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设计,共4页。
10.3平行线的性质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技能基础: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有了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特别是上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简单的证明步骤有了更为清楚的认识,这为今天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活动经验基础:在以往的几何学习中,学生对动手操作、猜想、说理、讨论等活动形式比较熟悉,本节课主要采取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学生已经具备必要的基础. 教学任务分析在以前的几何学习中,主要是针对几何概念、运算以及几何的初步证明(说理),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几何证明体系,让学生从简单的几何证明(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入手,逐步形成一个更为清晰的证明思路,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平行线的三条性质。 2.能熟练运用这三条性质证明几何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新课 标第 一 网教学过程本节课的设计分为四个环节:活动引入——探索与应用——反馈练习——反思与小结一、活动引入活动一:动手做一做:已知直线a及其外一点P,过点P画出直线 a 的平行线 b 。 (同学们动手操作)想一想:本例中,作图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追问:根据同位角相等,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反过来,如果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是否相等呢? 活动二:1.动手量一量:练习本上的横线都是互相平行的。从中任选两条分别记为AB,CD;画一条直线EF分别与AB,CD相交得8个角。 2.任选一对同位角,量一量它们的度数,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把量得的结果填入表格:角 ∠1∠2∠3∠4 ∠5∠6∠7∠8度数 3.验证猜测 :另外画一条直线与平行线相交,再测量同位角的度数,刚才的猜想是否成立?4.结论:平行线的性质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二、探索与应用 (1)引导学生利用平行线的性质1,得到平行线的性质2和平行线的性质3。平行线的性质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比较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之间的关系。(3)课堂练习①如图,直线a∥b, ∠1=52°,∠2, ∠3, ∠4各是多少度?解:∵ ∠1= 52°(已知)∴ ∠2=∠1 =52°(对顶角相等)∵ a∥b(已知)∴ ∠2+∠3=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 180°- ∠2= 180°-52°=128°∴ ∠4=∠1=5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②如图,一条公路两次拐弯后,和原来的方向相同。也就是拐弯前后的两条路互相平行。第一次拐的角∠B是136o,第二次拐的角∠C是多少度?为什么?答:∠C=136o ∵ AB∥CD , ∠B=136° ∴∠C=∠B=13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三、反馈练习如图,已知点D,E,F分别在三角形ABC的边AB,AC,BC上,且DE∥BC,∠B=48°。 (1)试求∠ ADE 的度数; (2)如果∠DEF =48°,那么EF与AB平行吗? 解:(1) ∵ DE∥BC, ∠B=48°(已知)∴∠ADE=∠B=48°(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由(1),得∠ADE=48° 又∵ ∠DEF =48°(已知)∴∠ADE=∠DEF(等量代换)∴DE∥B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四、课堂小结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何收获?类比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的判定 五、布置作业必做题:如图,D是AB上一点,E是AC上一点,∠ADE=60 ° ∠B=60 °∠AED=40°(1)DE和BC平行吗?为什么?(2) ∠C是多少度,为什么? 选做题:思考:如图所示是一大门的栏杆,AE为地面, BA⊥AE于点A,CD ∥AE,则∠ABC+ ∠BCD= 度。教学反思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感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通过大胆的猜想,认真的验证,确定平行线的性质,学生增强了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对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联系,少数学生还不是分辨很清楚,需要在以后的练习中巩固、明确。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沪科版七年级下册10.3 平行线的性质教学设计,共8页。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第10章 相交线、平行线和平移10.3 平行线的性质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探究新知,学以致用,拓展延伸,课堂总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