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名师教案
- 10《小石潭记》第一课时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10《小石潭记》第二课时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11《核舟记》第二课时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12《诗经》二首(第一课时·关雎) 名师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 12《诗经》二首(第二课时·蒹葭) 名师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自学指导——预习与交流,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 核 舟 记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优秀、勤劳、聪明灵巧,他们创造了光辉灿烂、令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其中那源远流长、久盛不衰的手工雕刻艺术令人叹为观止。今天我们将学习的《核舟记》就向我们展示了数百年前我国民间艺人精妙绝伦的雕刻技艺。1.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句式。2.学习掌握本文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3.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究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4.文章生动地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和独特的才华,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学习本文,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995年《文汇报》上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惊现宁波。消息传出后,文物界、收藏界纷至沓来。据专家鉴定,这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今天,我们有幸一睹其芳容,让我们一同走进魏学洢的《核舟记》去开开眼界。(板书课题)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教师范读课文,正音。罔(wǎng) 贻(yí) 有奇(jī)箬篷(ruò) 石青糁之(sǎn) 髯(rán)衣褶(zhě) 袒胸(tǎn) 黍(shǔ)矫首(jiǎo) 篆章(zhuàn) 壬戌(rén xū)教师范读,或听朗读音频。要求学生注意朗读节奏,整体感知大意。2.词语积累。(1)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2)一词多义。奇为而之其3.作者介绍。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人,著有《茅檐集》。《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1.自学课文,理解字词,疏通文意。(1)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2)圈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字、词、句。2.小组合作,翻译课文。(1)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2)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3)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现象。四、拓展延伸联系课文,探究古汉语中数词的使用与现代汉语的差异。1.找出文中的数词并分析其特点。【交流点拨】(1)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2)左右各四,共八扇。(3)船头坐三人。(4)舟尾横卧一楫。(5)为字共三十有四……由此可见,古汉语中一般情况下,数词可直接修饰名词,也就是说,数词+名词。而现代汉语中则有较严格的数词+量词+名词形式。2.说说文言文数词的翻译规律并解释文中出现的数词。【交流点拨】文言文中数量词翻译时:(1)省略的量词应补出。(2)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一(幅)手卷 一(个)人一(张)桌 一(把)椅一(把)扇 一(块)抚尺篆章一(枚) 一(只)舟为人五(个) 为窗八(扇)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题解,疏通文意,内容分析,问题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八年级下册(2018)11 *核舟记/魏学洢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核舟记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用图片,导入新课,结合注释,扫清障碍,角色扮演,深度探究,背诵积累,收束下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