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基础+标准+困难】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精品一课一练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精品一课一练,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C,【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4.3化学键同步练习(标准)人教版( 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离子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一定没有共价键
②NaHSO4固体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比是1︰1
③共价化合物中不含离子键,一定只含共价键
④稳定性:H2O>H2S,沸点:H2OH2S;水分子间含氢键,所以沸点H2O>H2S,故错误;
⑤NaCl溶于水破坏离子键,HCl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所以破坏不同的作用力,故错误;
⑥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Na2O2中含有O−O非极性键,共价化合物过氧化氢中含有O−O非极性键,故正确;
故选C。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判断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及特例,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①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故错误;
②化学键为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只存在于原子或离子之间,故正确;
③化学键是含静电吸引和排斥作用,是一种静电作用,故正确;
④化学键是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吸引、排斥作用,是一种静电作用,故错误;
⑤离子化合物可能含共价键,如NaOH中含离子键、O−H共价键,故正确;
⑥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含离子键的一定为离子化合物,故错误;
⑦金属和非金属可能形成共价键,如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故错误;
⑧两个非金属和非金属原子间只能以共用电子对结合,只能形成共价键,故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键,熟悉化学键形成的一般规律及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即可解答,并注意利用实例来解答,难度不大,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
【解答】
①氯化镁是由1个镁原子和2个氯原子通过离子键形成的,正确的形成过程为,故①错误;
②两种不同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共价键,如HCl,故②正确;
③离子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电离出阴阳离子,能导电,故③正确;
④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故④错误;
⑤过渡元素在第ⅡA与第ⅢA之间,金属与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常属于半导体,故⑤错误;
⑥次氯酸为共价化合物,H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Cl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O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则其电子式为:,故⑥错误;
⑦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故⑦正确。
故选C。
4.【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键相关知识点,需能正确判断化学键的类型、掌握离子化合物的定义,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铵根离子中N原子和H原子之间存在极性键,故A正确;
B.此反应过程中既有铵根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N原子和H原子之间的极性键断裂,也有钙离子和氯离子之间的离子键和水中O原子和H原子之间极性键形成,故B正确;
C.氢氧化钙中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形成共价键,则1mol Ca(OH)2含2mol“O−H”极性键;氨气分子中氮原子与氢原子形成共价键,1mol NH3含3mol“N−H”极性键,故C正确;
D.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如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键与物质的关系,明确物质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作用力是解答本题关键,采用举例法来分析解答,注意:氢键不属于化学键,为易错点。
【解答】
①HF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化合物,与其化学键有关,与氢键无关,故错误;
②氯化钠属于离子化合物,NaCl熔化发生电离,所以离子键发生了破坏,故正确;
③CO2、SiO2熔点后者高是因为前者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后者熔化破坏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较化学键小,故正确;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不一定能形成离子键,如氯化铝中只含共价键,故错误;
⑤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如KOH,故正确;
⑥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铵,故错误;
⑦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含非极性键,如稀有气体,故错误;所以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键和氢键以及分子间作用力等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化学键的概念、氢键的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解答】
①分子间作用力影响分子的物理性质,不影响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分子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①错误;
②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例如NaOH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故②错误;
③共价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不含离子键,故③正确;
④氯化钠溶于水发生电离,离子键被破坏,故④错误;
⑤冰融化属于物理变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没有发生变化,故⑤错误;
⑥氢键存在于水分子之间,分子内为共价键,故⑥错误;
⑦单原子分子不含共价键,如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故⑦错误;
