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22版初中政治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同步练习(含解析)
- 02-第五单元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试卷 1 次下载
- 03-第五单元 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试卷 0 次下载
- 01-第六单元 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 试卷 0 次下载
- 02-第六单元 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试卷 0 次下载
- 03-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试卷 0 次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化学变化中不能实现的变化是,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在反应2CO+O2 2CO2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 ( )A.2∶1∶2 B.56∶32∶88C.28∶32∶44 D.1∶1∶22.(2021山东潍坊昌乐一中期中)AgNO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AgNO3见光分解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SO2 B.NH3 C.CO2 D.NO23.化学变化中不能实现的变化是 ( )A.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B.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C.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D.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4.(2020天津中考)现将20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 g C和11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 ( )A.20∶11 B.20∶7 C.5∶4 D.16∶115.(2020山西中考)碳酸氢铵区别于其他氮肥的重要特点是在常温下就能闻到强烈的氨味,其反应原理是:NH4HCO3 NH3↑+CO2↑+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化学式是 ( )A.H2O B.H2 C.CO D.N2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2X+Y 2Z的叙述,错误的是 ( )A.Z一定是化合物B.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为2∶1∶2C.若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D.若a g X完全反应生成b g Z,则同时消耗(b-a)g Y7.(2021河南郑州三中期中)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分子的种类 ⑦原子的质子数A.只有②④⑤⑥ B.只有①④⑥C.只有①③④⑦ D.只有①③⑤8.图5-4-1表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依据图5-4-1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4-1A.甲物质由5个原子构成B.化学变化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不变C.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9.(2021独家原创试题)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500 g凉水煮沸变成500 g沸水及水蒸气B.20 g冰融化成20 g水C.18 g水通电分解为16 g氧气和2 g氢气D.2 g水蒸气在玻璃片上冷凝成2 g水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H2O2H2O+O2↑ B.C+O2CO2↑C.4P+5O22P2O5 D.4Fe+3O22Fe2O311.(2020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6824反应后质量/g1x1615A.上表中x的值是0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4∶1112.(2021重庆市实验中学第三次月考)如图5-4-2表示的是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在受热过程中各物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5-4-2A.a是氯酸钾 B.b是氧气C.d是二氧化锰 D.t1 min时反应开始13.(2021上海松江期末)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Mg+O2 MgO2B.2Mg+O2 2MgOC.2Mg+O2 MgOD.2Mg+O2 2MgO14.(2021天津河北二模)在化学反应A+2B C+2D中,已知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1,当16 g 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44 g C,则生成D的质量是 ( )A.9 g B.18 g C.36 g D.48 g15.将25 g甲物质、5 g乙物质、10 g丙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反应。经分析,充分反应后混合物中含10 g甲和21 g丙,还有一种新物质丁。若已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并用a、b、c、d分别表示它们的化学式,则它们之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A.a+bc+d B.a+2b2c+dC.2a+b2c+d D.2a+bc+2d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6.(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期中)请按下列要求各写出一个化学方程式。(1)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 (2)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 17.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三种小球分别代表氢原子、氧原子和氮原子。(1)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如图5-4-3所示:图5-4-3①从微观角度看,B中每个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 ②从宏观角度看,图5-4-3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2)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发生化学反应生成E和F,其微观示意图如图5-4-4所示:图5-4-4若F为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F的化学式为 ,该反应中生成的E和F的质量比为 。 18.(2020福建中考)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1)①图5-4-5为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图5-4-5②图5-4-6为氧原子结构示意图,x的数值为 。在化学变化中,氧原子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O图5-4-6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5-4-7①所表示的微粒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 ②处的微粒是 (填化学式)。 (3)道尔顿原子学说的部分观点如下:①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③同种元素的所有原子的质量完全相同。现代科学证实以上观点均不确切,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简要说明: 。 19.(2019广西北部湾四市同城中考)“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2)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如图5-4-8是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微观模拟图,请在B方框中画出相应的粒子图形。图5-4-8(3)我国科学家研究高效催化剂能使CO和H2O在120 ℃下发生反应,生成H2和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20.(2019四川达州一中第三次月考)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时,我们曾经做了如图5-4-9所示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Na2CO3+2HCl2NaCl+CO2↑+H2O)。图5-4-9(1)甲中反应后天平的指针 (填“偏左”“偏右”或“居中”),原因是 。该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填“符合”或“不符合”)。 (2)乙中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填“前一种”或“后一种”)。 (3)由以上实验可知,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必须在 中进行。 四、计算题(每题3分,共9分)21.(2021安徽阜阳临泉三中第三次月考)将8.1 g氧化锌固体放入足量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可生成硫酸锌多少克?(提示:ZnO+H2SO4 ZnSO4+H2O) 22.(2019贵州贵阳中考,36,★☆☆)钛(Ti)被誉为21世纪的“明星金属”,我国深海探测器“蛟龙”号的耐压球壳由钛合金制造。工业上生产钛的化学方程式为4Na+TiCl4 Ti+4NaCl。现消耗46吨钠,可生产钛的质量为多少?23.(2019湖南长沙中考,48,★☆☆)为了测定某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称取10 g石灰石样品,反复灼烧至质量不再改变,称量剩余固体质量为6.7 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CaO+CO2↑,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请计算:(1)反应生成的CO2的质量为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答案 B 化学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应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在题给反应中,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为[2×(12+16)]∶(16×2)∶[2×(12+16×2)]=56∶32∶88。2.答案 D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AgNO3中不含有硫元素、氢元素和碳元素,因此反应后不可能生成SO2、NH3和CO2。3.