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展开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2、会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第2课时
教具准备:钩码若干、支架、带有刻度的杠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如图,是两名同学玩跷跷板的情况,请同学们思考;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能玩跷跷板吗?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
大钩码代表大人,小钩码代表小孩,老师台上操作,发现杠杆不平衡。
1.提出问题
(1)问题:大人和小孩怎样才能玩跷跷板?(学生上台操作,模拟跷跷板玩的过程。)
(2)通过学生操作,看到,大钩码(大人)往支点移动后杠杆重新平衡,同学们想想,这是改变的什么?(力臂)引入:是不是这个力与力臂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3)规定杠杆上的五个要素(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揭示本节课研究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F1、 F2、 l1、 l2之间有什么关系?
2.猜想
提问学生
学生可能猜想:①F1+ L1= F2+ L2
②F1-L1= F2- L2
③F1·L1= F2· L2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3.实验步骤:
师:好,相信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猜想,那么,我们就用实验来证明它到底对不对。实验证明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具体实验步骤。(课件出示步骤)
(1)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处可提问: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让学生尽可能思考回答,然后老师演示操作,对比杠杆斜着平衡与杠杆水平平衡,发现:当斜着平衡时候找力臂麻烦,而水平平衡时,力臂在杠杆上,方便。)
(2)杠杆两端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水平平衡。将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记录表格中。
(3)改变阻力和阻力臂的大小,相应调节动力和动力臂的大小,再做几次实验。
(4)分析数据,找出F1、 F2、 l1、 l2的关系。
(5)实验记录 ,分析得出结论。
4.进行实验
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后,任意选择三组,请组中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影到屏幕上。
将三组中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讨论可得到什么结论 ( 杠杆平衡的条件 ) 。
教师可提出各种猜想,加减乘除关系都可。
可能有学生得到其他关系式,但不适合所有数据,因此它不是杠杆平衡条件。
5.分析论证
F1·L1= F2· L2
三、课堂练习
四、板书
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提出问题:F1、 F2、 l1、 l2之间有什么关系?
2.猜想:
3.实验步骤:
4.实验结论:F1·L1= F2· L2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练习,教学小结,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共6页。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