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为什么法不可违?,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如何做到遵章守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题
《法不可违》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
2、能力目标:能够反思日常行为,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觉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分辨是非、辨别善恶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违法,了解违法行为的类别;明确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重点
违法行为的分类,不同类型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自觉做到守法护法。
难点
感受法律尊严,自觉遵法守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
思考一:南京毛老太为什么会被刑拘?
提示:因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警方刑事拘留。
央视主播评64岁南京毛老太被刑拘:对社会不负责,法律就让你负责。
思考二:这件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法律禁止的事情坚决不做,法不可违。
重点问题
1.为什么法不可违?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
3.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4.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结合视频阅读材料,学生小组讨论这件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讲授新课
第一目违法无小事
探究一 为什么法不可违?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派出所。
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怎么避免?
提示:①小勤为了见减轻家里的负担勤工俭学,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式,触犯了法律,其行为已经构成了违法,因此被送到了派出所。
②能避免。我们应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预防工作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规定:禁止制作、发布、传播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视频的节目。
思考:以下规定表明法律有什么作用?
提示: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021年8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对犯罪嫌疑人吴某凡以涉嫌强奸罪批准逮捕。加拿大籍吴某凡行为涉嫌严重违法,且严重破坏了影视行业风气,引发恶劣的社会影响。
思考一:加拿大籍吴某凡被依法批捕体现了法律的什么特征?
答案: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思考二:这个案例对我们的启示?
提示:违反法律必然受到惩罚,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笔记1.为什么法不可违?
①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和方向。它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②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探究二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镜头一:朱某在校园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场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管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镜头三:陈某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均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1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我国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权利人。
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对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行为应予以处罚。
我国刑法规定,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予以定罪处罚。
思考:以下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①民事违法行为
②行政违法行为
③刑事违法行为
①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类:
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
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
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下面通过三则案例分析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的责任:
案例一:重庆市大足区人民法院近日判决一起生命权纠纷案件。因霍某在两次饭局中大量饮酒致意外坠河身亡,其亲属将同桌饮酒者告上法庭。法院最终判决霍某自身承担主要责任,同桌饮酒者共同承担次要赔偿责任。
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同桌饮酒者承担什么责任?
意外坠河身亡 民事违法行为
自身承担主要责任,同桌饮酒者共同承担次要赔偿责任。
注意啦!民事责任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案例二:8月15日,新浪微博用户霍某某在微博发布“山东省菏泽市已有25人确定为新冠肺炎,目前已送往医院就诊!菏泽市教育局已发布公告,开学时间延迟至十月二十日”的涉疫情信息。
警方于当日将霍某某带到公安机关接受调查。霍某某对其散布谣言、谎报疫情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警方决定对霍某某行政拘留五日。
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
扰乱社会秩序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拘留5日
注意啦!行政制裁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等形式。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案例三:许某通过网上搜索的核酸检测报告照片,将其仿制为可供编辑的模板,并将“客户”的有关信息及虚假电子印章合成到模板之中。经查,许某共制售虚假核酸检测报告6份。
经法院审判被告人许某犯伪造公司、事业单位印章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思考:主人公的行为给社会造成了什么危害,其行为属于哪类违法行为?行为人自己落得了什么结果?
制假售假,行为恶劣 刑事违法行为
有期徒刑、罚金
注意啦!刑事责任包括:有期徒刑、罚金等。(下节课我们会重点讲解)
②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危害程度较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 、犯罪(危害程度较重)
通过一张表格来对比三种违法行为:(记笔记啦)
违法行为的类别社会危害性违反的法律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相对轻微、民事法律规范、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相对轻微、行政法、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管理条例、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
刑事违法行为、最严重、刑法、刑罚处罚
补充: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
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
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
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
(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
(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
(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
第二目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探究三 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江苏扬州70岁老人因造谣被处罚:
思考一:视频中的老人违反了哪部法律,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答案: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思考二:在生活中,我们要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提示: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思考三:你还知道哪些行政违法行为?
我们可能想不到,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
盗窃、损毁或者擅自移动铁路设施、设备、机车车辆配件或者安全标志的。
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镜头二:未经他人允许,将其照片放到网站使用。
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思考:根据你的经验,上述行为违法吗?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合同违约行为
侵犯肖像权
侵犯著作权
提示:违法,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01购置财产
02签订合同
03劳动就业
04经营创业
05结婚
笔记.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民事违法行为:②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探究四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河南郑州“精神小伙”违规骑行被查
思考:视频中的郑州小伙最终被处罚,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
提示: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给他人起侮辱性外号
售卖个人信息
侵犯消费者权益
思考:上述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如何做到遵章守法避免此类行为发生?
提示:民事违法行为。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笔记.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思考问题。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怎么避免?
结合新修订的法律总结出法律的作用
结合视频思考吴亦凡事件对我们的启示?
总结笔记为什么法不可违?
结合三个镜头思考分别是什么违法行为,以及违法行为的分类
学生结合材料以及老师的讲解对比三种违法行为
学生结合视频思考如何避免视频中类似的事件的发生?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知道的行政违法行为
师生共同总结笔记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结合视频材料,思考视频中的郑州小伙最终被处罚,这件事给你什么启示?
总结笔记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课堂小结
日常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甚至是习以为常的小事,已经涉及到违法,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和民事违约行为,既维护自己的权益,又不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在社会生活中,要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增强守法观念;要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要做到知法、尊法、守法。
板书
学生总结记录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感,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政治思品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