答案 C 化学变化可以把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把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如3O22O3,故A、D不符合题意;化学变化可以把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如由KClO3分解生成KCl和O2的过程中离子发生了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会发生改变,故C符合题意。4.答案 B 将20 g A和足量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16 g C和11 g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6 g+11 g-20 g=7 g,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20 g∶7 g=20∶7。故选B。5.答案 A 由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可知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O。故选A。6.答案 C X和Y化合生成Z,则Z中含有X和Y中的元素,所以Z一定是化合物,A项正确;在反应中X、Y、Z三种物质的粒子数目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B项正确;参加反应的X和Y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Z的质量,但X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不等于Z的相对分子质量,C项错误、D项正确。7.答案 C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不变,元素的种类不变,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因此,①③④⑦肯定不变,故选C。8.答案 C 由图可知,甲物质的一个分子由5个原子构成,A错误;反应前后硅元素的化合价改变,B错误;反应前后元素质量不变,甲、丙物质中不含氢元素,则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和生成的丁中氢元素的质量相等,C正确;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2,D错误。9.答案 C 凉水煮沸、冰融化、水蒸气冷凝都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水通电分解是化学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C。10.答案 C 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A错误;碳燃烧的反应中反应物里有气体,生成的二氧化碳后不标气体符号,B错误;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生成物是Fe3O4,不是Fe2O3,D错误。11.答案 D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26+8+2+4=1+x+16+15,则x=8,A错误。反应后甲物质质量减少,是反应物;丙、丁物质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错误。反应前后乙物质的质量没有改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C错误。反应生成了14 g丙、11 g丁,质量比为14∶11,D正确。12.答案 B 氯酸钾在达到一定温度后分解,在反应中质量逐渐减少,最后完全反应,质量为零,a是氯酸钾,A正确;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在氯酸钾分解的过程中,氧气、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多,反应结束,质量不再改变,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49∶96,所以b是氯化钾,c是氧气,B错误;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d是二氧化锰,C正确;t1 min时,氯酸钾的质量开始减少,生成物氯化钾和氧气的质量开始增加,可知t1 min时反应开始,D正确。13.答案 D A项,氧化镁的化学式错误;B项,反应条件应该是点燃;C项,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14.答案 C 设B和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a、11a,生成44 g C需要B的质量为x,则 A+ 2B C+2D 2×8a 11a x 44 g=x=64 g则生成D的质量为16 g+64 g-44 g=36 g,故选C。答案 D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丁的质量为(25 g+5 g+10 g)-(10 g+21 g)=9 g;反应生成丙的质量为21 g-10 g=11 g,反应消耗甲、乙的质量分别为25 g-10 g=15 g、5 g-0 g=5 g。反应中甲、乙、丙、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1∶2,所以D正确。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16.答案 (1)2H2+O2 2H2O(2)Cu2(OH)2CO3 2CuO+H2O+CO2↑解析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2)注意标注反应条件、气体符号及配平。17.答案 (1)①4 ②CD (2)N2 27∶14解析 (1)①B中的分子是一种化合物分子,每个分子是由三个氢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的。②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故表示混合物的是C和D。(2)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氮气,化学式为N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 6H2O+2N2,E与F的质量比即生成的水与氮气的质量比,为(6×18)∶(2×28)=108∶56=27∶14。18.答案 (1)①28.09 ②8 得到(2)①1∶4∶1 ②H2O(3)①原子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或“②物质也可以由分子或离子构成”“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若中子数不同,则质量也不同”等其他合理答案)解析 (1)①根据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8.09。②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每层上的电子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2+6=8;氧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多于4个,易得到2个电子形成氧离子。(2)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甲醇和另一种物质。①甲醇(CH3OH)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4∶1。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改变可知,每个未知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所以其化学式为H2O。(3)①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②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锌等金属单质;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还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③同种元素的原子,若中子数不同,则质量也不同。19.答案 (1)离子 氧分子 (2) (3)CO+H2OH2+CO2解析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每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B中的粒子为。(3)该反应的反应物是H2O和CO,生成物是H2和CO2,反应条件是高效催化剂和120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H2+CO2。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21.答案 (1)偏右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 符合 (2)隔热,防止锥形瓶底部炸裂 4P+5O22P2O5 后一种 (3)密闭容器解析 (1)因为甲中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使装置质量减轻,所以指针偏右;一切化学变化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2)乙中锥形瓶底预先放层细沙的原因是隔热,防止锥形瓶底部炸裂,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后一种结论正确。(3)用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四、计算题(每题3分,共9分)22.答案 解:设可生成ZnSO4的质量为x。ZnO+H2SO4 ZnSO4+H2O81 1618.1 g x=解得:x=16.1 g答:可生成ZnSO4 16.1 g。解析 利用氧化锌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即可。22.答案 解:设可生产钛的质量为x。4Na+TiCl4 Ti+4NaCl92 4846 t x92∶48=46 t∶xx=24 t答:可生产钛的质量为24 t。解析 根据消耗钠的质量以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求算钛的质量。23.答案 (1)3.3(2)解: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CaCO3CaO+ CO2↑100 44x 3.3 g=x=7.5 g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答: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解析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10 g-6.7 g=3.3 g;(2)根据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求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文件包含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基础过关-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优滚动检测卷人教版原卷版doc、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基础过关-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优滚动检测卷人教版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综合培优-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优滚动检测卷人教版原卷版doc、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综合培优-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单元双优滚动检测卷人教版解析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综合与测试精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