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下列关于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飞行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B. 会飞行的都是鸟类
C. 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 D. 能飞行的动物都是依靠翅
2. 人体若遇到意外发生了骨折,对骨的愈合和修复起主要作用的是( )
A. 骨密质 B. 骨松质 C. 骨膜内成骨细胞 D. 骨骺端软骨层细胞
3. 人的一块骨骼肌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因为( )
A. 一块骨骼肌能独立完成人体的某个动作
B. 骨骼肌两端的肌腱附着在相邻的两块或以上的骨上
C. 每块骨骼肌都是由结缔组织、肌肉组织以及分布其中的神经、血管按照一定次序联合成,具有收缩功能
D. 骨骼肌广泛分布于人体
4. 下列有关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小狗会做算术题的行为,属于后天学习行为
B.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会的,通过遗传、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本能行为
C. 大猩猩叠起箱子取高处的食物,属于先天性行为
D.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
5.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
A. 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发生争斗 B. 黄鼬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臭气”
C. 螳螂捕蝉 D. 螃蟹举起鳌钳反击天敌的进攻
6. 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法布尔用放大镜观察各种昆虫并如实记录 B. 用摄像机拍摄狮群的生活
C. 用望远镜研究乌类的飞行 D. 弗里施用颜色卡片研究蜜蜂的色觉
7. 动物作为消费者可从外界摄取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其消化分解.这种现象反映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种作用( )
A. 维持生态平衡 B. 促进物质循环 C. 帮助植物传粉 D. 传播植物种子
8. 生物圈中生物物种的灭绝是个漫长的自然过程,但20世纪后期以来,动物物种的灭绝速度逐渐加快,你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自然界的弱肉强食 B. 自然灾害
C. 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D. 动物瘟疫
9. 下列微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
A. 衣原体 B. 蓝细菌 C. 流感病毒 D. 酵母菌
10. 关于霉菌,叙述错误的是( )
A. 霉菌和动植物一样,也属于真核生物
B. 青霉、曲霉是多细胞真菌
C. 夏天受潮的粮食长毛,这些霉菌是由芽孢发育而来
D. 霉菌和蘑菇一样,都由大量菌丝构成
11. 下列关于细菌、真菌与人类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烷菌产生沼气,可用于人类生产生活
B. 足癣是传染性皮肤病,由细菌感染引起
C. 豆科植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因为豆科植物根中有与其共生的根瘤菌
D. 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
12. 下列有关人的生殖和发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女性的生殖系统中,能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分别是卵巢和子宫
B. 在人体生殖发育中,完成受精过程是在输卵管
C. 胚胎发育早期所需要的营养来自胎盘
D. 青春期时出现遗精或月经现象是一种非常倒霉的现象
13. 下列关于动物生殖发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萤火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
B. 青蛙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卵生
C. 蜘蛛有外骨骼发育,需要蜕皮
D. 只有受精的鸟卵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孵出雏鸟
14. 厦门植物园引进了一种稀有花卉,短时间内将其大量繁殖的理想方法是( )
A. 扦插 B. 嫁接 C. 种子繁殖 D. 组织培养
15. 在一棵树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说明( )
A. 遗传是普遍存在的 B. 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 进化是普遍存在的 D. 选择是普遍存在的
16. 下列关于基因、DNA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 )
A. 染色体由DNA和基因组成 B. 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包含一个基因
C. 基因是DNA分子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D. DNA和染色体指同一种物质
17. 某人是白化病(为隐性性状),下面哪一项不可能是其父母的基因组成( )
A. 父AA、母Aa B. 父Aa、母Aa C. 父aa、母Aa D. 父Aa、母aa
18. 一对夫妇生育男孩时,形成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 )
A. 22条+X、22条+X B. 22条+Y、22条+Y C. 22条+X、22条+Y D. 22条+Y、22条+X
19. 下列关于基因型、表现型与环境三者之间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B.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C.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 若环境相同,则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相同
20.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非遗传病不是由遗传物质引起的
B. 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C. 家族性疾病是遗传病,非家族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D. 白化病、血友病、艾滋病都是遗传病
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0分)
21. 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两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1)该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______。
(2)实验方案中分成甲乙两组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的原因是______,本实验若想成功还需提供______环境。
(4)实验前小组内部又进行了一次讨论,觉得方案1和方案2都不能更好的说明问题,你认为原因是______。
(5)于是,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方案3,请你补充完整。
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
对照组:甲组______;
实验组:乙组______。
(6)若按方案3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的结论,那么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应该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0分)
22. 仔细看图并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当你手提重物时,肌肉容易感觉到酸痛,是因为肌肉①处于______状态,肌肉②处于______状态。
(2)人体运动大多数是通过骨的杠杆运动表现出来的。例如A图的屈肘运动,是以______为杠杆,以______为支点,以______为动力形成的,运动所消耗的能量来自肌细胞内______。
23. 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食物网中有食物链______条,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
(2)图中所有的动物可统称为______。
(3)图中兔与鼠是______关系,若大量捕杀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______,说出你的理由______。
24. 如图是昆虫、青蛙的个体发育过程及鸡卵的结构,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1所示的蝗虫的发育过程为______发育,蛾的发育过程为______发育。
