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测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测试题,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论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2.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3.足球进校园,深受同学们喜爱,从运动员踢足球到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以下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
A.脚对球的作用力与草地对球的阻力
B.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
C.球的重力与球对草地的压力
D.球所受的重力与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4.刘菲芳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到滑冰场滑冰.她站在滑冰场内的扶栏边上用力推一下扶栏,扶栏未动,她却远离扶栏而去.她离开扶栏后,并没有用力蹬冰面,仍能滑很远.这一过程不能说明的物理现象是(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5.《论衡.效力篇》中说:“古之多力者,身能负荷千钓,手能决角引钩,使之自举,不能离地”.其中“自举,不能离地”的原因是(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平衡力大小相等
D.地球是磁体
6.游泳运动员用手和脚向后推水,于是人就前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只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
B.运动员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
C.手脚对水的推力一定和水对手和脚的力相互抵消
D.手和脚对水有一个推力,方向向后,则水对脚和手就有一个方向向前的推力
7.在①划船②举重③游泳④篮球这些体育项目中,应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有(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③和④ D.①和③
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打排球的一个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球运动到空中最高点时,不受任何力
B.排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没有力做功
C.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排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持续受到了击打力的作用
9.如图所示,车内装满沙子,小明用绳拉车将沙子运到前方,此时人也受到向后下方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手 B.车 C.绳 D.沙子
10.划船活动蕴含着力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船前进的力,施力物体是船桨
B.船漂浮在水面时,船的总重等于它排开的水重
C.用船桨划水,此时船桨是费力杠杆
D.用浆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1.打篮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打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抛球时手对球施加了力,球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B.只要手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抛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用手接住飞来的球,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12.如图是同学们在操场上发射水火箭的情景.当高压气体把水通过狭小的喷口高速喷射出时,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火箭高速向天空飞去.下列选项中,与水火箭情景相似的是( )
A.磁悬浮列车行驶
B.跳伞运动员高速下落
C.电动机工作
D.小船在船桨的作用下向前运动
13.图中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用力推一下乙,其结果是( )
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推力,甲不受乙的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14.如图是两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的现场照片,两车的前脸均被撞损,而乙车损坏更严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甲车违规撞上乙车的
B.碰撞前瞬间乙车的速度一定比甲车大
C.碰撞时两车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
D.碰撞前瞬间两车的动能大小一定相等
15.鸡蛋与桌面相碰,蛋壳破裂.关于鸡蛋与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桌面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桌面的力
B.桌面对鸡蛋的力小于鸡蛋对桌面的力
C.桌面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桌面的力大小相等
D.桌面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桌面的力方向相同
16.关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力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任何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
B.物体间只有直接接触,才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时,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D.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17.如图所示,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F1,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是手受到的压力,施力物体是桌子,受力物体是手
B.F1是手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手
C.F2是手受到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桌子,受力物体是手
D.F2是桌子受到的压力,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
18.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生动体现这一规律的卡通图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19.春天来了,长江边上的湿地很松软,人在湿地上行走时容易下陷.在人匀速下陷时( )
A.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就是他受的重力
B.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C.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D.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小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20.如图所示,运动员用网球拍击打飞过来的网球时,网球拍击打网球的力应该( )
A.比球撞击球拍的力更早产生 B.与球撞击球拍的力同时产生
C.大于球撞击球拍的力 D.小于球撞击球拍的力
21.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拉绳的力为F1,乙队拉绳的力为F2,比赛结果甲胜乙负,若不计绳子的质量,则F1的F2的关系为(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
23.用船桨向后划水,游船就会获得向前的动力,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水对船的作用力使船前进了,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4.游乐场里的碰碰车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当两辆车对碰时,都会向后运动,这既说明力的作用是 ,又说明力的作用可以 。
25.鸡蛋与石头相碰,石头同时也会给鸡蛋一个力,这说明 ;蛋破而石头不破,在相碰时,鸡蛋给石头的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石头给鸡蛋的力。
26.如图所示,某人用12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 12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27.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把口封紧;②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 (选填“左”或“右”)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28.如图所示的“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双方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在僵持状态下,甲对布带的拉力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对布带的拉力.参赛队员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几圈绳子,目的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29.如图所示为“无人机”(多功能飞行器),它具有4个旋翼,可通过无线电进行操控,起飞时,增大四个旋翼的转速,使吹向下方的风量增加,无人机就会上升,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的;在空中飞行时,只要增加 侧两个旋翼的转速,就能使无人机右侧抬升,向左倾斜飞行.
