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精品课后复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精品课后复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俄国彼得一世改革的内容不包括( )
A.大力发展工商业B.建立海军
C.解放农奴D.发展学校教育
2.17世纪末18世纪初,当资本主义在西欧发展的时候,俄国( )
A.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已有较大发展B.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
C.跟上了西欧近代化的步伐D.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3.关于彼得一世改革作用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打击了农奴制度B.促进了经济发展
C.加强了军事力量D.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地位
4.某男子生于1821年,40岁时,他的农奴身份被国家统一取消,成为法律上的“自由人”,并自己出钱购买了一块“份地”。使他身份发生变化的事件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俄国1861年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D.美国独立战争
5.19世纪60年代美、俄两国都要解决国内的重大问题,其相同的历史任务是( )
A.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为资本主义发展消除障碍
C.避免国家分裂D.反抗殖民压迫
6.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这种“转变”得益于( )
A.农奴制的废除B.十月革命的胜利
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两个五年计划的推行
7.某历史学家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作了这样的主人:“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这位史学家认为这一法令
A.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B.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C.加速了俄国向亚洲扩张 D.使俄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8.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下列选项中与这次改革无关的是( )
A.农民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使俄国摆脱了民族危机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农奴制残余仍大量存在
9.从客观上说,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仍然相当缓慢,其主要原因是这场改革没有改变( )
A.封建生产关系 B.俄国社会性质 C.农奴的法律地位 D.沙皇的专制统治
10.没有革命,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法国、美国
C.日本、俄国 D.法国、俄国
11.下列内容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的是
①俄国1861年改革 ②日本明治维新
③美国独立战争 ④美国内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12.与彼得一世改革相比,俄国1861年改革的特点是( )
A.自上而下的改革B.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改变了社会制度D.增强了俄国的国力
13.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是通过( )
A.彼得一世改革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十二月党人起义D.俄国二月革命
14.关于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相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B.都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C.都废除了农奴制度D.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5.阅读下图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引发这一场景的事件是
A.1861年改革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俄国二月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
16.亚历山大二世、列宁、赫鲁晓夫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们面临当时的社会问题,都进行了改革。下列对他们所领导的改革的评价,准确的一项是( )
A.三次改革都使国家性质发生了变化
B.赫鲁晓夫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C.列宁的改革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材料三 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1)从材料一中归纳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抄录材料原文)
(2)材料二反映的问题是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改革对俄国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地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改革后俄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如何?说明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
19.据英国媒体报道2015年11月24日,土耳其击落一架俄罗斯战机,一时间舆论大哗。其实历史上俄、土早有宿怨。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853年为了与奥斯曼土耳其和英法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俄国与以上国家爆发了战争,史称,克里木战争,结果俄国战败,俄国沙皇自杀,新沙皇继位,进而开启了俄国的改革。请问:“新沙皇”是谁?俄国的改革又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历史上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了东西方交流的道路,促使欧洲人从海洋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寻找黄金。由此开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1904年俄国又与日本发生了日俄战争,结果日本获胜。你认为日本变强进而能获胜的最主要历史原因是1868年日本历史上的哪次历史事件导致的?该事件让日本走上了什么道路。
(4)从俄国和日本变强甚至欧洲人改道海洋寻找黄金的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C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解放农奴是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主持的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故C符合题意;1698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在平息了国内的军事叛乱后,为强化中央集权和巩固农奴制,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军事方面,他建立了一支20万人的正规陆军,并创建了海军舰队,更新装备,严格训练军官。在经济方面,彼得大力发展各类手工工场,实行重商主义,大力发展工商业。文化教育方面,彼得创办了各类各级学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故排除ABD。故选C。
2.B
【解析】
据所学知识,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前俄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盛行农奴制,社会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工商业发展缓慢。至1861年通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俄国才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故B选项正确,排除ACD选项。
3.A
【解析】
据所学知识,1689年,彼得一世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的改革。可以看出,彼得一世的改革是在加强农奴制基础上实行的,俄国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这决定了俄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故A选项符合题意,排除BCD选项。
4.B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资本主义的扩张考点的掌握。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市“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快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5.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内战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理解,此题属于比较题.美国内战的一个原因就是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和南方种植园经济的矛盾,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而南方的种植园经济采用的是奴隶制,于是产生了矛盾,内战爆发,俄国1861年改革是由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受到了劳动力的障碍,俄国资本主义需要大量自由的劳动力,而俄国当时是农奴制,所以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因此两者的共同点是B。
6.A
【解析】
十月革命在191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排除B;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排除;,两个五年计划是1928年~1937年,排除D;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所以答案选A。
7.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材料意思是农民摆脱地主,成为自由民,直接入题的只有B答案。所以答案选B。
