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学年12.光的反射随堂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2.光的反射随堂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一般物体 反射光,5分,共15分,一般的物体都能反射光,反射后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一束光只能被反射一次,把墙壁刷成白色,房间会更亮一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2课《光的反射》达标测试(满分5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描写了光的        现象。 光射到物体        时,有一部分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就叫   做光的         。 光从空气射向镜面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传播       发生改变,有一部  分光被反射到空气中。4.一般物体        (都能,都不能)(选填)反射光。5.物体        的光或         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6.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二、判断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光照在镜子上,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2.物体反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就能看见物体。(  )3.一般的物体都能反射光。(  )4.汽车后视镜就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5.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时利用了光的折射原理。(  )6.不同的物体反射回去的光的数量不同。(  )7.反射后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8.晚上看书时,灯光照射到书上,光又从书上反射到眼睛里。(  )9.一束光只能被反射一次。(  )10.把墙壁刷成白色,房间会更亮一些。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物体表面能发生光的            。A.反射B.折射C.直射(  )2.用两面镜子看自己的后脑勺,光的传播路线正确的是       。后脑勺→侧面的镜子→前面的镜子→眼睛 侧面的镜子→前面的镜子→眼睛→后脑勺 前面的镜子→后脑勺→侧面的镜子→眼睛(  )3.下列不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         。A.灯罩内白色的漆 B.医生戴的额镜C.放大镜(  )4.反射光的传播路线是         。A.直线    B.曲线    C.不规则 (  )5.一束光能被反射        。一次    B.两次   C.无数次(  )6.下列关于“影”的成语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立竿见影   B.形影不离C.杯弓蛇影(  )7.下列方法中,可以减少光带来的危害的是:       。A.使用玻璃幕墙做外墙B.使用表面光滑的材料C.使用表面粗糙的材料(  )8.汽车驾驶员可以通过反光镜看到车后面的情况,是利用了光的     作用。A.反射    B.折射     C.直射(   )9.医院五官科用的额镜是一种          。A.平面镜   B.观后镜    C.凸透镜(   )10.下列不属于利用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太阳灶  B.手电筒C.望远镜四、画一画。(5分。)画出制作潜望镜的简图,并标出光的传播路线。     五、连线。把属于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物品连接起来。(每条线1分,共5分。) 汽车灯                                穿衣镜投影仪               光的反射         望远镜钻石发光                              发光的月亮汽车的反光镜                          狼眼发出的绿光    六、实验填空。(每空1分,共7分。)1.拉上窗帘,用手电筒照射任意的物体,被照射的物体会更清晰,说明一般的物体都能           。2.用两面镜子看自己的后脑勺,光的传播路线依次是:          →           →               →              →              。3.生活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为我们带来便利的例子有:        、        等。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一、1.反射2.表面,反射3.方向4.都能5.发出,反射6.反射二、1.×2.√3.√4.√5.×6.√7.×8.√9.×10.√三、1.A 2.A 3.C 4.A 5.C 6.C 7.C 8.A 9.A 10.C四、 五、光的反射:钻石发光,发光的月亮,汽车的反光镜,狼眼发出的绿光穿衣镜 六、1.反射光2. 后脑勺→侧面的镜子→前面的镜子→眼睛  3.太阳灶 镜子 手电筒  汽车后视镜(任选2个,答案不唯一。)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科学3 光的反射优秀课后测评,共5页。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2017)2 光的反射优秀课后复习题,共4页。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2017)五年级上册2 光的反射精品同步训练题,共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