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
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六)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六),文件包含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六解析版docx、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六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山东新高考适用性考试模拟卷(六)
化学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Na-23 Mg-24 Al-27 S-32Cl-35.5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制盐后可以利用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金属钠
B.海带中的碘是以I-形式存在,向浸泡过海带灰的水中滴加淀粉,有蓝色出现
C.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加工、使之再生、再利用,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利用就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
D.工业上对煤进行干馏、液化和气化等物理方法处理,目的是降低污染和获得更多化工原料
【答案】C
【解析】A. 海水制盐后可以利用氯碱工业,电解饱和食盐水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得不到金属钠,A错误;
B. 使淀粉溶液变蓝的是I2,故海带中的碘是以I-形式存在,向浸泡过海带灰的水中滴加淀粉,没有蓝色出现,B错误;
C. 将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加工、使之再生、再利用,对废旧金属进行回收利用就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C正确;
D. 对煤进行干馏、液化和气化均是化学变化,D错误;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6gC2H2和C6H6的混合物中原子总数为4NA
B.1mol甲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A
C.由1molCH3COONa和少量CH3COOH形成的中性溶液中,CH3COO-数小于NA
D.0.1molCH3CH=CH2与足量的HBr反应生成的CH3CH2CH2Br的分子数是0.1NA
【答案】A
【解析】A.C2H2和C6H6的最简式均为CH,故26g混合物中含CH的物质的量为n= =2mol,故含原子为4NA个,故A正确;
B.甲基中含9个电子,故1mol甲基中含9NA个,故B错误;
C.由1molCH3COONa和少量CH3COOH形成的中性溶液中,c(H+)=c(OH-),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则醋酸根离子与钠离子浓度及数目相等,钠离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则CH3COO−数目为NA个,故C错误;
D.CH3CH=CH2与足量的HBr反应的产物有两种:CH3CH2CH2Br、CH3CHBrCH3,故生成的CH3CH2CH2Br的分子数小于0.1NA,故D错误;
3.新冠肺炎疫情牵动人心,化学在对抗疫情中起到重要作用。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等于原子序数,W与X形成的一种原子数比为1:1的液体是强力的氧化剂可用于杀菌消毒,YZX的水溶液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Z的单质是一种黄绿色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没有最高正价,但是有正价
B.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绝对不含非极性共价键
C.Y单质的还原性是短周期里最强的
D.Z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
【答案】B
【解析】A. X的非金属性很强,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为族序数,氧没有最高正价,但是与氟形成化合物时,氧为正价,A正确;
B. W与X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共价键,B错误;
C. Y单质为钠单质,钠元素在短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故单质还原性是短周期里最强,C正确;
D. Z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高氯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强酸,D正确。
4.将SO2分别通入无氧、有氧的浓度均为0.1 mol·L-1的 BaCl2溶液和Ba(NO3)2溶液中,探究体系中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记录
pH变化
溶液中是否产生沉淀
BaCl2溶液(无氧)中无白色沉淀、BaCl2溶液(有氧)中有白色沉淀
Ba(NO3)2溶液(无氧)中有白色沉淀、Ba(NO3)2溶液(有氧)中有白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a 所示溶液pH降低的原因:SO2 + H2OH2SO3H+ + HSO3-
B.曲线c 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2Ba2+ + O2 + 2SO2 + 2H2O =2BaSO4↓+ 4H+
C.与曲线a、b、c对比,可知曲线d所表示的过程中NO3-是氧化SO2的主要微粒
D.依据该实验预测0.2 mol·L-1的KNO3溶液(无氧)也可以氧化SO2
【答案】C
【解析】A、曲线a表示无氧环境下,氯化钡溶液 pH变化减小,说明二氧化硫生成了弱酸亚硫酸,溶液pH降低的原因是SO2 + H2OH2SO3H+ + HSO3-,故A正确;
B、曲线c表示有氧环境下,氯化钡溶液 pH变化较大,则说明二氧化硫被氧气氧化为强酸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是2Ba2+ + O2 + 2SO2 + 2H2O =2BaSO4↓+ 4H+,故B正确;
C、氯化钡、硝酸钡在有氧环境下,pH变化几乎相同,所以不能说明曲线d所表示的过程中NO3-是氧化SO2的主要微粒,故C错误;
D、0.1 mol·L-1的Ba(NO3)2硝酸钡在无氧环境下可以氧化二氧化硫,依据该实验预测0.2 mol·L-1的KNO3溶液(无氧)也可以氧化SO2,故D正确;
5.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B.循环过程中既有硫元素的氧化也有硫元素的还原