30.用手边的铅笔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手指压铅笔尖感到疼,因为力的作用是 .
(2)如图乙所示,用一根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放在桌面上的一本书,然后在书下垫几支 圆铅笔,再匀速拉动.通过比较 ,可以比较两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
(3)如图丙所示,用两手指水平压住铅笔的两端.用力压时,两个手指的感觉不同,说 明在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有关.
31.如图所示,松开封气球口的夹子,气球向右运动.
①使气球向右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②以吸管为参照物,铁架台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③此现象不可以说明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D.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2.为了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如图甲所示.
(1)在甲图中,缓慢向两侧移动铁架台E和F,保持木块A与B位置不动,整个装置静止后,木块A所受摩擦力fA的方向向 ,大小应该等于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填“C”或“D”).
(2)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不等于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经过讨论,同学们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放置细圆木条是为了消除 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3)同学们利用完善后的装置重新进行实验,整个装置静止后,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为2N,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N.
(4)请你写出利用完善后的实验及数据分析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的过程: .
33.如图所示,是两位同学用两根弹簧测力计做的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请对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判断正误.(图中A、B两弹簧测力计均处于静止状态)
(1)图中的F甲和F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2)弹簧测力计A上显示的是F甲的大小.
(3)弹簧测力计B上显示的是A对B的拉力.
(4)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而B对A的作用力方向向右.
(5)A与B的相互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6)A与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在对方弹簧测力计上直接读出,由实验可知满足大小相等的关系. .
34.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秤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用手托住弹簧秤使之与细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直线)
(1)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 .
(2)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秤 的示数(填“C”或“D”)
(3)按图乙进行实验,初始状态时两个弹簧秤示数均为零,请写出后面的实验操作:
(4)分析实验数据,若 ,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1小题)
1.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随着向前倾倒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分析】(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解答】解: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饭,给踏板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踏板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上的力,身体向上跳起,故A不符合题意;
B、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身体由于惯性仍然会向前运动,故身体会向前倾倒,利用的是惯性,故B符合题意;
C、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运动员给墙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会给身体施加一个力,身体离墙而去,故C不符合题意;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给水施加了一个向后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前的力,身体前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2.下列体育项目中的一些现象,不能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解释的是( )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板,身体向上跳起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身体离墙而去
C.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在空中会下落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身体前进
【分析】(1)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解答】解:
A、跳水运动员踩踏跳饭,给踏板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踏板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上的力,身体向上跳起,故A不符合题意;
B、滑冰运动员用力推墙,运动员给墙施加了一个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墙会给身体施加一个力,身体离墙而去,故B不符合题意;
C、铅球运动员投出铅球后,铅球最终会落向地面的原因就是由于铅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符合题意;
D、游泳运动员向后划水,给水施加了一个向后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也会给人的身体一个向前的力,身体前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和力作用的相互性的了解与掌握,属于基础题目。
3.足球进校园,深受同学们喜爱,从运动员踢足球到足球在草地上滚动的过程中,以下两个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是( )
A.脚对球的作用力与草地对球的阻力
B.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
C.球的重力与球对草地的压力
D.球所受的重力与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分析】一对相互作用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
A、足球离开脚后,脚不再对球施加力的作用,所以脚对球的作用力与草地对球的阻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脚对球的作用力与球对脚的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正确;
C、球受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球对草地的压力方向也竖直向下,不符合相互作用力中方向相反的条件,故C错误;
D、球所受的重力与草地对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熟知相互作用力的条件,能根据相互作用力的条件逐一进行判断,是解答的关键.
4.刘菲芳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到滑冰场滑冰.她站在滑冰场内的扶栏边上用力推一下扶栏,扶栏未动,她却远离扶栏而去.她离开扶栏后,并没有用力蹬冰面,仍能滑很远.这一过程不能说明的物理现象是(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分析】运动员对扶拦施力时,我们看到运动员运动状态的改变,这说明运动员一定是受力了;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扶栏,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运动员由静止变为运动,这是运动状态的改变,不受力,仍能运动,体现了惯性的存在.
