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年江苏省兴化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江苏省兴化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实验题,填空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以下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舌头振动产生的
B. 拉小提琴时,手在不同的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音色
C.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不能直接减弱噪声的
D. 用超声波清洗戒指,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2.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
A. 春天,河里冰雪消融,是升华现象
B. 夏天,冰棍儿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 秋天,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是熔化现象
D. 冬天,车内窗玻璃有时会变模糊,是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3.以下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
A. 透过玻璃杯看楼房 B. 水中倒影
C. 用放大镜看指纹 D. 日食
4.如以下图,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角,那么〔 〕
A. 入射角是30° B. 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 反射角是60° D. 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5.如以下图,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了弯折,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图中的〔 〕
A. B. C. D.
6.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以下图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 〕
A. B. C. D.
7.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假设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 〕
A. 一定小于l B. 一定等于l C. 一定大于l D. 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恰好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将烛焰移动到距离凸透镜5cm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C. 将烛焰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cm处,调节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D. 当凸透镜的一局部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如图甲〕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那么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③① D. ③①②
10.关于像,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B. 凸透镜可以成缩小的像,也可以成放大的像
C. 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像,也可以成正立的像 D. 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实像
11.以下关于透镜的应用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 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放大作用
以以下图示中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乙中,人佩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13.如以下图〔 〕
A. 是凹透镜,属近视眼镜 B. 是凹透镜,属远视眼镜
C. 是凸透镜,属近视眼镜 D. 是凸透镜、属远视眼镜
14.如以下图,一束光线斜射入盛水的容器中,在容器底部形成一个光斑.翻开阀门K,容器里的水逐渐流出的过程中,光斑将〔 〕
A. 向左移动后静止 B. 向右移动后静止 C. 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D. 仍在原来位置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甲所示,那么像距v与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乙图中的〔 〕
A. B. C. D.
二、实验题
16.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 ℃,碘的熔点为113.7 ℃,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中的碘颗粒吸热会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变化外,还可能会________;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均会________.
17.如图甲所示,这是演示“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根据要求答复以下问题.
〔1〕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此次实验应该选用________温度计〔选填“水银〞或“酒精〞〕.
〔2〕实验过程中,老师让同学们每隔1min记录一次实验数据,第5次的实验数据如图乙所示,那么此时温度为________℃.
〔3〕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丙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4〕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18.如图甲所示,这是小明所在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其目的是________.
〔2〕在实验中,小明同学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A点燃,接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________为止.
〔3〕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明移开蜡烛B,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屏幕,然后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屏幕.小明的这个操作过程正确吗?答:________〔选填“正确〞、“不正确〞〕.
〔4〕此实验不能用家用镜子的镜片进行,是因为家用镜子的镜片________,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5〕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由记录可知该小组实验的缺乏之处是:________.
19.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进行如以下图的实验操作.
〔1〕让光线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线沿OB方向射出,如图甲所示,反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在实验过程中,假设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线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选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实验中可转折的光屏的作用有两个,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0.小雷对凸透镜焦距与制成凸透镜的材料种类、凸透镜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实验:
〔1〕他第一次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那么测得的焦距为________cm.
〔2〕由1、2次的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________.
〔3〕小雷回想起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如图乙〕,受此启发,于是他分别用红光和紫光来进行图甲的实验,结论是:对同一凸透镜,________光入射时焦距小些.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以下操作最合理的是______
A.
B.
C.
D.
〔2〕正确测出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后,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________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
〔3〕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在放大镜、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其相同的是________;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那么应将光屏________〔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
〔4〕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光屏上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为得到完整的像,他可将凸透镜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5〕如图丙所示,蜡烛、透镜在图示刻度线处时,那么人眼应该在图中________〔选填“A〞、“B〞或“C〞〕处且朝着相应方向,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6〕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某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
〔7〕小明想利用LED发光字来研究凸透镜成像上下、左右位置关系,以下汉字适合做LED光源的是_______
A.
B.
C.
D.
三、填空题
22.如以下图 ,A图中,响尾蛇导弹是靠跟踪敌机尾部高温气流辐射的________,对其进行有效攻击 ;B图中,验钞机是利用了紫外线能使________发光的原理工作的;.
23.假期中,贝贝同学一家去溱湖游玩.
〔1〕湖水清澈见底,平静如镜,她站在湖边能清晰地看见自己在水中的倒影,这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
〔2〕她欣赏到水中的鱼在游玩,看到的鱼比实际位置浅,这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
〔3〕雨后天晴,溱湖上空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物理学史上,最早通过实验研究此现象的科学家是________.
