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一节 首都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一节 首都北京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内容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环节与活动,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第一节 首都北京【教材内容分析】本节为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的第一节《首都北京》第1课时位置与自然环境。本节是本章认识区域特征的第一个范例,是认识中国区域特征和学习探究区域特征方法的起点。教科书把北京作为中国区域地理中一个有特殊探究价值的点来学习。【学情分析】对于刚升入初中阶段的七年级学生来讲,知识学习正处于从依赖到自主的过渡时期,理性思维在不断增强。通过前面经纬网、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地形图、中国的自然环境等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和整合地图信息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地理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但由于阅历浅、知识面窄等原因,学生看问题的层次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①培养学生从各种地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②在探究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③通过小组研讨,实施合作学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2.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初步掌握分析和概括区域地理的位置的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头脑风暴”式的“眼力大考验”活动,用不同的视觉感受来冲击印象中的北京。2.通过学案导学辅助,引导分析和概括区域地理的位置的方法。3.通过阅读地图认识北京的地理位置,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4.通过合作探究活动,讨论认识北京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北京独特的位置和建都条件的过程中,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北京的地理位置。【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地理位置与区域特征的关系。【教学环节与活动】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趣味导入 ● “眼力大考验”课前热身活动1、课前先设问: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进行一次“眼力大考验”活动,注意观看小视频,看哪位同学最快看出这是在哪里拍摄的?2、播放“览遍天下”航拍北京小视频 学生观看“览遍天下”航拍北京震撼小视频,捕捉视频里的关键信息,并抢答视频的拍摄地。 精彩的视频给学生耳目一新的冲击和感受,使学生兴奋起来,这样学生是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走进新课的学习。 环节一● 独具特色的“京味儿”文化1、说起北京,你谁想到什么?2、北京是一座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荟萃了独具地域特色的“京味儿”文化,你能否列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 学生各抒己见,讲述自己的说起北京想到的东西。再举一些“京味儿”文化的具体实例。 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提高关注度,联系生活实际,顺利进入课堂。 环节二● 北京,你在哪儿?承接: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的“京味儿”文化可谓是相当具有吸引力,很多人都想去北京,感受京城的魅力。设问:北京在哪儿呢?你能否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 学生结合学案,以6人小组为单位都课本图A,在图上圈画关键的信息并完成学案上关于北京地理位置的描述。最后,派小组学生代表发言并上台指图,师生归纳,整理思路 对于有点难度的知识点,通过小组研讨,实施合作学习,在探究学习中,较掌握读图、分析、综合等方法,这有利于降低问题的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环节三● 探寻“古都争夺”之谜承接:作为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自辽国开始,多个朝代先后争夺在北京修建都城并加固长城。设问:(1)读图A,观察北京的长城修建在什么地形上?为什么?(2)北京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使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学生读图A并结合学案和地图册,以小组合作形式讨论、分析北京的长城修建在什么地形及其原因,北京的地形、地势的特点,在图上做好标记,再派小组代表上台指图并展示结论。 环环相扣,以探寻“古都争夺”之谜活动设计学习北京的地形地势特征 ,使枯燥的知识形象化、灵活化,趣味性的增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环节四● 学以致用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每年寒暑假都会组织游学活动,我校小潘同学去年暑假期间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北京夏令营游学活动,在北京游学期间,他发现北京的四合院墙体比较厚,水库也比较多。据此思考:(1)为什么北京的四合院墙体比较厚?这与自然环境的哪个要素有关?(2)为什么北京的水库比较多?这与自然环境的哪个要素有关? 1.各小组学生充分利用课本、地图册、学案等相关资料,合作探讨问题:为什么北京的四合院墙体比较厚?水库比较多?这与自然环境的哪个要素有关?2.做好讨论要点及相关记录。3.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的结论。 学以致用,以我们生活或身边的地理事实入手,解决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通过小组研讨,实施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的能力。 环节五● 课堂小结 集体回顾与齐声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从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分析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从而进行课堂小结,层次分明,通俗易懂,可锻炼学生知识归纳与总结能力。 【板书设计】第一节 首都北京一、独特的“京味儿”文化京剧、京城饮食、四合院、故宫、颐和园、老字号、、、二、北京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北半球和东半球2、经纬度位置:(40ºN,116ºE) 温带3、海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西北部,东南隔天津濒临渤海。 交通便利三、北京的自然环境1、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北依山险,南控平原”。2、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3、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第一节 首都北京》 教学反思中图版七年级下册《首都北京》这节课上完后,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主要有以下一些个人的想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尝试创新的教育理论,做到教、 学、 做合一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真正上好一节课,我认为有很多方面需要教师研究,对于教师来讲,首先就是要理解教材;其次要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材料;再次是考虑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最后还要根据这个班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教学方法是否妥当。七年级学生对事物好奇心比较强烈,他们更喜欢对自己有激励作用、生动活泼、富于想象并热心学科教学的教师。细细的回想这节课,我认为做得较好的地方有:1.趣味导入效果明显。以“眼力大考验”活动观看“览遍天下”航拍北京震撼小视频,捕捉视频关键信息,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形象生动,趣味性很强,从而使教学一开始就“点击”到学生的兴奋点,导入效果好。 2.课件的制作与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件中运用了大量相关图片和视频,如古都争夺形象照片,本校北京游学的学生照片、逼真的疑问卡通人物等,创设了很多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效果非常好。 3.别致新颖的课堂学习活动 本节课设计了读图活动、合作探究、学以致用、等多种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活动中攻克重难点。期间探究活动请小组学生代表上讲台指图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最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内容加以小结。这种将难点层层分解,引导学生思考、归纳的方法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将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学生参与、分析地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方向上,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5.及时对学生课堂的展示、读图和回答进行恰当的评价和鼓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当然,本节课仍然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1.教学设计安排的学生活动较多,有些活动适当分层会更好。2.过程与方法的结合有待提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角色的分工应细化一些,特别是组内的弱者应真正在其他同学的带动下有所提高,课堂不应总是尖子生唱主角,应使教学真正面向学生。3.师生的交流应加强。在提出问题时,应站多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出发,而不是一味把学生的思路往自己设计的路上引,问题的设计不宜太大,应站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剖析。通过这节课,我了解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我相信教师只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要求。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三节 四川省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台湾省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播放第五张图回答,手绘走向图,播放第六,七张图回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中图版七年级下册第二节 台湾省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