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复习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复习目标,重点难点,知识结构图,全等三角形,全等形,知识回顾,几何语言,巩固练习,方法总结,合作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知道全等三角形及其性质,能利用全等条件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2.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来证明线段相等或角相等.3.知道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判断一个点是否在一个角的平分线上.
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综合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难点:灵活运用“SSS” “SAS” “ASA” “AAS” “HL"进行有关线段、角相等的证明.
SSS 、SAS、ASA、AAS 、HL
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
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 ∆ABC ≌ ∆DEF,∴ AB =DE , AC=DF , BC=EF ; ∠A=∠D , ∠B=∠E , ∠C=∠F .
1.如图,∆ ABC ≌ ∆ DEF, AB=5,AE=1, 则AD的长是( ). A.5 B.4 C.3 D.22.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沿 EF折叠后,点D,C分别落在点D',C'的位置,若∠EFB=65°,则∠AED'等于( ). A.30° B.40° C.50° D.60°
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角的度数(或线段的长度),先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确定两个三角形中角(或边)的对应关系,由这种关系实现已知角(边)和未知角(边)之间的转换,从而求出所要求的角(或线段)的度数(长度).
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专题一,再同桌相互交流,最后小组交流;
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常见思路:
在 ∆ABC 和 ∆DEF 中,∴ ∆ABC ≌ ∆DEF (SSS).
AB =DE , AC=DF , BC=EF ,
在 ∆ABC 和 ∆DEF 中,∴ ∆ABC ≌ ∆DEF (SAS).
AB =DE , ∠B=∠E , BC=EF ,
在 ∆ABC 和 ∆DEF 中,∴ ∆ABC ≌ ∆DEF (ASA).
∠A=∠D , AB =DE , ∠B=∠E ,
在 ∆ABC 和 ∆DEF 中,∴ ∆ABC ≌ ∆DEF (AAS).
∠A=∠D , ∠B=∠E , BC=EF ,
对应顶点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例1:如图,AE⊥BE,AD⊥DC,CD =BE,∠1 =∠2. ①求证:AB =AC.
1.如图,点B,F,C,E在同一条直线上,点A,D在直线BE的两侧,AB// DE,BF=CE,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得△ABC 和△DEF 全等.
AB=DE
或∠A=∠D
或∠ACB=∠DFE
或AC∥DF
2.如图,∠ABC=∠DEF,AB=DE, 要说明△ABC≌△DEF,(1)若以“SAS”为依据,还需添加的条件为 ;(2)若以“ASA”为依据,还需添加的条件为 ;(3)若以“AAS”为依据,还需添加的条件 为 .
BC=EF或BE=FC
∠ACB=∠DFE或AC∥DF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斜边、直角边”或“HL”
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HL”
在Rt △ ABC和Rt △DEF中,
∴Rt △ABC≌ Rt △DEF(HL)
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对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全部适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HL" SSS""SAS"“ASA"“AAS"这五种方法来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思路:
1、如图,∠ACB=∠ADB=90°,要使△ABC≌△ABD,还需添加一个什么条件?把添加的条件填在横线上,并在后面的括号中填上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理由.(1) ( );(2) ( );
AC=AD或BC=BD
∠BAC=∠BAD或∠ABC=∠ABD
2.如图,AB= CD,AE⊥BD于点E,CF⊥BD于点F,AE= CF,(1)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2)选择一组加以证明.
3、在Rt∆ABC和Rt∆A'B'C'中,∠C=∠C'=90°,有如下几个条件:①AC=A'C',∠A= ∠A';②AC=A'C' ,AB=A'B' ;③AC=A'C',BC =B'C';④AB=A'B' ,∠A= ∠A'.⑤∠A= ∠A',∠B= ∠B'其中,能判定Rt△ABC≌Rt△A'B'C'的条件的个数为( ) A.5 B.2 C.3 D.4
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专题二、三、四,再同桌相互交流,最后小组交流;
(1)观察要证明的线段或角(或通过等量代换得到的线段或角)在哪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当待证线段或角未分布在两个可能全等的三角形中时,常常添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2)分析需要证明全等的两个三角形,确定已知条件(包括图形中的隐含条件)有哪些,还缺什么条件;(3)设法推出所缺条件:(4)整理并书写证明过程.
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步骤
∵ OC平分∠AOB, PD⊥OA,PE⊥OB∴ PD=PE
证明角相等;证明角的倍分关系
知识点三: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 PD⊥OA,PE⊥OB PD=PE ∴ OC平分∠AOB.
1.如图,∆ABC中,∠C=90º,AC= BC,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于点E,且AB=15cm,则△DEB的周长是 .
2.如图,CD⊥ AB,BE⊥ AC,垂足分别为D和E,BE,CD相交于点O,∠1=∠2.求证:OB=OC.
3.如图,△ABC的外角∠ACD的平分线CE与内角∠ABC的平分线BE交于点E,求证:点E在∠CAF的平分线上.
先独立完成导学案专题五,再同桌相互交流,最后小组交流;
作法:(1)以点O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 于点C、D;
(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 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C′;
(3)以点C′为圆心,CD 长为半径画弧与第(2) 步中所画的弧交于点D′;
(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作出的∠A′O′B′和∠AOB是相等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作法: (1) 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点M,交OB于点N.
(3)画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如图).
1.如果要作已知∠AOB的平分线OC,合理的顺序是( )①以O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D,E;②作射线OC;③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 DE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交于点C.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如图,下面是利用尺规作∠AOB的平分线OC的作法:以点0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OA,OB于点D,E分别以点D,E为圆心,以大于 DE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在∠AOB内交O于点C作射线OC,则OC就是∠AOB的平分线在用尺规作角平分线时,用到的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对自己说,你有什么收获? 对同学说,你有什么温馨提示? 对老师说,你还有什么困惑?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12.1 全等三角形备课课件ppt,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形状完全相同,找一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寻找对应元素的规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12.1 全等三角形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激情引入,学习目标,重点难点,新知探究,全等形,观察思考,学以致用,归纳总结,活学巧记,全等三角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八年级上册12.1 全等三角形课文配套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全等形,形状相同,大小相同,全等三角形,全等于,AB与DE,BC与EF,AC与DF,∠A与∠D,∠B与∠E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