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7课时 练习课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 第8课时 简便计算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第1课时 小数的意义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第2课时 小数的顺位顺序表教案 教案 4 次下载
- 第3课时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案 教案 5 次下载
单元教学计划4教案
展开第4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与单位换算以及小数的近似数。这是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以及学习了分数,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学时要注意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学情分析
1.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认识和学习过程提供了现实基础,也为教学提供了方便。因此,通过实际感知,切身感悟、小组讨论等方式,可以使学生逐步培养数感,促进对小数的认识和理解。
2.教学中应注重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通过类比、类推加强理解。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正确读、写小数。
2.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会正确比较小数的大小。
3.理解和掌握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进行与小数有关的单位换算。
4.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会按要求正确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经历小数的发现和认识过程,体验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和通过迁移、类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刻苦钻研、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质。
2.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接受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
3.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法与学法
1.从感性认识人手,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测量、进行口算等手段,使学生体会小数是根据实际测量和计算的需要面产生的,使学生了解学习小数的目的。
2.抓住分数与小数的联系,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比较类推理解小数的意义。将已经学过的一些自然数的知识,规律迁移到小数中来。进行抽象、概括,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进率以及读、写法等知识。
3.应用对比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积极地解决问题、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有效地学习小数的性质。
4.运用迁移的方法,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教学时先复习整数大小比较的方法,然后从感性认识人手,了解数位相同的小数怎样比较大小之后,将新旧知识衔接,整理纳出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5.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来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课时安排
本单元建议用12课时安排教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