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6课   《藤野先生》教案第1页
    第6课   《藤野先生》教案第2页
    第6课   《藤野先生》教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预习检测,合作探究,课堂检测,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课时
    课题
    藤野先生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积累词语。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内容要点。
    3、学习作者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写法。
    重点
    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内容要点。
    难点
    学习作者讽刺清国留学生的写法。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一、导入新课。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横线处内容让学生回答)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讨论、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
    二、预习检测:
    1、划出文中生字词。
    (1)绯(fēi)红:鲜红。
    (2)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3)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4)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5)匿名(nì):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6)杳(yǎo):远得不见踪影;无影无声。
    (7)瞥(piē)见:很快地看一下。
    (8)发髻(jì):挽束在头顶或脑后的头发。
    (9)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他的名字叫。
    2、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3、变换了几个地点,根据地点变化,将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内容大意。
    (1)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
    (2)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
    (3)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 段落层次的划分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为与藤野先生的相识埋下了伏笔。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三、合作探究:
    研读课文1至3段,回答: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表明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这一部分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一部分与写藤野先生有何联系?
    一、二两部分是如何过渡的?这对你在写作方面有何启示?
    四、课堂检测:
    1、给加点字注音
    绯( )红 畸( )形 不逊( ) 匿名( )
    深恶痛疾( ) ( )责 ( )辞 油光可( )
    2、读句子思考: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课堂小结:
    学生共同回忆作者简介,看谁记得又多又准。
    学生边读边画出读不准的字词,查找字典,自主解决。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叙事线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文章的结构,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读1至3段,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交流,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最好!
    学生合书进行课堂检测,比一比,看谁掌握得最好!
    板书设计

    当堂作业
    课堂检测题(见上)
    课外作业
    补充习题积累与运用、感悟与思考。
    教学札记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2 课时
    课题
    藤野先生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及原因。
    了解写作背景,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
    学习作者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重点
    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及原因。
    难点
    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及原因。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课堂导入:
    提问上节课内容。
    (二)写作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预习检测:
    作者介绍藤野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找出具体的句子体会它的作用。
    这些肖像、动作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不拘小节、生活俭 朴的藤野先生的形象。
    归纳“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主要事件,概括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1)正直热诚,治学严谨
    (2)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具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
    三、合作探究:
    (一)、思考: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又是什么原因使鲁迅离开仙台的(决心弃医从文)?
    (“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
    (二)、研读“看电影事件”部分:
    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30段和31段的两个“他们”分别指谁?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一句该如何理解?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一句中何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课堂检测:
    见补充习题:
    五、课堂小结:
    学生回答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
    学生读6至10段讨论明确人物描写方法;体会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特点。
    学生读11至23段,提炼内容要点,概括人物的思想品格。
    学生读课文24至28段,探究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师生共同研读“匿名信”和“看电影”的相关段落,了解作者的思想变化。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究“当然”、“何尝”等副词的表达效果。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主备人

    用案人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3 课时
    课题
    藤野先生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和线索。
    总结并学习本文的写作特色。
    重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文章双线并行的结构方式
    教法及教具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 学 内 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课前导入:
    回忆上两节课所学内容
    二、预习检测:
    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怎样的感情?
    (感激、怀念和敬仰)
    2、在藤野先生诸多美好的品格中作者认为哪一是他最为 敬佩的感动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正直无私。从第37自然段中)
    3、对于这样一位使鲁迅敬佩和感激的老师,鲁迅怀念他吗? 鲁迅有哪些具体的怀念行动呢?
    (一是装订收藏他改正的讲义(即讲稿)来作为“永久的纪念”,但因丢失,非常惋惜;二是把藤野先生的赠照挂在书桌对面的东墙上,时时可以看到,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自己的斗争勇气和力量,用自己战斗的笔“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4、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
    “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
    全句意思:决心以笔作武器,与反动御用文人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自由、民主、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三、合作探究:
    1、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全文是时间为序,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即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完成:
    (1)想一想,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2)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3)这些内容对鲁迅先生有什么影响?
    明确:(1)、课文除了写作者在跟藤野先生的四件事外,还写了在东京的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第一部分),日本“爱国青年”的挑衅,课堂上看电影,鲁迅弃医从文等事,这些事从表面上,与写藤野先生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处处是写藤野先生:
    写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写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的忧国之情,是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日本“爱国青年” 反衬日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写课堂上看电影是鲁迅与藤野先生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3、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呢?
    课堂小结: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课堂检测
    师生共同回忆前面所学内容(形式:提问)
    学生朗读36至文末段落,思考下列问题。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主学习,若遇到疑难问题可同桌小声讨论、
    探究。
    学生纵观全文梳理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写作线索。
    若有不能解决的,以小组为单位,以师傅教徒弟或一帮一的方式解决疑难。
    请学生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写作特点。
    板书设计
    (用案人完成)
    当堂作业
    课外作业
    教学札记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明确目标,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品味对话,走近人物,深情朗读,理解主题,想象写话,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人教部编版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藤野先生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藤野先生精品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藤野先生精品教案设计,共6页。

    英语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