⑧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全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所以离子化合物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故⑧正确。
故选:D。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合物和化学键的关系,为高频考点,侧重于概念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明确基本概念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不能根据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判断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铵盐为离子化合物,为易错点。
【解答】
①只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铵含非金属元素,含有的化学键为离子键和共价键,故错误;
②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故正确;
③离子化合物中存在离子键,也可能存在极性键和非极性键,氢氧化钠为离子化合物,含有O−H极性共价键,过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含有O−O非极性共价键,故正确;
④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也能形成共价键,如氯化铝为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故错误;
⑤两种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原子序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Mg2+的半径小于 N3−的半径,故正确;
⑥稳定性与氢键无关,H2O的稳定性大于H2S,是因为O的非金属性大于S,而氢键影响物理性质,故错误。
故选C。
8.【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本概念,侧重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明确化学键概念、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注意规律中的反常现象,注意: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铵盐,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如氯化铝等,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①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aOH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故①错误;
②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但是一定有离子键,故②正确;
③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NH4Cl是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故③正确;
④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没有共价键,则气态单质分子中不一定含有共价键,故④错误;
⑤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多原子分子里,一定存在极性共价键,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H2O2中含有O−H极性键和O−O非极性键,故⑤错误。
故选A。
9.【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键的形成及判断的一般规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物质中的化学键,题目难度一般。
【解答】
①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还可能是单质如Cl2,所以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故①错误;
②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一定只含有共价键,故②正确;
③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离子键,含离子键的为离子化合物,故③正确;
④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可能为离子化合物,如NaOH含离子键、共价键,故④错误;
⑤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NaOH含离子键、共价键,故⑤正确。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化学键、电子式等知识的考查,侧重于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解答】
A.食盐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破坏化学键,故A错误;
B.HCl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错误;
C.NaCl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不含共价键,故C错误;
D.HCl是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所以溶于水时电离出H+和Cl−,故D正确。
故选D。
11.【答案】(1)①②④⑦;③;⑤⑥⑩;⑨;⑧;②④⑦
(2);
(3) H—O—O—H;O=C=O
(4)①;
②
(5)①;②③;④;⑤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使用,整体难度较小,掌握化学键类型的判断,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等知识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解答】
(1)这些物质中 O2、 H2O2、 H2SO4、 CO2中只含有共价键, MgCl2中只含有离子键, Na2CO3、 NH4Cl、 NaOH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Na2O2中既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不存在化学键的是 Ne,只由共价键构成的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故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 H2O2、 H2SO4、 CO2,故答案为:①②④⑦;③;⑤⑥⑩;⑨;⑧;②④⑦。
(2) NH4Cl的电子式为, Na2O2的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3) H2O2、 CO2结构式分别为 H—O—O—H;O=C=O,故答案为: H—O—O—H;O=C=O。
(4)用电子式表示氨气、氯化镁的形成过程分别为:,,故答案为:)①;
②。
(5)碘属于分子晶体,升华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不破坏化学键;烧碱、 MgCl2属于离子晶体,烧碱熔化、MgCl2溶于水形成离子的过程中破坏离子键; HCl属于共价化合物,溶于水生成氢离子和氯离子,破坏共价键; Na2O2溶于水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化学键破坏,故答案为:①;②③;④;⑤。
12.【答案】(1)①;②;③;④;⑤
(2)①N2、CH4;②CaO、Na2S;③KOH、NaHCO3;④CH4;⑤CaO、Na2S、KOH、NaHCO3
(3)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电子式、化学键的判断、化合物类型判断,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理解电子式的表示方法、化学键的概念、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等。