24.小丽同学正在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着装,如以下图.她身高为1.6m.她在镜中像的高度是________m;她到镜面的距离是3m,像到她的距离是________m;当他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他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假设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的后面1m处,这时她__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25.晚上,小明在自己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光的反射现象〞,他把一小平面镜放在白纸上,用手电筒正对白纸和平面镜照射〔如以下图〕,从侧面观察到________〔选填“镜子〞或“白纸〞〕较亮,这是因为光在镜子上发生________反射,在白纸上发生________反射.
26.如以下图,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那么入射角为________度,MN的________侧是空气〔选填“左〞或“右〞〕。
27.使用投影仪时,在屏幕上得到了放大的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投影屏幕使用粗糙的白布做成,这是利用光在白布上发生________〔选填“漫反射〞或“镜面反射〞〕,可以使教室里各个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画面,而且白布能反射________光,可以使同学们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28.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当人脸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翻开,照亮__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并与录人的信息进行比对,从面记录考勤.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29.小华学习了有关知识后,用焦距一定的照相机对小明同学进行拍照,拍出的底片上的像如图甲所示,现要使底片上的像如图乙所示,那么她在按快门拍照之前需要进行两项重要操作:
〔1〕照相机离小明的距离应________〔选填“近〞或“远〞〕一些;
〔2〕将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30.如以下图,来自物点A 的光线经过眼睛的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后面的B 点.该眼睛存在的缺陷是________,假设要使像成至视网膜,可以将物点A 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或者佩戴一个适宜的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也可以使像成到视网膜上.
31.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一般有如下三种:
〔1〕看透镜的形状:如甲图中凸透镜有________.
〔2〕将透镜靠近字,透过透镜看字:如乙图中________〔选填“a〞或〞b〞〕是凹透镜.
〔3〕看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如丙图中________〔选填“a〞或〞b〞〕是凸透镜.
四、作图题
32.如图乙所示,一束激光照射向长方形玻璃砖,请大致画出这束光穿过玻璃砖的光路〔注意标出法线〕.
33.如以下图,凸透镜的一条折射光线和一条入射光线,请你对应画出它们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34.如以下图,画出两条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解答】A.教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A不符合题意;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是改变琴弦的长度来改变音调,B不符合题意;
C.街头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是检测噪音的大小,并不能减弱噪声,C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清洗戒指,是利用声传递能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可以减弱声源的噪声、减少噪声的传播、阻止声音进入人耳减小噪声。
2.【解析】【解答】A、春天河里冰雪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体是熔化现象,不是升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夏天,从冰柜取出的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的,不是汽化现象,是液化现象,B不符合题意.
C、秋天,草叶上结有小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这不是熔华现象,C不符合题意.
D、冬天,温暖的车内窗玻璃会变模糊,是因为车内水蒸气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的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3.【解析】【解答】A.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透过玻璃杯看楼房属于光的折射,A不符合题意;
B.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原理,B不符合题意;
C.用放大镜看指纹时,指纹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不符合题意;
D.日食的形成,是利用光沿直线播形成的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沿直线传播,可以形成影子、日食、月食等。
4.【解析】【解答】A、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90°﹣30°=60°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所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也是30°,故本选项错误.C、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60°,故本选项正确.D、当入射角增大5°,变为60°+5°=65°,所以反射角也变为65°,那么反射角也增大5°,故本选项错误.应选C.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角指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指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在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5.【解析】【解答】人眼看到水中的筷子,光由筷子射出经过水面折射,进入空气,再进入人眼中,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切记看到水中的筷子,是筷子反射的光线由水中射出进入人眼中,所以光线应由水面下向上射出,切不可弄反.
6.【解析】【解答】解:如以下图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应该是B瓶口,因为B瓶口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应选B.
【分析】凸透镜有会聚作用故又称聚光透镜.
7.【解析】【解答】在纸上得到一个并非最小最亮的光斑,透镜的焦距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l。如果焦距大于l,那么透镜在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然后再变大。如果焦距小于l,那么透镜在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
应选A
【分析】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纸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凸透镜和纸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8.【解析】【解答】A.距离凸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物距与像距相同都等于2倍焦距,即u=v=20cm=2f,那么焦距f=10cm,A不符合题意;
B.将烛焰移动到距离凸透镜5cm处时,u v,是放大镜原理,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在光屏上是承接不到的,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可能成像,B不符合题意;
C.将烛焰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cm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20cm,是照相机成像原理,故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符合题意;
D.当凸透镜的一局部被遮住时,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其他局部,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只是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会变暗,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体成等大的像时,结合物距计算焦距,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9.【解析】【解答】玩具鹦鹉紧靠凸透镜,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故三个像的顺序为③①②,
故答案为:D。
【分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大于一被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虚像时,物距越大,像越大。
10.【解析】【解答】A.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A错误,符合题意;
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u 2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f时成倒立的实像, u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江苏省南京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年江苏省海安市八校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作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