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观察土壤,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土壤的功能和养护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2 土壤教材分析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观察(识别)、说明(鉴别)。土壤剖面形态:层次和特征的描述。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母质(风化壳)、生物、气候、地形、时间、水文、人类活动。 学情分析可要求学生采集图样,为观察土壤做准备。[来源:Zxxk.Com] 教学目标(一)区域认知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二)综合思维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三)地理实践力识别土壤类型。(四)人地协调观从养护的角度,理解保护土壤的措施。 教学重点土壤的功能和养护。[来源:Z&xx&k.Com]教学难点[来源:学_科_网Z_X_X_K]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教学方法启发式,师生互动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本引言导入,将学生带入地理学习情境。提出问题,从而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探究一 观察土壤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问题:什么是土壤?如何描述土壤特征?结合学生带的图样,描述家乡土壤的特点。2.学生阅读课本P88、P89正文与图5.18,独立思考并试着解决上述问题。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同学之间质疑、补充。4.教师结合课件,进行总结。教师强调:土壤颜色是土壤的重要特征,根据颜色命名土壤是土壤重要的命名法则。华北地区的土壤是用黄色命名,南方地区的土壤是用红色命名,四川盆地的土壤用紫色命名,北方地区的土壤用黑色和黄色命名。 (过渡)成土母质是地表岩石经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形成的松散碎屑,物理性质改变,形成疏松的风化物。是形成土壤的基本的原始物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接下来,学习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探究二 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学生活动:阅读课本P91、p92的全部内容,推测土壤使如何形成的?2.教师结合黑土的相关资料,利用形成因素来分析土壤的形成。3.师生互动完成P92活动。 (过渡)土壤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探究三 土壤的功能和养护1.教师课件展示下列问题:土壤的功能有哪些?如何养护土壤?2.学生阅读课本P92、P93、P94全部内容,独立思考并试着解决上述问题。3.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同学之间质疑、补充。[来源:学。科。网Z。X。X。K]4.教师结合课件,进行总结。强调:受土壤影响最大的经济活动是农业。秸秆还田,免耕、少耕和休耕有利于保护土壤,恢复肥力。“保护性耕作法”是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有利于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增加大气湿度;在作物收割后,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或者将庄稼根茬留在田地过冬,减少了风力对土壤的侵蚀,减轻荒漠化危害。 (三)课堂小结 土壤是生物生长的基质。土壤形成过程漫长,人类能改造土壤,合理利用土壤,能实现人地和谐。 作业布置有关土壤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C.陡峭的山坡很难发育成深厚的土壤 D.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风化壳逐渐加厚2. 下列关于土壤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①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为动物提供营养来源 ③能够蓄水、保水 ④为微生物提供生存场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土壤由水分、空气、矿物、有机质组成。下表中的土壤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成分表。土壤水分空气矿物有机质a30%20%49%1%b25%30%37%8%c35%15%47%3%3.表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 )A.黑土、水稻土、红壤 B.红壤、黑土、水稻土C.水稻土、黑土、红壤 D.红壤、水稻土、黑土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1.家乡图样着手,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2.图像与视频内容信息量丰富,素材选取恰当。3.部分总结不到位,课堂简洁性不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新课导入,新课讲解,合作探究一,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土壤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精品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