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九年级下册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设计
展开溶液浓稀的表示 |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
溶液浓稀的表示”是粤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学习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其有关计算,学习的目的是将所学知识用在实际生活和生产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
二、教学目标 | ||
一)知识与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本节课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了学生熟悉的现象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并结合图表和实验,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合作与探究,讨论和实验,阅读与练习,倾听与思考等形式,一定能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复习前面知识 → 复习导入(或情景导入)新课 → 【实验7-7】引入溶液浓稀与溶质和溶剂相对多少的关系 → 提出溶液浓稀的一种定量表示——溶质质量分数 → 由【实验7-7】2的三组溶液的溶质、溶剂、溶液质量关系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 初步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的简单计算 → 小结 → 练习(206页讨论与交流在此进行) |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 ||
重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数学表达式及有关计算 | ||
六、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预设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提问复习下列问题:
| (不正确。因为当物质溶解度很小时,即使是饱和溶液,也是稀溶液;当物质的溶解度较大,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较多的溶质时,即使溶液未达到饱和,也是浓溶液 | 让学生明确溶液浓稀的定量表示。 |
教师指着表格第算式,用“可见,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能准确地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种表示溶液浓稀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陈述语引入溶质质量分数概念
| 由学生根据教师的过渡语说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 | 使学生理解并记忆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
紧接着,教师指着表格第算式,用“可见,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能准确地表示溶液的浓稀程度,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一种表示溶液浓稀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陈述语引入溶质质量分数概念,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教师告诉学生概念和数学表达式在205页的位置。
| 1.说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2. 说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3.说出 例题1的计算过程。4.完成课本207页“请练习”。5.课堂上进行课件中的练习。 | 1.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2.记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3.学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4.通过课件中习题的练习,能熟练而快速进行有关的计算。 |
1.教师根据课件讲解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2.教师根据课件讲解有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学生根据课件讲解饱和溶液中溶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讨论练习。2.学生根据课件讲解有关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内容进行讨论练习。 | 进一步掌握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
七、教学评价设计 | ||
要求学生自己列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1.本节课你参与了几次回答问题。2.你参加小组讨论积极吗?3.你学会了几个概念?4.你学会了溶质的质量分数中的什么计算。5.能理解:“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这句话的正误吗?
| ||
7.3 溶液浓稀的表示。(1)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 ||
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 ||
九、实践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必面面俱到,不少于200字): 1.这节课学生通过诱导很快的掌握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有关简单的计算。 2.让我最满意的是学生能根据已学知识熟练计算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3.关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少部分同学还是掌握不够,应在以后的教学中实行补救措施。4.假如我重上这节课,我会把题型三的计算设计为重点内容。5.从学生的作业反馈的信息可以看出,有少部分同学对关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后溶液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存在问题的。应在教后及时处理。6.听课的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
初中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7.3 溶液浓稀的表示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7.3 溶液浓稀的表示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2021学年7.3 溶液浓稀的表示一等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
初中科粤版7.3 溶液浓稀的表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科粤版7.3 溶液浓稀的表示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