8.B
【解析】
本题考查俄国农奴制改革。
A项,1861年,面对严重的农奴制危机,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故A项与改革有关。
B项,民族危机主要指由于外国的侵略使本国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当时的俄国面对的主要是农奴制带来的国内危机,并没有遭遇到民族危机。故B项与改革无关。
C项,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故C项与改革有关。
D项,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时其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这就注定了这场改革的不彻底性。改革后农奴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高价赎买,这加深了对农奴的剥削,使得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故D项与改革有关。
本题要求选择与改革无关的一项。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9.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仍然相当缓慢。因为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沙皇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所以,改革后沙皇代表的贵族地主统治没有动摇。只有选项D正确,故选D。
10.C
【解析】
本题考查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式。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大致有两种方式,一是改革:如俄国、日本;二是革命,如:英国、法国、美国。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通过改革,两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选C。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11.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③美国独立战争和④美国内战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美国的诞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美国南北战争·北方的胜利;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俄国废除农奴制,日本明治维新
12.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世纪末期,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军事实力,为沙皇俄国进一步扩张创造了条件。l861年俄国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解放了劳动力,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彼得一世改革相比,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变了社会性质,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故正确答案为C。ABD均是两次改革的相同之处,故选C。
13.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随着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封建农奴制越来越成为阻碍,农奴你生活困苦,暴动连连,沙皇亚利山大二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于1861年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B项符合题意;彼得一世的改革强化了农奴制,A项不符合题意;十二月党人起义是1825年12月俄国反沙皇专制制度的起义,C项不符合题意;俄国二月革命是1917年推翻沙皇统治的革命,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14.A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都是沙皇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革时国家都很落后;都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都促进了本国发展。故A符合题意;俄国的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加强了沙皇的统治,并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改变了社会性质,B不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C不符合题意;彼得一世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1861 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C
【解析】
材料中人物声称“沙皇下台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C正确;1861年改革虽然废除了农奴制,但沙皇专制统治并未动摇,A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争夺殖民地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与题不符。B错误;十月革命爆发时沙皇已经被二月革命推翻,十月革命推翻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D错误。综上故选C。
16.D
【解析】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排除AC;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排除B。故选D。
17.(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农奴的反抗斗争。
(2)在农奴制度下,地主不关心生产技术的改进,农奴制度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材料三中的观点认为这场改革是顺应了历史潮流的改革,充分肯定了其正确性,是实事求是的。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进行归纳即可。
(2)材料“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体现的是俄国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需要从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可知材料三是对农奴制改革持肯定的态度。
18.(1)为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状态:农民负担加重了,农民十分不满。实质: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解析】
(1)根据材料“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为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2)根据材料“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后俄国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同时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状态:根据材料“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可知,改革后农民负担加重了,农民十分不满。实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厚颜无耻的一场掠夺。
(4)结合所学知识,从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分析其积极影响;从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分析其局限性。
19.(1)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2)新航路开辟
(3)明治维新,资本主义道路
(4)改革是强国之路,勇于变革和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根据关键信息“1853年”、“俄国”,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853年英俄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成为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之一,新沙皇是亚历山大二世;,面对严重的危机,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历史上成为农奴制改革,或者1861年改革。故答案分别为: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2)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新航路开辟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5世纪,追求财富的欧洲人梦想去东方发财,奥斯曼土耳其阻碍了东西方交流的道路,促使欧洲人从海洋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寻找黄金。故答案为新航路开辟。
(3)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明治维新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868年,日本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史称“明治维新”;通过明治维新,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故答案分别为明治维新,资本主义道路。
(4)本问属于开放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分析能力。只要结合俄国农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去分析,言之有理即可,俄国和日本通过实行资产阶级改革,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改革是强国之路,勇于变革和创新。如:改革是强国之路,勇于变革和创新等。
考点: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步入近代、无产阶级的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彼得一世被尊称为“彼得大帝”,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复习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彼得一世被尊称为“彼得大帝”,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精品巩固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