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8.3.2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文化教育革新 课时练习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

    8.3.2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文化教育革新 课时练习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第1页
    8.3.2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文化教育革新 课时练习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第2页
    8.3.2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文化教育革新 课时练习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2年)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文化教育革新精品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文化教育革新精品复习练习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8.3.2文化教育革新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被誉为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的是(   A.《民报》B.《申报》C.《晨报》D.《京报》2.废除了沿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是在(   A.明朝B.清朝C.中华民国D.解放后3.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成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奠基者。它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4.下列关于《奏定学堂章程》的叙述,有误的是(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B.它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C.它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D.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5.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的是A.北京师范大学B.京师同文馆C.商务印书馆D.京师大学堂6.下列各项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主张的是( )A.欲自强,必先致富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C.科学与人权并重D.世道必进,后胜于今7.北京大学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过巨大贡献。下列说法与北京大学历史相符的有: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8.以下表格梳理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梦进行的几次重大探索,请按提示在表格的空白处选择最符合题意的选项A工业革命 曾国藩B辛亥革命 梁启超C五四运动 陈独秀D新民主主义革命 康有为9.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A.编写《海国图志》    B.维新变法C.洋务运动    D.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10.近代中国人民在救国的探索过程中,还通过创办各种书刊、杂志来宣传自己的主张。将下列书刊、杂志图片的序号与相关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A①——b②——a③——c    B①——a②——c③——bC①——b②——c③——a    D①——c②——b③——a11.决定创办图中学校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戊戌变法期间C.义和团运动期间    D.辛亥革命期间12.清政府之所以废除科举考试制度是因为( )。这时的科举考试制度培养不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鸦片战争后,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清政府意识到要科教兴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13它是1898年中国最轰动的出版物,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它是(   A.魏源的《海国图志》B.侯德榜的《制碱》C.鲁迅的《狂人日记》D.严复译著的《天演论》14.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他们在下列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进行社会政治改革C.维护清王朝统治D.建设近代化企业15.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A.奖励发明B.废除八股C.精减机构D.裁汰冗员二、非选择题16.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梁启超在《饮水室合集》中写道:“先生(康有为)以为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迫)于教育。”1)康有为对发展教育持什么态度?2此事指什么?哪一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3)综合上述中国近代教育的变革历程,你能得出哪些认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清朝末年的京师大学堂到今天的北京大学,一代代北大人满怀爱国激情,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材料二: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首次提出了义务教育的思想观念,并把义务教育和强迫教育视为同义概念。在欧美各国,义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资本主义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产物,而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材料三:1901年,清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大、中、小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为中国近现代教育体制的形式奠定了基础。1905年,清政府宣布从第二年开始废除科举制,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1)北京大学创办于哪一年?材料一中说北京大学的光荣历史传统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请用史实加以说明。2)科举制始创于何时?请你评价一下科举制度的兴废。3)为什么说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是不可能的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6年,严复对“废科举”如此评价:“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材料二:废除科举后,新式学堂得到蓬勃发展。据统计,1907年,各省共有学堂37888所,学生1024988人;1908年,学堂数达到47995所,学生数1300739人,一年中学堂数增加26.7%,学生数增加26.9%;1909年,学生数达到1626720人,比上年增加25.1%。1)科举制始于何时?在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出现了怎样的变化?2)你是否认同严复对废除科举制的评价?请联系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解析1B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纸。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报纸,被誉为近代中国的百科全书B项符合题意;《民报》19056月创刊后,成为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非商业报纸。排除A项;《晨报》是以梁启超、林长民为主导的政治派系的官方报刊之一,排除C项;民国初年影响巨大的《京报》是由绍飘萍创刊于191810月。排除D项。故选择B2B解析维新变法失败后,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在1905年我国废除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B符合题意,ACD排除。故选B3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设立的新式学府,后于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4D解析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度仍然存在,由于维新变法的失败,科举考试又恢复了八股文,大学堂的学生只有考取科举,才能取得做官的资格。每到科举试期,学生纷纷请假赴考,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清政府迫于形势,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故选D错误,符合题意;AB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5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故C符合题意;北京师范大学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A;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排除B;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排除D。故选C6D【解析】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严复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北京大学演变历史的相关内容,回顾已学知识可知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中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的,属于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百日维新失败后被保留下来,成为是当时中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它的创立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1912年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因此①②③均符合史实。所以答案选D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8B【解析】此题考查中国的近代化探索的相关知识点。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选B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上·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抓住题干提示的时间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就是1860以后,而且内容是学习西方的军事和技术的。所以答案选C考点: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10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化探索的有关知识。《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报刊;《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民报》是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因此①——c ②——b ③——a符合题意,故选D1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国立综合性大学。1898年戊戌变法,京师大学堂在孙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创立,最初校址在北京市景山东街和沙滩(红楼等处。清政府制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京师大学堂分普通学与专门学两类。同时设师范斋和编译局等部门。以后历经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等变故,京师大学堂屡遭摧残,以致停办。所以答案选B12C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相关史实。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以四书五经为教材,八股取士,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清政府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的。故符合题意的答案选择C13D解析严复译著的《天演论》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为维新变法作了舆论宣传,D符合题意;ABC项与介绍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不符,排除。故选择D14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在民族危机和康有为屡次上书的情况下,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所以李鸿章、康有为在进行社会政治改革问题上有分歧,B符合题意;ACD项属于洋务派和维新派的相同看法,排除。故选择B15B解析题目中谈到的是该措施使举人秀才的利益受损,只有科举考试才涉及这部分人的利益,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与材料反映的使举人秀才的利益受损不符,排除。故选B16.(1)主张优先发展教育。2)废科举。商务印书馆。3)先进人物引领教育;社会变革(思想解放)推动教育;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等。解析1)由材料亟于教育,可以得出康有为主张优先发展教育。2)由材料“1906”“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结合所学,可知此事1905年清朝废科举。结合所学,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出版业中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以编印新式教科书为主,为近代教育发展作出了贡献。3)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从康有为的事迹来看,先进人物引领教育;从戊戌变法来看,社会变革推动教育;从废除科举来看,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等。17.(11898年。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也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2)隋朝。评价示例:科举制度在创立前期起了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言之有理即可)3)清朝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因此,没有实行义务教育的条件。解析1)根据所学可得出北京大学创办于戊戌变法期间,即1898年。根据所学可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概括,可得出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也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2)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创立了科举制。评价:根据所学可从积极与消极两个角度概括,如科举制度在创立前期起了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3)综合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从当时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环境、教育基础等方面概括,如清朝末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中国经济十分落后,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等。18.(1)隋朝。明清时期,科举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实行八股取士2)认同。废封建、开阡陌,结束了分封制,确立了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性质。材料反映出,废科举结束了上千年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新式学堂得到迅速发展,学堂中的课程内容得到革新,有利于解放思想、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创立了科举制。根据所学可得出明清时期,科举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知识分子。2)根据所学可得出认同。从材料可以看出,严复用废除井田制来比喻废除科举制,强调废除科举制的影响深远。因此在认识时可从废除科举对培养新式人才、促进思想解放、推动近代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进行理解。

    相关试卷

    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文化教育革新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文化教育革新练习,文件包含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同步练习解析版docx、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同步练习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维新变法运动精品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工业文明大潮中的近代中国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维新变法运动精品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学革命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学革命精品当堂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