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程序,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思路】“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是苏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第四节,这部分内容目前许多问题尚无定论,因此也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他们仅限于知道人是由古猿进化来的。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因此,创设一个有效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本节课首先创设《探索人类起源和进化》中牛津大辩论的情境,运用模拟再现当时的情境这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体验。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来搜集证据素材,逐步突破教学重难点。通过这节内容也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让学生认同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最后阶段联系现实得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也是水到渠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了升华。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人类起源于古猿。2.举例说出人猿同祖的证据。3.说出人类进化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二、能力目标:1.提供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尝试分析资料并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 2.通过比较猿与人的相似特征,尝试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参与牛津大辩论,体验一场科学与愚昧的辩论,体会科学发展的不易。2.对人类的起源探究,学会一种科学思维的方法。3.认同人类起源与进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4.认同人类应当与自然界中其他生物和谐发展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知道人猿同祖,能说出人猿同祖的证据。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教学难点:说出人猿同祖的证据。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查阅、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各种资料。 【教学程序】教 学内 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想导入新课: 创设牛津大辩论情境,模拟再现 今天上课前老师想邀请我们班级的三位同学来重现一百多年前发生在牛津大学里的一场伟大辩论。喜爱表演的同学可以上来试一试。举手或者给老师一个眼神,都可以。我们需要三位演员。好的,我们有请这三位同学上来表演,这是你们台词。为了让他们更快的进入角色先给他们化个妆。这位同学饰演旁白君,这位同学饰演牛津大主教,这位同学饰演赫胥黎。给他们一点时间熟悉台词。请开始你们的表演。大家哈哈一笑之后,老师有个小小的问题。他们的辩论是围绕什么而展开的?大主教反对进化论,认为这就是在说人是由动物园里的猴子进化而来。而赫胥黎则支持进化论。同意大主教观点的同学请举手,同意赫胥黎观点的请举手。看来大家都同意赫胥黎,为什么?你觉得大主教的辩词中有哪些错误? 学生表演 学生思考、发言 人类的起源 人类不是由现在的猴子进化而来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这场科学与愚昧的大论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精心创设的模拟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参与本堂课的学习活动。人类的起源1、人类起源于古猿 2、人猿同组的证据大搜查 3、人猿进化的岔路口 4、人类进化的历程猴子和猿是同一种生物吗?猿指的是一大类生物。除了图中的黑猩猩,还包括大猩猩、长臂猿和红毛猩猩。他们和猴子在形态结构上有什么最大的不同?那么猴子和猿哪一种和人的亲缘关系更近? 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判断不同种类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越近,他们的相似程度就越?大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还了解到通过生物的相似程度,可以对它们进行分类 猴子、猿和人类都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属于什么纲?处于什么目?人类归为哺乳纲灵长目是由科学家林奈首先提出的。下面的分类等级大家知道吗?老师通过检索中国物种网得知了这三种生物最新的分类信息。(这个网站会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新数据,同学们感兴趣也可以查询。)猿和人所初处的共同分类等级比猴的要?所以人类与猿的亲缘关系更近。现代人与现代猿的亲缘关系如此之近,它们之间是不是存在着更深远的联系?在牛津大辩论的三年后,赫胥黎潜心研究,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进一步提出了人猿同祖的观点。什么叫人猿同祖?人类和猿来自于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个祖先是远古类似于猿的动物,我们将它称之为古猿。这句话可以分解为两层含义1、 现代人起源于? 古猿2、现代猿也怎么样? 支持赫胥黎观点的我们还可以搜集到哪些证据,来帮助他表达观点呢? 学生思考、发言不是 猴子一般有尾巴,而猿和人一样没有尾巴。 分类 哺乳纲灵长目 低 起源于古猿 鼓励学生积极想、大胆说 让学生学会从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逐步形成读图和读表的能力。 研究生物进化中最直接的证据是?化石在埃及和我国云南省相继发现了古猿的头骨化石,其中古猿的牙齿结构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他们将现代猿、古猿和现代人的牙齿模型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绿色圆圈表示的是切牙,红色表示尖牙,蓝色表示前磨牙和磨牙。请两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就牙齿的排列顺序、种类和大小完成下面的填空。(讨论时间约为1分钟)(结论现代猿、古猿和现代人的牙齿排列顺序、种类完全相同。古猿的切牙小,类似于人 ;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大,类似于现代猿。) 总结:古猿的牙齿结构一部分类似人,另一部分类似于猿,正是人猿同祖的有力证据之一。现代人和现代猿除了牙齿数目相同外,还有别的相似之处吗?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70页比较表16-1中两者的某些特征尝试找出更多他们相似的依据。人与猿的许多性状都很相似,所以科学家又测定了决定部分性状的重要基因序列,发现人与黑猩猩在部分基因中的相似程度高达99.4%。人与黑猩猩的差异就在这0.6%。图片资料:特朗普和猿的表情比拼。 图中他们都在?说明现代人和现代猿表情也很相似,猿类也可以和我们一样通过表情来表达喜怒哀乐。 我们收集了化石证据、比较解剖证据、基因水平证据以及性状表现证据共同证实了人猿同祖这个观点。 最直接证据:化石 比较人猿相似的地方如外形、结构、生理、行为等等方面 黑猩猩、大猩猩、猩猩…… 这些类人猿生活在亚洲或非洲的丛林里或者热带森林里。 化石 有。埃及古猿化石,云南禄丰古猿化石。 