(2)图2所示的青蛙发育过程中,幼体主要是用______呼吸。
(3)在如图3所示的鸡卵结构中,将来发育成雏鸡的是______(填标号及结构名称)。
25. 如图是一个家族系谱图。家族中的遗传病与A、a基因有关,且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7为患病男孩,其父母表现正常,7的基因组成是______,4的基因组成是______,8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2)从理论上推算,3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______。
(3)若3和4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概率为______,该女孩患病的概率为______。
(4)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8和10虽然表现正常,但不能结婚,主要原因是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AB、能够飞行的动物有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类,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AB错误;
C、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C正确;
D、不是动物飞行都是鼓翼飞行,如蝙蝠靠皮质膜飞行,D错误。
故选:C。
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如鸟类、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如蚯蚓、游泳等方式。
关键点:会飞行的动物不一定都是鸟类。
2.【答案】C
【解析】
解: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
故选:C。
骨膜的结构和作用。骨膜内有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
把握骨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答案】C
【解析】
解: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叫做器官,例如人的脑、心脏、肺、肝脏等都是器官,器官一般由四种组织构成,但往往以某种组织为主。每块骨骼肌都是由肌腱部分的结缔组织、肌腹部分的肌肉组织以及分布其中的神经、血管等按一定次序联合而成,并且具有收缩的功能,符合器官的概念。
故选:C。
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的两端是白色的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肌腱分别附着在邻近的两块骨上,中间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细胞组成,肌腹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骨骼肌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
此题考查了骨骼肌是器官的原因。
4.【答案】C
【解析】
解:A、小狗表演的算算术的行为,属后天学习行为,正确;
B、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本能,生来就会,不需后天学习,正确;
C、大猩猩叠起箱子取高处食物,属后天性行为,而不是先天性行为,错误;
D、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正确。
故选:C。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特点。
5.【答案】A
【解析】
解:A、两只狗为争夺一块骨头而争斗,属于攻击行为;A符合题意;
B、黄鼬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臭气”,属于防御行为。B不符合题意;
C、螳螂捕蝉属于捕食行为,C不符合题意;
D、螃蟹举起鳌钳反击天敌的进攻,属于防御行为。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动物的攻击行为是指同种个体之间所发生的攻击或战斗。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抢占巢区、领域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攻击行为概念、特点。
6.【答案】D
【解析】
解: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否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选项A、B、C均没有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均属于观察;选项D用比色卡的方法研究蜜蜂的色觉,属于实验法,实验变量是颜色。
故选:D。
此题考查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关系。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区别: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观察法没有。
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
7.【答案】B
【解析】
解: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选:B。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思考解答
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8.【答案】C
【解析】
解: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2、滥捕乱杀、乱砍乱伐;
3、外来生物入侵。
其中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主要原因,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使生物失去了生存的家园,生物多样性会迅速丧失。
故选:C。
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其中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这包括: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栖息地缩小和破坏已成为我国一些动物数量减少、分布区面积缩小、濒临灭绝的最重要原因;掠夺式的开发利用,例如:滥捕乱杀和滥采乱伐使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外来物种的引入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农、林、渔、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化和城市的发展,全球气候变化等。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人为因素是加快物种灭绝的重要原因。
9.【答案】C
【解析】
解:ABD、衣原体、蓝细菌、酵母菌,都有细胞结构;
C、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所以微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流感病毒。
故选:C。
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体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10.【答案】C
【解析】
解:A、霉菌属于多细胞的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动植物细胞内也有真正的细胞核,所以霉菌和动植物一样,也属于真核生物,A正确;
B、青霉、曲霉是多细胞真菌,B正确;
C、霉菌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体构成的,营养菌丝深入营养物质内吸收营养,直立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顶端产生孢子囊,孢子囊内有大量的孢子,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这样的繁殖方式叫做孢子生殖。所以夏天受潮的粮食长毛,这些霉菌是由孢子发育而来,C错误;
D、霉菌和蘑菇是多细胞真菌,都由大量菌丝构成,D正确。
故选:C。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酵母菌是单细胞个体,可能有的同学看到了连在一起的酵母菌,但他们还是独立生活的。形态卵形,是单细胞的真菌;青霉、曲霉是由菌丝构成的多细胞个体,有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真菌的特征,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
11.【答案】B
【解析】
解:A、甲烷菌等细菌通过发酵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可以燃烧,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A正确;
