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政治思品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练习题
展开(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一观点说明(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客观事物随着人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不可捉摸
D.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答案】D
【解析】材料通过事例的变迁等,凸显了整个世界是变化发展的,D正确。A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B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排除C。故选D。
2.《中国古典艺术的辩证思维》一文论述了辩证思维在古典艺术领域表现为多种对立的艺术范畴,这些对立的范畴有统一性、普遍应用性,并举例说明了艺术发展史中由于对立矛盾的存在促使着事物发展变化。辩证思维的根本要求是( )
A.坚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要用矛盾分析方法来思考问题
C.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在整体性与独立性、动态性与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辩证思维基础知识的理解。辩证思维的根本要求就是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从整体上去把握事物。
3.“盲人摸象”“坐井观天”“管中窥豹”给我们的启示是( )
A.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
B.从实际出发,接受实践的检验
C.要认识事物的各个局部、各种层次、个别属性以及各个阶段
D.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答案】D
【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三个成语的寓意。“盲人摸象”“坐井观天”“管中窥豹”都是只看到了事物的局部,没有从整体上认识事物,运用了片面的观点看问题,没有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D正确。A、B与题意不符,排除;C正好与题目的寓意相反,也不能选。故选D。
4.下列对辩证思维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辩证思维具有动态性和整体性两个重要特征
B.辩证思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直观朴素的辩证思维和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
C.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
D.辩证思维是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B
【解析】辩证思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直观猜测的朴素的辩证思维、近代唯心主义的辩证思维和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三个阶段,B项对辩证思维的理解不正确,符合题意。A、C、D三项对辩证思维的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
5.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是( )
A.坚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B.用矛盾分析法来思考问题
C.坚持实践的观点,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D.在整体性与局部的独立性、动态性与相对的静态性的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答案】C
【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看清楚“根本区别”四个字。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认识,决不能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与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因此,答案为C。
6.“消除白色污染,需要限制使用、替代品开发、回收再利用等多管齐下,共同发挥作用。”上述消除白色污染的要求体现的辩证思维特征是( )
A.整体性 B.动态性 C.抽象性 D.概括性
【答案】A
【解析】把消除白色污染看成系统工程,这就做到了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故答案选A项。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7.下图漫画《分工》启示我们( )
A.关键部分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B.整体性与局部独立性的相互排斥
C.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影响部分功能
D.要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答案】D
【解析】整体性思维要求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漫画中只是人为地将工作简单分割,而没有形成协调有序的分工,从而使整体功能降低。所以,启示我们要从整体角度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故答案为D。
8.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但能源短缺、污染严重,西部地区能源丰富、经济落后,国家因此决定实施西气东输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要考虑多处气源联网互供、大型地下储气库、高质量管道、数字化管理等很多问题,还要考虑这个计划的未来发展。国家实施西气东输计划,从思维方法上说明了( )
A.辩证思维强调整体性思维,否认部分
B.强调动态性思维,排斥相对静态性思维
C.辩证思维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只要坚持辩证思维,就能认清一切事物
【答案】C
【解析】国家实施西气东输计划,要考虑多处气源联网互供、大型地下储气库、高质量管道、数字化管理等很多问题,还要考虑到这个计划的未来发展,体现了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辩证思维并不否认部分,排斥相对的静态性思维,A、B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太绝对。应选C项。
9.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是( )
A.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东西,决不轻信和盲从
B.是否按事物的本质和真实面貌揭示其间的联系和转化
C.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D.动态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把握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答案】A
【解析】辩证思维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凡未经实践检验的东西,决不轻信和盲从。这是辩证思维同唯心主义诡辩论的根本区别。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诡辩,不是真正的辩证思维,A项正确;B项为辩证思维与相对主义的根本差异;C、D两项分别为整体性的辩证思维和动态性的辩证思维的作用,均不符合题意。
10.“如果不把不间断的东西割断,不使活生生的东西简单化、粗糙化,不加以割碎,不使之僵化,那么我们就不能想象、表达、测量、描绘运动。”列宁的话告诉我们( )
A.只有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
B.只要把问题分解开来,就能认识事物的整体
C.只有把相互联系的整体区别开来,把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独立开来,分别地加以研究,才能获得对这一整体的正确认识
D.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答案】C
【解析】题干中内容描述了辩证思维的第一步:将认识对象及其各个部分、性质、关系相对地独立起来,分别研究,获得具体、深入的认识,C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太绝对;D项与题干无关。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市前几年利用当地资源兴办了一些小造纸厂、小制革厂等小型企业,在给当地带来暂时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自然资源的浪费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痛定思痛,当地领导指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他们采取一系列措施,关停了污染严重的企业,投巨资治理环境。他们还断然拒绝了可能给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数额达千万美元的外商投资,结果,反而因环境优美又吸引了大量外资——外商在该市的投资总额达十多亿美元,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该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是怎样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指导经济工作的?
【答案】
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相互联系的。在经济建设中,既要改造自然,又要保护自然,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该市领导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正是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体现。
②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事物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局部离不开整体,全局高于局部。尽管一些小造纸厂、小制革厂等企业给当地带来暂时的经济利益,但该市领导从涉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大局出发,果断关停这些企业,这是局部服从整体的体现。
③坚持全面观点,反对片面观点,对任何事物,在任何时候,都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该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全面衡量经济利益和环境污染的利弊,断然关停了污染严重的企业,投巨资治理环境,并拒绝了可能给当地造成环境污染的外商投资,这是坚持全面观点的体现。
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该市领导由于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投巨资治理环境,不走浪费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结果因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外资,促进了经济发展。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正在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日益密切。人们通过上网,可以获取信息、扩展视野、增长知识,网络给人类带来许多便利。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在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有些青少年沉溺于色情网站、庸俗的聊天室和电子游戏,有的网上交友不慎给自己带来种种痛苦和烦恼。为此,有人认为,网络发展弊大于利,应该出台法律尽快限制网络的发展。
(1)材料中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2)试结合科学思维常识,谈一下如何评价网络发展的影响。
【答案】
(1)材料中的观点不正确,是一种片面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互联网发展尽管有负面效应,但是整体上看还是利大于弊的。
(2)辩证思维的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整体性的辩证思维能够科学地处理“此”与“彼”之间的关系,“此”与“彼”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对立双方经过中间环节而相互过渡。因此我们要积极纠正网络发展的“弊”,使其向着“利”过渡;同时要抓紧“利”,防止其向“弊”过渡。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课后复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选择性必修3 逻辑与思维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