C.若有机体中的硫存在形式是,硫元素显-2价
D.大气中的SO2必须氧化成SO3才能形成酸雨
【答案】D
【解析】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可生成SO2及氮氧化物,能够形成酸雨,A正确;
B.根据循环图可知,S可转化为H2S,S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B正确;
C.若有机体中的硫存在形式是,类比—O—H,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C正确;
D.大气中的SO2与H2O可发生反应生成H2SO3,不一定需要氧化才可以形成酸雨,D错误;
6.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0.1mol/LFeCl2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
开始无明显现象,滴加氯水后溶液变红
氧化性:Cl2>Fe3+
B
向某钠盐中滴加盐酸,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褪色
该钠盐可能为Na2S2O3
C
乙烯通入中性KMnO4溶液中
溶液褪色并产生黑色沉淀
乙烯具有还原性
D
将苯加入橙色的溴水中振荡并静置
下层液体几乎无色
苯与Br2发生了
取代反应
【答案】D
【解析】A.向0.1mol/LFeCl2溶液中加入1滴KSCN溶液,再滴加氯水,开始无明显现象,滴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说明Cl2把Fe2+氧化为Fe3+,氧化性:Cl2>Fe3+,故不选A;
B.Na2S2O3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硫沉淀、二氧化硫气体,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不选B;
C.乙烯通入中性KMnO4溶液中,高锰酸钾被还原为MnO2沉淀,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故不选C;
D.将苯加入橙色的溴水中振荡并静置,苯萃取溴水中的溴,使下层液体几乎无色,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明苯与Br2发生了取代反应,故选D;
7.下图为有机物M、N、Q的转化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生成N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B.可用酸性KMnO4溶液区分N与Q
C.N的同分异构体有6种 D.0.3 mol Q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6.72L H2
【答案】B
【解析】A.和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反应类型是加成反应,故A错误;
B.含有羟基,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含羟基,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可用酸性KMnO4溶液区分N与Q,故B正确;
C.N的分子式是C4H8Cl2,同分异构体有、、、、、、、、,共9种(含N),故C错误;
D.Q中含有2个羟基,0.3 mol Q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0.3 mol H2,非标准状况下不一定是6.72L,故D错误;
8.下列有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坩埚灼烧干海带制海带灰
B.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插入液面以下
C.用长颈漏斗分离CCl4萃取碘后的水层与有机层
D.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若加水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多余液体
【答案】A
【解析】A.灼烧干海带所需温度较高,需要在坩埚中进行,故A正确;
B.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故B错误;
C.萃取应选分液漏斗,用分液漏斗分离CCl4萃取碘后的水层与有机层,故C错误;
D.若加水超过刻度线,配制失败,应重新配制,故D错误;
9.厨房垃圾发酵液可通过电渗析法处理,同时得到乳酸的原理如图所示 (图中 HA 表示乳酸分子,A - 表示乳酸根离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电后,阳极附近 pH 增大
B.电子从负极经电解质溶液回到正极
C.当电路中通过 2mol 电子的电量时,会有 1mol 的 O2 生成
D.通电后, A- 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从阴极进入浓缩室
【答案】D
【解析】A.氢氧根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故A错误;
B.电子不能通过溶液,故B错误;
C.阳极反应式4OH--4e-═2H2O+O2↑,所以当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的电量时,会有0.5mol的O2生成,故C错误;
D.阳极OH-放电,c(H+)增大,H+从阳极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浓缩室,则A-通过阴离子交换膜从阴极进入浓缩室,故D正确;
10.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验室利用废旧电池的铜帽(主要成分为Cu、Zn)制备CuSO4·5H2O的部分实验步骤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解I”中,为加快溶解速率,可将铜帽粉碎
B.“滤液I”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ZnSO4
C.“溶解II”过程中,有大量的气体产生
D.“操作I”需要用到酒精灯玻璃棒等仪器
【答案】C
【解析】A.为将铜帽粉碎,增大与稀硫酸的接触面积,可加快溶解速率,故A正确;
B.“溶解I”中,铜不与硫酸反应,锌与硫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盐硫酸锌,则“滤液I”中溶质的主要成分为ZnSO4,故B正确;
C.“溶解II”过程中,酸性条件下,双氧水可氧化铜,发生反应为:Cu+H2O2+H2SO4= CuSO4+2H2O,反应过程中没有气体产生,故C错误;
D.“操作I”包括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需要用到酒精灯玻璃棒等仪器,故D正确;
二、选择题:本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者俩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四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据《X-MOL》报道:RobertPipes等设计的添加PDS()的Li-CO2电池,正极物质转化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PDS起增强导电性作用