【解答】解:A、人用力推扶栏,扶栏给人一个作用力,体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
B、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但本题只是体现的速度的变化,故B错误;
C、人离扶栏而去,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
D、任何物体都有惯性,由于具有惯性,她才会远离扶栏而去,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常和力的一个作用效果出现在一起在题目中出现,注意要用物理语言描述.
5.《论衡.效力篇》中说:“古之多力者,身能负荷千钓,手能决角引钩,使之自举,不能离地”.其中“自举,不能离地”的原因是( )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平衡力大小相等
D.地球是磁体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解答】解:
人只要有足够大的力气,就可以举起重量不同的物体,但““自举,不能离地”,因为用手试图举起自己身体的某一位置时,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身体与手接触的位置会产生反作用力.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相互性的应用,要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不可能对本身产生力的作用.
6.游泳运动员用手和脚向后推水,于是人就前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只是受力物体,不是施力物体
B.运动员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
C.手脚对水的推力一定和水对手和脚的力相互抵消
D.手和脚对水有一个推力,方向向后,则水对脚和手就有一个方向向前的推力
【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其中受到力的作用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加了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受到力的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
【解答】解:A、水是施力物体,也是受力物体,故A错误;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故B错误;
C、手和脚对水的推力和水对手和脚的力效果不能相互抵消,因为它们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误;
D、手和脚对水有一个推力,方向向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脚和手就有一个方向向前的推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力作用的相互性以及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和掌握,此类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要引导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7.在①划船②举重③游泳④篮球这些体育项目中,应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原理的有( )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③和④ D.①和③
【分析】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对各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①划船时人利用浆对水施加了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浆和船也施加了力,使船前进;
②举重时,人对杠铃施加了力,使其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③游泳时,人向后划水,人对水施加了一个向后的作用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人施加了一个向前的作用力,使人前进;
④篮球项目,击地传球、打板上篮等,都利用了力的相互性.
综上所述,符合题意的只有①、③、④.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此题难度不大,但列举的事例很多,需要细心,认真,否则,容易做错.
8.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打排球的一个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排球运动到空中最高点时,不受任何力
B.排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没有力做功
C.击打排球时手感到疼,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排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持续受到了击打力的作用
【分析】①地球表面及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②做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③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④一切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解答】解:
A、排球在飞行过程中,始终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故A错误;
B、排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受到重力作用而下落,所以重力对其做功.故B错误;
C、手击打排球,对排球施加力的作用;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排球对手产生反作用力,所以手感觉疼.故C正确;
D、排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手的作用力不再存在,排球靠惯性继续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重力的存在、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力的作用相互性及惯性的存在,是力学基本概念和规律的考查.
9.如图所示,车内装满沙子,小明用绳拉车将沙子运到前方,此时人也受到向后下方的作用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手 B.车 C.绳 D.沙子
【分析】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对物体施加力的物体是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是受力物体.
【解答】解:通过绳子拉动车子,与手接触的是绳子.手对绳子有一个向前的拉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绳子也会对手有一个向后的拉力.所以手受到一个向后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绳子.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相互性,力的作用方式包括接触和不接触.
10.划船活动蕴含着力学知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船前进的力,施力物体是船桨
B.船漂浮在水面时,船的总重等于它排开的水重
C.用船桨划水,此时船桨是费力杠杆
D.用浆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分析】(1)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
(2)根据漂浮条件判断:漂浮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受到的重力。
(3)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动力大于阻力,杠杆属于费力杠杆。
(4)桨向后划水,船就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船桨向后划水时,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水,故A错误;
B、船处于漂浮状态,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受到的重力,故B正确;
C、运动员划船用的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船桨属于费力杠杆,故C正确;
D、用力向前划水,桨给水一个向前的力,同时水给桨一个向后的力使艇向后运动,可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利用生活中一实例,考查了多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学以致用。注意合理地构建物理模型,灵活地选择物理规律解答问题。
11.打篮球是广大青少年喜爱的运动,下列与打球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抛球时手对球施加了力,球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B.只要手对球施加的力大小相同,力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
C.抛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D.用手接住飞来的球,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
【分析】(1)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收到重力的作用;
(4)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答】解:A、抛球时手对球施加了力,球对手也有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故B错误;
C、抛出去的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
D、用手接住飞来的球,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改变了球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涉及到了力作用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效果、重力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
12.如图是同学们在操场上发射水火箭的情景.当高压气体把水通过狭小的喷口高速喷射出时,由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火箭高速向天空飞去.下列选项中,与水火箭情景相似的是( )
A.磁悬浮列车行驶
B.跳伞运动员高速下落
C.电动机工作
D.小船在船桨的作用下向前运动
【分析】水火箭运用了力的相互作用,向下喷水,借助反冲力使水火箭升空.分析图2中各现象的原理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水火箭运用了力的相互作用,向下喷水,借助反冲力使水火箭升空.
