将____________加入_______中。
    图1 图2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NaOH NaOH 、NaClNaCl HCl、NaCl
    HCl HCl、NaClNaCl NaOH 、NaCl
    (2)曲线上各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判断

    相关课件

    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题突破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

    这是一份2023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考点专题突破中和反应及反应后成分的探究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专题精讲,逐渐变浅,更充分,防止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氢氧化钠已经变质,方法二pH变化法,pH=7,NaCl,HCl和NaCl,活泼金属如Fe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科粤版中考化学复习重难突破7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的判断课件:

    这是一份科粤版中考化学复习重难突破7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后滤液、滤渣成分的判断课件,共1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FeCuAg,FeNO32,CuAg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化学复习--中和反应及探究_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化学复习--中和反应及探究_课件,共1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思路疏导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