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学6.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展开它们去哪里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
科学探究目标:
1、 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 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 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科学态度目标:
1、 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 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教具:
为学生准备装水的透明的杯子,透明的小玻璃杯盒、放大镜、搅拌棒、勺子、食用盐、红糖(块状)、小石子、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 教学导入,聚焦问题
1、 问题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都有哪些特征呢?
(2) 生活中我们离不开水,谁能说一说水有什么用处?
(3) 水还有一个本领,可以加很多东西进去,比如妈妈做汤时会放一些作料在水中,使汤更加鲜美。类似的情况你们还见过哪些?在哪里见过?
2、 聚焦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用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会发生什么变化?食用盐、红糖和小石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二、 学习新课,探究发现
- 描述并记录现象
(1) 老师为每一组都准备了这三样物品,请你们认真仔细地观察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指导放大镜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先观察物体原始特征,为稍后对放入水中前后的对比观察做好准备
(2) 师:要想看到它们放到水中是什么样子的你打算怎么做?
(3) 学生小组实验观察并做好记录。
(4) 教师巡视和指导
- 研讨交流、达成共识
(1) 把食用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2) 盐红糖放入水中后,真的消失了吗?
三、 扩展延伸
把一勺食用油倒入水中,观察一下,出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想法?
四、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谁愿意来谈一谈?
五、课后作业
课堂伊始,大家说几个能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现在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会溶解在水里?哪些不会溶解?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学到的方法试一试,下一堂跟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6.它们去哪里了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6.它们去哪里了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下册6.它们去哪里了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