A、磁悬浮列车是由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产生的浮力,与水火箭原理不同,不合题意;
B、跳伞运动员高速下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与水火箭原理不同,不符合题意;
C、电动机工作是由于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与水火箭原理不同,不合题意;
D、小船在船桨的作用下向前运动时,向后对水有作用力,水对桨产生一个向前的作用力,利用了力的互相作用,与水火箭的发射原理相似,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以科学实践课为内容,考查了水火箭反射的原理难度不大.
13.图中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用力推一下乙,其结果是( )
A.甲仍然静止,乙被推开
B.乙受到甲的推力,甲不受乙的推力作用
C.乙受到的推力大于甲受到的推力
D.甲、乙同时相对离开
【分析】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这两个物体间的力是相互的,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解答】解:甲、乙两个同学穿着滑冰鞋面对面静止站在冰面上,如果甲对乙用力推一下,那么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乙也会对甲有个相反且大小相等的作用力,因此结果就是甲、乙将同时相对离开;
故选D.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进行分析解决.
14.如图是两车发生交通事故后的现场照片,两车的前脸均被撞损,而乙车损坏更严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甲车违规撞上乙车的
B.碰撞前瞬间乙车的速度一定比甲车大
C.碰撞时两车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
D.碰撞前瞬间两车的动能大小一定相等
【分析】(1)结合图中提供的信息分析各选项的情况;
(2)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解:
A、由图中的情形,无法判断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故A错误;
B、由图中的情形,无法判断两车速度的大小,故B错误;
C、甲汽车对乙汽车的撞击力与乙汽车对甲汽车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故C正确;
D、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通过图片无法判断两车动能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图片的分析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等.
15.鸡蛋与桌面相碰,蛋壳破裂.关于鸡蛋与桌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桌面对鸡蛋的力大于鸡蛋对桌面的力
B.桌面对鸡蛋的力小于鸡蛋对桌面的力
C.桌面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桌面的力大小相等
D.桌面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桌面的力方向相同
【分析】鸡蛋与石头相碰,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鸡蛋受到的力和石头受到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力的大小是相等的,方向是相反的.
【解答】解:桌面对鸡蛋的力与鸡蛋对桌面的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可知,二者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注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具有:等大反向、同生同灭同变化的特点.
16.关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力的相互作用可以发生在任何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
B.物体间只有直接接触,才有力的作用
C.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时,同时也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D.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力的作用也是相互的
【分析】从力的概念,力作用的相互性,一个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有两种形式:一是物体直接接触作用,二是物体之间的间接作用,等知识点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一个力必然涉及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施力的同时也受到受力物体对它的作用力,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对铁钉的吸引,空中飞翔的小鸟受到的重力等,
所以选项A、C、D正确,选项B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作用的相互性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17.如图所示,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F1,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F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是手受到的压力,施力物体是桌子,受力物体是手
B.F1是手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手
C.F2是手受到的支持力,施力物体是桌子,受力物体是手
D.F2是桌子受到的压力,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手对桌子作用一个力F1,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桌子,桌子也对手作用一个力F2,施力物体是桌子,受力物体是手,故C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判断,产生力的作用时存在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18.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生动体现这一规律的卡通图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分析】分析图中的物理情景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然后看其是否符合题目的要求:体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得到答案.
【解答】解:A、在人的推力作用下,货车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用力将球接住,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脚将静止的足球踢出去,使足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不符合题意;
D、甲用力推乙,甲给乙一个作用力,乙也给甲一个反作用力,使甲向后退,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相互性的认识,充分把握图中所反映的物理情景是此题的突破口.