古猿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 生:现代猿和现代人的牙齿数目相同,种类相同;现代猿的犬齿粗大,现代人的犬齿较小。生:人、猿都无尾,牙齿数目相同,染色体数目只差一对,共患的疾病也相同。 充分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让学生学会从图表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逐步形成读图和读表的能力。 逐步形成读图和读表的能力。 这是人们根据古猿化石结构制作的古猿想象图。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一部分古猿进化为现代人,而另一部分则进化为现代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与猿走向进化不同方向的岔路口呢? 请看下面的视频。从视频中我们得知几百万年前地球发生了剧烈的板块运动,导致哪里的气候条件发生了变化?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环境有没有改变?原来的森林变成了什么? 生活在那里的古猿怎么办?这部分古猿最终进化为? 而另一些地区继续保持原样,也依旧维持什么运动方式? 由此可见自然环境的变化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视频中出现的露西是在非洲发现的阿法南猿的化石代称,被认为是第一个直立行走的古人类。直立行走是古猿到人的重要标志。站立起来的祖先,开始人类文明的征程! (或说漫漫历史长河中,人类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并最终进化成为现代人类。) 非洲大陆。 变成了草原 生活在这里的古猿被迫下地,运动方式转变为直立行走, 现代人。 进化为现代猿。 视频过渡人猿分野的原因,别有一番意味。以下是世界各地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代表,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对他们的进化阶段进行排序?有什么方法判断动物的低等或者高等呢?脑容量是指颅腔内部的容积。经过测量,四个化石的脑容量依次为,通过脑容量的大小如何进行排序呢?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试一试其实动物越高等,它的哪一部分越发达?大脑皮层。但化石中的大脑结构已经分解消失,我们也可以通过脑容量来做为判断依据。但并不是说脑容量越大,动物越高等。不同生物之间需要通过脑容量和体重的比例来判断。而这里我们关注的是人类一个物种不同的进化阶段。所以在人类进化过程中 的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还有其他方法吗?这些头骨化石发现在不同的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中。这些化石所处的地层年代和我们的排序相一致吗?除了脑容量不断增大,人类进化中的不同阶段分别掌握了哪些新的技能?同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边看视频边完成黑板上关于这四个阶段古人类的名称和每个阶段中新获得的技能。短短三分钟的视频浓缩了科学家根据古人类化石对几百万年人类进化历程的想象。这是视频中出现的四个主角,分别代表了人类进化中重要的四个阶段?大家还记得每一阶段的名称吗?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以下问题:1、化石资料显示,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经过哪四个阶段?人类进化过程脑容量呈现什么样的变化趋势?2、南方古猿时期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3、能人为何称之为能人?4、直立人为什么说成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关键的阶段?5、智人有哪些特征?师:大家说得非常好,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拍摄的素材。师: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你认为人为什么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师:其实大家到学校里来学习,也是一种脑力劳动。学习一方面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获得一种思维方法。所以我们也要不断学习,使自己越来越聪明。 从低等到高等 大家同意吗?这样正确吗? 学生排序 脑容量现代人的脑容量一般为1500ML。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化石资料显示,人类的进化发展大约经过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2、南方古猿是能够直立行走的古猿。3、能人可能已经有语言能力了。能人意即手巧的4、直立人是人类进化史中关键的一个阶段,证据表明,直立人最早用火,开始狩猎,制造石器,奔跑,有语言能力。5、智人已经身穿兽皮衣,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并最终进化为现代人类 在教师创设的模拟情境中,学生是作为剧组的一员不断去寻找新的素材来丰富自己的拍摄内容,而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是学生在主动地寻找知识,并积极地对其进行思考、分析、体验。 教师只是作为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巧妙地把知识融入到一幕幕的模拟情境中,学生学习时的情绪始终是愉悦的,师生关系始终是民主平等的。学习尚未结束,同学仍需努力!请你利用身边的资源(网络或书籍等)搜索目前关于人类起源的新说法,如“海猿说”、“海陆双祖复合说”、“外星人说”等,以及人类进化的两种主要学说“多地区起源假说”和“走出非洲”假说。结合本节课所学,提出自己的观点。课后搜集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激励学生继续探索,投身科学事业!【教学后记】在整堂课中,学生始终处在教师创设的模拟情境中,这种模拟情境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它来源于学生的部分生活经验,又高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对学生的学习是有一定的挑战性的,由于教师创设了拍摄纪录片的模拟情境,使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在寻找素材的过程中,教师不断营造气氛,增强了模拟情境的真实性。教学的关键就是要创造出各种情境和条件,让学生作为主体去不断去体验,在体验中完成学习对象和自我的双向构建,最大限度地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最终实现主体的发展。 附牛津大辩论资料:旁白:《物种起源》中写到人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当时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教会攻击进化论有失人类尊严。当然,也有一些人热烈支持和拥护。一场伟大的辩论就在牛津大学举行了。辩论一开始,牛津大主教抢先跳上讲坛。 学生乙扮演牛津大主教发表演讲:(嘲笑地口吻)“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包括人。坐在我对面的赫胥黎先生,你的祖先是动物园的猴子!那么请问你,到底是你的祖父,还是祖母,和猴子有血缘关系?” 旁白:接着生物学家赫胥黎缓缓走上台 学生丙扮演赫胥黎发表演讲:(严肃地说)“一个人没有任何理由因为他的祖先是类似猿猴的动物而感到羞耻,我感到羞耻的倒是这样一种人,他惯于信口开河,还要干涉他一无所知的科学问题……这无非是想用花言巧语去掩盖科学真理,然而这是永远办不到的!”观众:掌声! 旁白:经过不断研究三年后,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学,终于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的观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教学设计,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