B、有的真菌等微生物寄生在生物体内,使生物患病,如臂癣、足癣等皮肤病是由真菌引起的,B错误;
C、大豆、花生等属于豆科植物,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植物共生,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从而使得植物生长良好,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C正确;
D、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制作中应用广泛,如制作豆酱、腐乳等食品离不开霉菌,D正确。
故选:B。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制啤酒等要用到酵母菌,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等。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发酵技术,关键是掌握细菌、真菌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2.【答案】B
【解析】
解:A、在女性生殖系统中,既能产生卵细胞又能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是卵巢,错误。
B、受精的过程:精子进入阴道,缓缓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所以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在输卵管。正确。
C、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受精卵一经形成,就开始进行细胞分裂,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错误。
D、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在生理上也有一定的变化,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是正常生理现象,错误。
故选:B。
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
人体生殖发育的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熟练掌握。
13.【答案】A
【解析】
解:A、萤火虫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A错误。
B、青蛙的生殖方式是体外受精,卵生,B正确;
C、蜘蛛有外骨骼发育需要蜕皮,C正确;
D、只有受精的鸟卵在合适的条件下才能孵出雏鸟,D正确。
故选:A。
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两栖动物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及昆虫的发育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D
【解析】
解: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另外,该技术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所以,要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的繁殖,比较理想的办法就是组织培养。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
组织培养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组织培养的过程和优点掌握.
15.【答案】B
【解析】
解: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句话是说不同的叶子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体现了变异的普遍性。
故选:B。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本题主要考察对遗传和变异的定义的理解,注意区分:遗传是相同点,变异是不同点
16.【答案】C
【解析】
解:A、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A错误;
B、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错误;
C、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C正确;
D、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错误。
故选:C。
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
17.【答案】A
【解析】
解:控制白化病的一对隐性基因(aa),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由此判断父母的基因中都包含隐性基因(a)。因此父母不可能出现AA,如果父亲是AA,母亲是Aa的话,孩子基因组成中肯定有A这种显性基因,孩子不可能是白化病。
故选:A。
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两个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表现的是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只有控制性状的一对基因全部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能表现出来。
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18.【答案】D
【解析】
解: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这说明男女的性别在受精卵形成时就已确定。因此,一对夫妇生育男孩时,形成受精卵的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22条+Y、22条+X。
故选:D。
人体每个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包括22对常染色体和一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包括:X染色体和Y染色体。含有一对X染色体的受精卵发育成女性,而具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者则发育成男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性别遗传的过程。
19.【答案】B
【解析】
解:A、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A正确;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如同卵双胞胎,哥哥在野外工作较黑,弟弟在室内工作较白,B不正确;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双眼皮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C正确;
D、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若环境相同,则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现型相同,D正确。
故选:B。
基因型是指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它反映生物体的遗传构成,即从双亲获得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生物体的表现型是由基因型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决定。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20.【答案】A
【解析】
解:A、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包括染色体畸变以及在染色体水平上看不见的基因突变)而引起的或者是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A正确;
B、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B错误;
C、家族性疾病中有的是遗传病,而有的不是遗传病,如营养缺乏引起的疾病。同样由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出现的概率较小,往往是散发性,而不表现家族性。C错误;
D、白化病、血友病是遗传病,艾滋病是传染病,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遗传病的特点,可以从遗传病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遗传病是考查的重点,应结合着遗传病的概念理解。
21.【答案】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对照作用 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 温暖 未控制单一变量 甲组进行灭菌处理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乙组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接种细菌然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甲乙两组树叶中,只有乙组树叶被分解了