19.春天来了,长江边上的湿地很松软,人在湿地上行走时容易下陷.在人匀速下陷时( )
A.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就是他受的重力
B.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大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C.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等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D.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小于湿地地面对他的支持力
【分析】人受重力和支持力,重力大于支持力,故人会向下加速运动;湿地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湿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二者大小相等.
【解答】解:(1)人对湿地地面的压力和人受的重力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但是二者的性质不同,故A选项说法不正确;
(2)人对湿地的压力和湿地对人的支持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二力一定相等,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C.
【点评】不管人是加速下降、匀速下降还是减速下降,人对湿地的支持力和湿地对人的压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与人的运动状态无关.
20.如图所示,运动员用网球拍击打飞过来的网球时,网球拍击打网球的力应该( )
A.比球撞击球拍的力更早产生 B.与球撞击球拍的力同时产生
C.大于球撞击球拍的力 D.小于球撞击球拍的力
【分析】对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的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对乙施力时,乙也一定对甲施力,施力物也一定同时是受力物;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解答】解:拍击球的力与球击拍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根据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判断A错误,B正确;根据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判断C、D都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相互作用力的理解,是基础题,但较为抽象,也易错.
易错点一:认为主动施力的物体施力在前,被动施力的物体施力在后,例如马先拉车,然后车再拉马,其实两个力是同时的.
易错点二:认为两个力有大小之分,例如认为鸡蛋磕石头的力小,石头磕鸡蛋的力大,其实两个力是等大的.
这两点注意思考、理解.
21.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拉绳的力为F1,乙队拉绳的力为F2,比赛结果甲胜乙负,若不计绳子的质量,则F1的F2的关系为( )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确定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道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解答】解: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在拉乙的同时,乙也会给甲一个反作用力,甲对乙的力和乙对甲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所以两个力的大小相等.其中甲胜利的原因是甲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于乙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拔河比赛考查了学生对相互作用力的理解,此题很容易认为甲的拉力大于乙的拉力而错选A.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2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分析】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同时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故答案为:相互。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相互性的掌握,属于基本规律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
23.用船桨向后划水,游船就会获得向前的动力,这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水对船的作用力使船前进了,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形状;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解答】解: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船浆向后划水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也给船一个向前的力,所以船就向前运动;
水对船的作用力使船前进了,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相互;运动状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力的作用的效果及力的相互性的理解和掌握,此类题目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要引导学生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4.游乐场里的碰碰车是孩子们喜欢玩的,当两辆车对碰时,都会向后运动,这既说明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又说明力的作用可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
【分析】由两车发生的现象可知两车均受到了向后的力,同时使两车产生了向后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因两车相碰后均向后运动,说明两车产生了相互作用,即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时因为车受到了力而改变了运动状态,故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答案为:相互的;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点评】本题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力的相互性及力和运动的关系,是道好题。
25.鸡蛋与石头相碰,石头同时也会给鸡蛋一个力,这说明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蛋破而石头不破,在相碰时,鸡蛋给石头的力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石头给鸡蛋的力。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产生力的作用,必须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这两个物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受到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谓相互作用力是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解答】解:
鸡蛋碰石头时,对石头有力的作用,同时石头给鸡蛋一个反作用力,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它们的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等于。
【点评】本题考查概念“相互作用力”,这个概念易与“平衡力”相混淆,二者不同就在于形成它们的条件不同,相互作用力不作用于同一物体上,而平衡力必须是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
26.如图所示,某人用12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 等于 12N(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弹簧 .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是大小相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解答】解:(1)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大小相等;故人用12N的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一根轻质弹簧,弹簧对手的拉力也为12N;
(2)手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
故答案为:等于;弹簧.
【点评】深入理解了的概念和相互作用力的关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7.用下列方法制作如图所示的“喷气火箭”:①将气球吹大,并用夹子把口封紧;②从一根吸管上剪取一小段,用胶带把它固定在气球上;③将一根细绳穿过吸管,并水平拉直,作为“喷气火箭”运动的轨道,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就会向 右 (选填“左”或“右”)运动,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气球喷出的气体(空气) ,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变化和方向的改变都属于运动状态的改变.