B.负极反应式为Li-e-=Li+
C.电池总反应为4Li+3CO2=2Li2CO3+C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之一为+2CO2+2e-=2
【答案】A
【解析】A. 根据图中信息,PDS是非电解质,不导电,在流程中捕获CO2的作用,A错误;
B. 负极电极是金属Li,其电极反应式为Li-e-=Li+, B正确;
C. 由图中物质转化可知,PDS不消耗,因此电池总反应为4Li+3CO2=2Li2CO3+C,C正确;
D. 第一步PDS捕获CO2,发生的反应为+2CO2+2e-=2,第二步发生的电极反应为6+6e-=3+ 2C + 4CO32-,D正确;
12.CO与N2O在铁催化剂表面进行如下两步反应,其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第一步:Fe*+N2O=FeO*+N2
第二步:FeO*+CO=Fe*+CO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e*是反应的催化剂
B.两步反应的ΔH均小于0
C.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反应快
D.总反应为CO+N2O=N2+CO2
【答案】C
【解析】A.由题意可知,第一步Fe*被消耗,第二步Fe*又生成,说明Fe*是反应的催化剂,故A正确;
B.根据反应历程图,可知两步反应的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则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H均小于0,故B正确;
C.根据反应历程图,第一步活化能高于第二步活化能,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则第一步反应比第二步反应慢,故C错误;
D.第一步反应+第二步反应=总反应,则总反应为CO+N2O=N2+CO2,故D正确,
13.某离子化物MCl(s)在水中溶解并发生电离,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已知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MCl中含有NA对共用电子对
B.MCl为弱电解质,在水中仅部分电离
C.M+和Cl-均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水合离子
D.MCl在水作用下的溶解和电离过程是物理变化
【答案】D
【解析】A. MCl为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共用电子对,A错误;
B. MCl为离子化合物,故MCl为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B错误;
C. M+与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结合形成水合离子、Cl-与水分子中的氢原子结合形成水合离子,C错误;
D. MCl在水作用下的溶解和电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正确;
14.常温下,向10.00mL浓度均为0.100mol•L-1的NaOH溶液和二甲胺[(CH3)2NH•H2O]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利用传感器测得该过程溶液中的阳离子总浓度变化曲线如图;巳知二甲胺在水中电离与氨相似,常温下Kb[(CH3)2NH•H2O]=l.60×l0-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c[(CH3)2NH2+]约为l.60×l0-4mol/L
B.从a到c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点
C.c点溶液中:3c(Na+)+c[(CH3)2NH2+]=2c(Cl-)
D.V(HCl)=15.00mL时,c[(CH3)2NH2+]<c[(CH3)2NH•H2O]
【答案】AB
【解析】A. a点溶液为浓度均为0.100mol•L-1的NaOH溶液和二甲胺[(CH3)2NH•H2O]的混合溶液,二甲胺的电离被抑制,则c(OH-)≈0.100mol•L-1,c[(CH3)2NH•H2O] ≈0.100mol•L-1,, c[(CH3)2NH2+]≈l.60×l0-4mol/L,A正确;
B.由图中a到b阳离子总浓度不断降低可知,a到b是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过程,b点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中和,故可推知HCl的浓度为0.100mol•L-1,b点为二甲胺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b点因二甲胺的电离呈碱性,水的电离被抑制,b到c是盐酸中和二甲胺的过程,c点二甲胺被恰好中和,其氯化物水溶液因水解呈酸性,故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c点,B正确;
C.c点溶液中,加入HCl的体积为20mL,则溶液中,;因为水解消耗一部分,故,则3c(Na+)+c[(CH3)2NH2+]≠2c(Cl-),C错误;
D.V(HCl)=15.00mL时,二甲胺有一半被中和,(CH3)2NH2Cl和(CH3)2NH•H2O 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均为,常温下Kb[(CH3)2NH•H2O]=l.60×l0-4,则溶液中, 溶液呈碱性,即二甲胺的电离程度大于(CH3)2NH2Cl 水解程度,故c[(CH3)2NH2+]>c[(CH3)2NH•H2O],D错误;
15.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实现燃煤烟气中硫的回收:SO2(g)+2CO(g)⇌2CO2(g)+S(l) Δ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一),文件包含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一解析版docx、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一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十),文件包含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十解析版docx、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十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三),文件包含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三解析版docx、2022年新高考化学适应性考试模拟卷山东专用三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