【解答】
(1)①CH4的电子式为;②NH3的电子式为;③CO2的电子式为;④Na2O的电子式为;⑤NH4CI的电子式为。
(2)He不含化学键,N2只含共价键,CaO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CH4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Na2S只含离子键,属于离子化合物;KOH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NaHCO3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
(3)A.氯化氢溶于水,破坏离子键;B.加热氯酸钾使其分解,破坏离子键和共价键;C.碘升华破坏分子间作用力,D.氯化钠溶于水,破坏离子键。
13.【答案】I(1)6
(2)18O; 16O
(3)14C; 14N
(4)14C; 16O
II (1) ;
(2) 1.1NA;NA;1737Cl-
(3)放出;11
(4)⑤;②;④⑦
【解析】
【分析】
本题为综合题,考查了化学用语的使用,涉及元素符号的书写、电子式的书写,化学键及化合物类型判断,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个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
【解答】
I: (1)每一种符号表示一种核素,表示核素的符号共6种。
(2)互为同位素的是 18O、 16O。
(3)14C、 14N的质量数均为14,但质子数不同,不互为同位素。
(4)14C、 16O的中子数均为8,但质子数不同。
II:(1)氨气分子内氮原子与3个氢原子分别共用1对电子,电子式为;CO2中C与两个O均共用两对电子,电子式为。
(2)2.2g铵根 14N2H4+物质的量为n(14N2H4+)=2.2g22g⋅mol−1=0.1mol,含有中子数为:0.1mol×11=1.1mol,个数为1.1NA,核外电子数为:0.1mol×10×NA=NA,某微粒含有一个电子核,核中有17个质子,20个中子,则质量数为37,核外有18个电子,为氯离子,该粒子的化学符号: 1737Cl−。
(3)在反应H2+I2⇌2HI中,断裂1molH−H键,1molI−I键共吸收的能量为:1×436kJ+151kJ=587kJ,生成2molHI,共形成2molH−I键,放出的能量为:2×299kJ=598kJ,吸收的能量少,放出的能量多,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98kJ−587kJ=11kJ。
(4)①H2,存在H−H共价键,是非金属单质;②Na2O2,钠离子与过氧根之间存在离子键,两个氧原子内部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③NaOH,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与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④H2O2,存在H−O,O−O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⑤CaCl2,存在钙离子与氯离子离子键,为离子化合物;⑥NH4NO3,铵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存在离子键,铵根离子内部、硝酸根离子内部存在共价键,为离子化合物;⑦H2S,存在H−S共价键,为共价化合物;
所以只由离子键构成的物质是⑤,由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构成的物质是②,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④⑦。
14.【答案】⑴ ⑤
⑵①⑧⑩
⑶④
⑷
⑸HCOOCH2CH3 或HCOOC2H5
⑹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键的判断、电子式、结构简式、高分子化合物等知识点,根据物质中存在的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概念分析解答,注意化合物和物质导电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①NaCl为离子化合物,只含有离子键,熔化时需要破坏离子键;
②S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③CCl4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中含有共价键,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④Ne是稀有气体,不存在化学键,熔化时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⑤金刚石为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存在共价键,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
⑥甲酸乙酯为共价化合物,含有共价键,熔化时需要破坏分子间作用力;
⑦O3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含有共价键,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
⑧NaHCO3为离子化合物,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熔化时需要破坏离子键;
⑨是高分子化合物,单体为;
⑩NaBH4为离子化合物,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熔化时需要破坏离子键;
(1)金刚石中的C−C原子之间是以共价键结合,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
故答案为:⑤
(2)离子化合物在固态时不导电,熔化状态能导电,NaCl、NaHCO3 、NaBH4是离子化合物,
故答案为:①⑧⑩;
(3)不存在化学键的是Ne,
故答案为:④;
(4)是高分子化合物,单体为,
故答案为:;
(5)甲酸乙酯的结构简式为HCOOCH2CH3 或HCOOC2H5 ,
故答案为:HCOOCH2CH3 或HCOOC2H5 ;
(6)BH4−的电子式为,
故答案为:。
15.【答案】(1)氢;氧;钠
(2)NaOH;Na2O2
(3)H2O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题目难度一般,明确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结构是解本题关键,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答问题能力。
【解答】
X、Y和Z均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单质为密度最小的气体,则X是H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周期数的三倍,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第一电子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则Y是O元素,Z与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原子序数大于Y,则Z为Na元素,
(1)通过以上分析知,X、Y和Z的元素符号分别为H、O、Na,名称分别为氢;氧;钠。
(2)由上述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有NaOH、Na2O2。
(3)由X和Y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有H2O、H2O2,既含有极性共价键又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H2O2,形成过程为+++→。
16.【答案】(1)Al2O3 ;Cu(NO3)2、NH4NO3、AgNO3、HNO3
(2)CuAl2Cl8
(3).① 4Cu2++N2H5++4Cl−=4CuCl↓+N2↑+5H+
