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学设计
展开《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对比例意义的深化和发展,是为下节课学习解比例打下基础,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除法”“比”和“比例的意义”以后教学的,利用学生对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已有认识,再引导学生认识比和比例的不同,并逐步抽象出比例基本性质的概念,自我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比例,了解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体验观察、猜测、举例、验证、归纳等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概况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
1.什么叫做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出示两个比,判断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3:2和9:6(可以组成比例,3:2=9:6)
3、引出课题: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1、介绍比例各部分名称
(1)在比中只有两个数叫前项后项,
(2)在比例中,有几个数(有四个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3,2,9,6”叫做这个比例的项。两边两项“3和6”叫做比例的外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两项“2和9”叫做比例的内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
(3)练习:请指出下列比例的两个外项和内项各是多少?
4.5:2.7=10:6 6:10=9:15 :=6:4 0.6:0.2=:
(4)指出=的内项和外项(学生回答并找出方法)
(5)比一比。快速说出下列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 = = =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猜想:这么多的比例,例题的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自主计算“3:2=9:6 ”中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有什么关系?
(3)将自己的计算结果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当中若干组的活动)
(4)小组汇报初步形成共识: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多找几个小组发表意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3×6=18
两个内项的积是:2×9=18
(5)我们可以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6)验证: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有这个规律呢?
2:3=4:6 6:8=15:20 1.2:0.9=0.8:0.6 :=:
自主计算出每组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
(7)通过举例验证,你们能得出什么结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3、小结并板书课
我们发现: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完成板书: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
三、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1、出示题目: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 1)9:24 和 3:8 (2)4:8和3.5:5
(3)3:7=7:3 (4):=:
2、自主尝试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以上4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3、交流
4、和上节课学过的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鼓励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5、完成答题卡填一填(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
6、完成巩固拓展训练
四、总结本节课:
1、回顾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
3 : 2 = 9 : 6
内项
外项
=
两个外项的积是:3×6=18
两个内项的积是:2×9=18
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案: 这是一份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引入,学习新知,巩固练习,小结,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比例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铺垫,引入概念,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课堂达标检测,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