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6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回顾拓展三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6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回顾拓展三,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预设,学习重点,课前准备,媒体运用,教学时间,教学过程预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复习本组课文,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和前后照应的表达的特点,并试着运用。
2.通过朗读积累,能背诵《囚歌》,体会表达的情感。
3.推荐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习重点】
1.回顾本组课文表达的情感和表达特点。
2.背诵《囚歌》,体会其中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囚歌》的创作背景;《红岩》有关的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红岩》等有关革命题材的文学作品及其主要内容。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 投影仪
2.软件媒体:ppt课件:文字 画面
【教学时间】
25分钟
【教学过程预设】
一、听写词语 检查改错
1.听写“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的部分词语。
2.对照“词语盘点”检查改错。
3.全班交流:提醒容易写错的字词。
二、学习“交流平台”
(一)导入
(二)明确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本组课文的四幅插图。
2.阅读“交流平台”,明确怎样交流。
⑴ 分角色读小林和小东的话,体会交流方法,从中获得启发。(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内容)
⑵ 在全班交流学习收获。
(三)回顾交流课文内容
1.这四篇课文,哪一篇课文给你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像?请同学们自由交流。可以谈一谈课文的主题思想,也可以对课文的某个段落、句子、词语、人物来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由交流。
3.小结。
(四)交流“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1.哪些课文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举例说明。
根据学生所举例子,课件出示相应的句子。
(1)《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和结尾。
①指名读这两段,说说这两段分别在课文的什么位置,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②这篇课文还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请找出来和同桌自由交流其表达效果。
课件出示相关句段(略)。
(2)还有哪些课文,也运用了“前后照应”这一表达特点呢?
课件出示《顶碗少年》的开头和结尾,打开学生思路。
4.教师小结。
三、学习“日积月累”
1.朗读《囚歌》,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了解叶挺生平及《囚歌》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
(1)了解叶挺生平
(2)了解《囚歌》创作背景。
3.谈感受,体会情感。
⑴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囚歌》。
⑵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学习“课外书屋”
1.请你说说对《红岩》这部小说的了解。课件出示:《红岩》这部小说的封面,以及课外书屋中的资料。
2.自由交流。
交流内容:可以是对《红岩》这部小说的了解,可以是其中的某个情节,也可以是对某个人物形象的认识,还可以是自己的感受等。
课件可随机出示江姐、许云峰、刘思扬、成岗等人物介绍,以补充学生交流之不足。
五、课后练习
1.鼓励课外阅读。
2.开展“读英雄故事,抒革命情怀”的读书交流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6下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十六年前的回忆,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目标预设,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准备,媒体运用,教学时间,教学过程预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6下语文教案】第五单元-回顾拓展五,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