②.将白色沉淀溶于硝酸,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有Cu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l元素。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的测定,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把握物质的性质以及计算的方法为解答的关键,注意物质的检验及元素守恒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
【解答】
含有Cu2+的溶液显蓝色,含有[Cu(NH3)42+的溶液显深蓝色,化合物X溶解后得到的溶液A呈现蓝色,且加入足量氨水后得到深蓝色溶液,即可推得化合物X中含有Cu2+;向含有Al3+的溶液中加入氨水可用于制备Al(OH)3,且Al(OH)3为可溶于NaOH溶液的白色沉淀,即可推断白色沉淀B为Al(OH)3沉淀;深蓝色溶液在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析出,可推得化合物X中含有Cl−,综上,化合物X中含有Al3+、Cu2+和Cl−。
(1)由上述分析可得,白色沉淀D为Al(OH)3,灼烧Al(OH)3得到Al2O3,故白色固体为Al2O3;溶液D中含有的阳离子有Cu2+、NH4+、Ag+、H+,阴离子有NO3−,故溶液中含有:Cu(NO3)2、NH4NO3、AgNO3、HNO3。
(2)化合物X4.020g,加入水得到蓝色溶液A,说明溶解后的溶液中含Cu2+,化合物X中含铜元素,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得到深蓝色溶液为铜氨配合物,含[Cu(NH3)4]2+离子,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生成蓝色溶液和白色沉淀,白色沉淀E为AgCl,质量为11.480g,物质的量n(AgCl)=11.480g143.5g/mol=0.08mol,说明X中含氯元素,物质的量0.08mol,D溶液一定含硝酸铜、硝酸银、硝酸、硝酸铵,白色沉淀B能溶于NaOH溶液说明是氢氧化铝沉淀,灼烧得到白色固体C为Al2O3,质量1.020g,说明X中含Al元素,物质的量n(Al)=2×1.020g102g/mol=0.02mol,则X中含Cu元素物质的量n(Cu)=4.020g−0.08mol×35.5g/mol−0.02mol×27g/mol64g/mol=0.01mol,X的化学式中n(Cu):n(Al):n(Cl)=0.01:0.02:0.08=1:2:8,化学式为CuAl2Cl8;合物X的一价阴离子与CH4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证明AlCl4−离子轨道杂化类型为sp3,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电子式为。
(3)①由上述分析可知,蓝色溶液A中含有Al3+、Cu2+和Cl−,与N2H5+反应时溶液蓝色褪去,即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Cu2+,可推测铜元素以沉淀形式析出,反应得到的沉淀为白色且可溶于硝酸,可推测铜元素在其中不是蓝色且稳定的+2价,而是+1价,即反应过程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N2H5+中氮元素显−2价,具有还原性,反应过程中N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N2,符合反应中有气体产生,根据化合价升降守恒、电荷守恒以及原子守恒和溶液呈酸性可知反应离子方程式为4Cu2++N2H5++4Cl−=4CuCl↓+N2↑+5H+。
②Cu2+在溶液中显蓝色,CuCl中Cu元素为+1价,能被硝酸氧化为+2价,CuCl与硝酸反应过程中Cl元素以Cl−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Cl−与AgNO3溶液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故答案为:将白色沉淀溶于硝酸,得到蓝色溶液,说明有Cu元素;再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有Cl元素。
17.【答案】(1)S2−>Na+>Al3+;第二周期第IVA族;
(2)Al2O3+2OH−=2AlO2−+H2O
(3)
(4)HF; HF分子间有氢键
(5)离子;CaH2 + 2H2O = Ca(OH)2 + 2H2↑
(6)Cl2+H2O ⇌ HClO+H++Cl−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推断、微粒半径、电子式、离子方程式书写、氢键、化学方程式书写以及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等,解答这类问题应明确周期表的结构以及相关的基础知识,试题难度一般。
【解答】
根据给定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各元素的位置分析可知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分别为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氟元素、钠元素、铝元素、硫元素、氯元素、钾元素和溴元素。
(1)一般来说,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阴阳离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大,离子半径减小,所以离子半径关系为S2−>Na+>Al3+;元素②为碳元素,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IVA族;氨分子和氯化氢分子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铵,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2)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氢氧化钠,铝的最高价氧化物为氧化铝,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2O3+2OH−=2AlO2−+H2O;
(3)氢和氯形成的氯化氢为共价化合物,该过程用电子式可表示为;
(4)由于HF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所以HF的沸点最高;
(5)钙和氢形成的化合物为氢化钙,属于离子化合物;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氢氧化钙和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2 + 2H2O = Ca(OH)2 + 2H2↑;
(6)氯气和水反应产生次氯酸和盐酸,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 HClO+H++Cl−。
18.【答案】解:(1)K3C60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且分子中存在C−C、C=C键,为非极性键,
答:K3C60中含有非极性键、离子键;
(2)K3C60由K+、C603−构成,则1molK3C60含有的离子数目为4NA,
答:1molK3C60含有的离子数目为4NA;
(3)C60中每个C与其它3个C成键,形成3个σ键,为sp2杂化,
答:碳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
【解析】(1)K3C60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且分子中存在C−C、C=C键;
(2)K3C60由K+、C603−构成;
(3)C60中每个C与其它3个C成键,形成3个σ键.
本题以信息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明确盐的组成、化学键的形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阴离子为C60形成的阴离子,为学生解答中的难点和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 (2019)第三节 化学键课堂检测,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共12小题,非选择题,共5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化学键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 化学键 同步练习题,62 Sr2+ SrO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