【解析】
解:(1)根据提出的问题: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做出假设: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方案中分成甲乙两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
(3)细菌必须生活在湿润的环境中,因为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水分。所以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潮湿。除此之外,细菌的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实验过程营提供温暖的环境。
(4)方案一方案二实验前都没有灭菌处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实验结果说服力不强。
(5)方案三: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的树叶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的树叶接种真菌后放在自然条件下。
(6)实验现象:甲乙两组树叶中,只有乙组树叶被分解了,由此可见: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故答案为:
(1)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2)对照作用;
(3)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水分条件;温暖(或适宜温度)
(4)未控制单一变量;
(5)甲组进行灭菌处理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进行灭菌处理后,再接种细菌然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6)甲乙两组树叶中,只有乙组树叶被分解了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评价探究方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是否有对照组,方法步骤是否合理等。
22.【答案】收缩 收缩 骨 关节 骨骼肌 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解析】
解:(1)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每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例如甲图中屈肘时A肱二头肌收缩,B肱三头肌舒张,乙图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手提重物时,肌肉感觉到容易酸痛,是因为肌肉①肱二头肌和②肱三头肌都收缩,因此感觉比较累。
(2)运动是以骨为杠杆,以关节为支点,以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而运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肉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故答案为:
(1)收缩; 收缩;
(2)骨; 关节;骨骼肌;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1)图A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2)图B③肌腹,④肌腱。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23.【答案】5 草→鼠→蛇→鹰 消费者 竞争 增加 由于兔和鼠的天敌减少,会大量繁殖,鹰的食物充足,一定时间内数量也会增加
【解析】
解:(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该图中共有五条食物链:分别是 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
(2)图中的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而图中所有的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草为食属于消费者。
(3)图中兔与鼠都以草为食,属于竞争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如果大量捕杀狐,由于兔和鼠的天敌减少,会大量繁殖,鹰的食物充足,一定时间内数量也会增加。
故答案为:(1)5;草→鼠→蛇→鹰
(2)消费者
(3)竞争; 增加;由于兔和鼠的天敌减少,会大量繁殖,鹰的食物充足,一定时间内数量也会增加
(1)食物链是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的吃与被吃的关系,中间用箭头表示,箭头的方向指向吃的一方。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其营养级别越高,数量就越少。
(3)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满足自身的需要是生产者,而动物大多直接或间接的以生产
本题是生态系统的综合题,知道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以及生物的数量关系。
24.【答案】不完全变态 完全变态 鳃 4胚盘
【解析】
解:(1)蛾发育开始于受精卵,属于有性生殖;其一生经过了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不大,像这样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2)青蛙的一生经过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四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过程。幼蛙用鳃呼吸,成蛙具有肺,能够在陆上进行气体交换,当它们冬眠时主要用皮肤呼吸。(3)图3的动物是用卵来繁殖后代,属于卵生;鸡卵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是胚盘。故答案为:(1)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2)鳃;(3)4胚盘。
甲图家蚕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3鸟卵的结构结构包括1卵壳、2卵壳膜、3卵黄、4胚盘、5卵白、6气室、7卵黄膜和8系带等结构,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25.【答案】aa Aa Aa或AA 100% 50% 25% 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解析】
解:(1)“图中3和4表现正常,子女患病”,表明患病是隐性性状,正常是显性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则患病的基因组成是aa,4是2(aa)的子女,2一定向4遗传了一个a,所以4的基因是Aa,正常是基因组成是AA或Aa。
(2)7患病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3遗传给7(患病)的基因一定是a,所以3正常的基因组成是Aa,因此从理论上推算3携带致病基因(a)的可能性是100%。
(3)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各是50%.因此假如他们再生一胎,是女孩的可能性为50%。
3和4正常,而7患病,遗传图解:
可见该孩子患病的概率是25%。
(4)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8和10虽然表现正常,但不能结婚,主要原因是近亲结婚,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能同时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遗传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故答案为:
(1)aa; Aa;Aa或AA
(2)100%
(3)50%; 25%
(4)近亲结婚时,夫妇双方携带的隐性致病基因可传递给子女,大大提高了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意思对均可给分)
(1)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其中有一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
(2)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基因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据此解答。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辨认染色体图谱,并会借助人类的遗传图理解基因的显性与隐性以及与性状之间的关系。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北市八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
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区七年级(上)期末生物试卷 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