【解答】解: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向左喷出空气的同时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喷气的同时,气球也受到了气球喷出的气体(空气)对它的反作用力;因此使气球由静止变为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气球喷出的气体(空气),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故答案为:右;气球喷出的气体(空气);运动状态.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作用的相互性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
28.如图所示的“押加”是我国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之一,又称为“大象拔河”.比赛中,甲、乙双方通过腿、腰、肩和颈用力拖动布带互拉,以决胜负.在僵持状态下,甲对布带的拉力 等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对布带的拉力.参赛队员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几圈绳子,目的是为了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分析】(1)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解答】解:
(1)“押加”比赛中,甲乙二人在僵持状态下,布带处于静止状态,甲对布带的拉力和乙对布带的拉力等大、反向、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
(2)参赛队员为了获胜,在鞋底上缠绕几圈绳子,增大了鞋底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了摩擦力.
故答案为:等于;增大.
【点评】本题通过一种体育比赛,考查了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是中考的热点问题.
29.如图所示为“无人机”(多功能飞行器),它具有4个旋翼,可通过无线电进行操控,起飞时,增大四个旋翼的转速,使吹向下方的风量增加,无人机就会上升,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在空中飞行时,只要增加 右 侧两个旋翼的转速,就能使无人机右侧抬升,向左倾斜飞行.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答】解:增大四个旋翼的转速,使吹向下方的风量增加,无人机就会上升,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增大右侧转速,使右侧旋翼对空气下向的作用力变大,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而使空气对右侧旋翼作用力变大,使右侧抬升.
故答案为:相互;右.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力的相互性,结合物体运动的实际进行受力分析,是解答的关键.
30.用手边的铅笔可以做很多物理小实验.
(1)如图甲所示,手指压铅笔尖感到疼,因为力的作用是 相互的 .
(2)如图乙所示,用一根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放在桌面上的一本书,然后在书下垫几支 圆铅笔,再匀速拉动.通过比较 橡皮筋的伸长量 ,可以比较两种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
(3)如图丙所示,用两手指水平压住铅笔的两端.用力压时,两个手指的感觉不同,说 明在压力一定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受力面积 有关.
【分析】(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用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书,书做匀速直线运动,书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可以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情况判断摩擦力的大小.
(3)从铅笔所处的平衡状态入手,分析两手指的受力大小关系.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接触面的面积有关.
【解答】解:(1)手对铅笔尖施加力的作用的同时,受到铅笔尖的反作用力而感到疼,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用橡皮筋水平匀速拉动书,书做匀速直线运动,书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摩擦力等于橡皮筋的拉力,可以通过橡皮筋的伸长情况判断摩擦力的大小.
(3)铅笔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两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据题可知,右边手指更疼,这说明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
故答案为:(1)相互的;(2)橡皮筋的伸长量;(3)受力面积.
【点评】此题以铅笔为实验材料综合考查了力学的多个知识点,设计的内容较全面,体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的理念.
31.如图所示,松开封气球口的夹子,气球向右运动.
①使气球向右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喷出的气体 ;②以吸管为参照物,铁架台是 运动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③此现象不可以说明 C .
A.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 D.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分析】①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②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就是看这个物体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有没有位置的改变;
③力的作用效果是不但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解答】解:①图中气球向外喷出气体,在气体推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使气球向右运动力的施力物体是气球喷出来的气体;
②封口的夹子松开后,以吸管为参照物,铁架台相对于吸管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所以铁架台是运动的;
③把封口的夹子松开,气球要向外喷出气体,给周围的空气向后的推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空气也给气球向前的推力,所以气球向前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B正确;
本实验中,没有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因此不能说明气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故C错误;
在这一过程中,空气对外做功,自身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故D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①喷出的气体;②运动;③C.
【点评】此题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的相互性、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改变内能的方法,属于综合性题目,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的关键.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32.为了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测力计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如图甲所示.
(1)在甲图中,缓慢向两侧移动铁架台E和F,保持木块A与B位置不动,整个装置静止后,木块A所受摩擦力fA的方向向 左 ,大小应该等于弹簧测力计 D 的示数(填“C”或“D”).
(2)实验中发现,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不等于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经过讨论,同学们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放置细圆木条是为了消除 木块B与桌面 之间的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3)同学们利用完善后的装置重新进行实验,整个装置静止后,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为2N,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如图所示为 2 N.
(4)请你写出利用完善后的实验及数据分析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的过程: 由于物体A静止,它除了受到弹簧测力计D的拉力FA外,还受到物体B对它的静摩擦力fA,同理,物体B会受到物体A对它的静摩擦力fB,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实验数据,若fA=fB=2N;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
【分析】(1)一般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对物体受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和力的相互作用判断测力计的示数情况.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3)从图乙中根据指针位置可读出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
(4)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结合对整个装置受力情况的判断,可写出数据分析过程.
【解答】解:
(1)因为A受到向右的拉力,因此A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A受弹簧测力计D的拉力和B对A的摩擦力,故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
(2)在B下面放细圆木的目的是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了木块B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
(3)本实验是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故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在此过程中,应使A、B保持相对静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弹簧测力计D对物体A的拉力FA=2N.
(4)由于物体A静止,它除受到弹簧测力计D的拉力FA外,还受到物体B对他的静摩擦力fA,同理,物体B会受到物体A对他的静摩擦力fB,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由试验数据可知:fA=fB=2N,因此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左;D;(2)木块B与桌面;(3)2;(4)由于物体A静止,它除了受到弹簧测力计D的拉力FA外,还受到物体B对它的静摩擦力fA,同理,物体B会受到物体A对它的静摩擦力fB,因此,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分析实验数据,若fA=fB=2N;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点评】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以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关键是掌握静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能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探究.
33.如图所示,是两位同学用两根弹簧测力计做的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请对下列有关这个实验的表述判断正误.(图中A、B两弹簧测力计均处于静止状态)
(1)图中的F甲和F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2)弹簧测力计A上显示的是F甲的大小. ×
(3)弹簧测力计B上显示的是A对B的拉力. √
(4)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而B对A的作用力方向向右. √
(5)A与B的相互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 √
(6)A与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在对方弹簧测力计上直接读出,由实验可知满足大小相等的关系. √ .
【分析】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一对相互作用力的特点是:异物、同线、等值、反向.
【解答】解:
(1)图中的F甲是作用在测力计A上的,F乙是作用在测力计B上的,都是外界施加的力,并不是相互作用,所以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错误;
(2)弹簧测力计A显示的是B拉A的力的大小,故错误;
(3)弹簧测力计B受到两个力的作用,其显示的是A对B的拉力,故正确;
(4)相互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A对B的作用力方向向左,而B对A的作用力方向向右,故正确;
(5)相互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故正确;
(6)A对B的力和B对A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其作用力的大小可由对方弹簧测力计上直接读出,故正确.
故答案为:(1)×;(2)×;(3)√;(4)√;(5)√;(6)√.
【点评】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不同点:平衡力是一个受力物体,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受力物体;平衡力发生在三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相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4.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A、B两木块叠放在一起,两个轻质弹簧秤C、D的一端与两木块相连,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E、F上,后来经过讨论,完善了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实验过程中用手托住弹簧秤使之与细线保持在同一水平直线)
(1)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 减小桌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 .
(2)在理想情况下,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秤 D 的示数(填“C”或“D”)
(3)按图乙进行实验,初始状态时两个弹簧秤示数均为零,请写出后面的实验操作: 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使A、B保持相对静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4)分析实验数据,若 F1=F2 ,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分析】(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
(2)对物体受力分析,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和力的相互作用.
(3)使A、B保持相对静止,测出静摩擦力的大小.
(4)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解答】解:(1)在B下面放细圆木条的目的是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使接触面脱离,用滚动代替滑动,减小桌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
(2)A受弹簧测力计D的拉力和B对A的摩擦力,故B对A的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D的示数;
(3)本实验是为了探究静摩擦力作用的相互性,并比较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的大小,故实验中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使A、B保持相对静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
(4)分析实验数据,若F1=F2,则静摩擦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且一对相互作用的静摩擦力大小相等.
故答案为:(1)减小桌面对木块B的摩擦力;(2)D;(3)需向右缓慢移动铁架台F,使A、B保持相对静止,整个装置静止后,读取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4)F1=F2.
【点评】掌握静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能够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静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练习题,共9页。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 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巩固练习,共4页。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摩擦力综合训练题,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