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2021年广西钦州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年广西钦州市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以下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牛奶 C. 白糖 D. 植物油
2.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
A. 溶质是固体 B. 溶剂是水 C. 溶液是液体 D. 溶质被解离成分子或离子状态
3.有40g5%的硝酸钾溶液,假设将其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 参加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
C. 把溶液倒掉20g D. 参加2g硝酸钾固体
4.85克5%的食盐溶液中,参加15克食盐完全溶解后成为 ( )
A. 100克19.25%的溶液 B. 100克20%的溶液 C. 85克20%的溶液 D. 85克15%的溶液
5.以下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6.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 溶剂体积加溶质休积等于溶液的休积
C. 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D.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7.要使已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以下方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 )
A. 倒出少量溶液 B. 参加硝酸钾 C. 蒸发局部水 D. 适当降温
8.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以下有“水〞字的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 糖水 B. 食盐水 C. 蒸馏水 D. 澄清的石灰水
9.有40g5%的硝酸钾溶液,假设将其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 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 参加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
C. 把溶液倒掉20g D. 参加2g硝酸钾固体
10.以下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面粉 B. 牛奶 C. 白糖 D. 植物油
11.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
A. 溶质是固体 B. 溶剂是水 C. 溶液是液体 D. 溶质被解离成分子或离子状态
12.85克5%的食盐溶液中,参加15克食盐完全溶解后成为 ( )
A. 100克19.25%的溶液 B. 100克20%的溶液 C. 85克20%的溶液 D. 85克15%的溶液
13.以下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 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14.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A.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 溶剂体积加溶质休积等于溶液的休积
C. 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D. 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15.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以下三种成分的含量有较大差异的是〔 〕
A. 氢气、氧气、氮气 B. 二氧化碳、水蒸气、氧气
C.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 D. 水蒸气、氧气、氢气
二、填空题
16.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为了探究酒精灯各层火焰温度的上下,某同学点燃酒精灯,仔细观察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位于火焰某一层的局部明显碳化。
〔1〕实验结论:________的温度最高。
〔2〕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可能遇到突发情况,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应急处理的常识。
〔1〕假设酒精灯内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应该________灭火。
〔2〕为防止天然气泄露造成危险,在家中应该安装________。
〔3〕假设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________溶液。
18.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探究活动,其根本环节大体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认真________和分析讨论,可以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意义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20.我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文明的国家之一,某些化学工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创造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奉献.
21.取5mL水并加热至沸腾.试答复以下问题。
〔1〕需要用到哪些化学仪器?(标明主要仪器的规格)________。
〔2〕需要经过哪些根本操作才能完成上述实验? ________。
〔3〕小红同学在做上述实验时,试管炸裂。请你帮助分析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至少答两点) ________
〔4〕小明同学在给液体加热时,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采取的应急措施正确的选项是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自然科学。
〔1〕小红利用图甲进行探究实验,请答复
①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她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
②观察到烧杯底部有少量黑色固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③烧杯中蜡烛很快就熄灭,由此说明________
〔2〕①乙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小明按乙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
23.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一粗盐样品进行初步提纯。所用实验仪器或用品如下:
〔1〕A的名称是________;
〔2〕提纯的步骤是:溶解、过滤 、________、计算产率;
〔3〕“过滤〞操作的要点可概括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二低〞的含义是________;
〔4〕实验小组通过正确的计算发现,所得实验结果对与该粗盐的实际含量比照,实验测得的结果比实际偏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
四、简答题
24.著名化学家罗伯特•波义尔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将盐酸溅到紫罗兰花瓣上,过一会儿,他惊奇地发现,紫色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波义尔对这一意外的发现,做出了各种假设,经过屡次实验验证,探究普遍规律,终于获得了成功.从波义尔获得该成功的过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
答案解析局部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解答】白糖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选C.
【分析】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解析】【解答】根据微观粒子的性质可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构成溶质的粒子均匀分散到溶剂分子中,D项表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构成溶质的粒子均匀分散到溶剂分子中,进行分析。
3.【解析】【解答】A、把溶剂蒸发一半,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
B、参加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符合题意;
C、溶液具有均一性,把溶液倒掉20g,溶质质量分数还是5%,不符合题意;
D、参加2g硝酸钾固体,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40g 5%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g×5%=2g,溶剂质量:40g-2g=38g。
4.【解析】【解答】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85克5%的食盐溶液中,参加15克食盐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85g+15g=100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故答案为:A。
【分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5.【解析】【解答】A.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符合题意;
D.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6.【解析】【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不符合题意;
B、分子间存在间隙,溶剂体积加溶质体积不一定等于溶液的休积,不符合题意;
C、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符合题意;
D、溶液中可以有一种溶质,也可以有多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特征和溶液的配制步骤进行分析。
7.【解析】【解答】A. 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少量溶液,不能使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错误,符合题意;
B. 参加硝酸钾,溶质质量增加,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蒸发局部水,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适当降温,可使溶解度减小,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要使已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蒸发溶剂、增加溶质、改变温度。
8.【解析】【解答】A、糖水是糖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食盐分散到水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是食盐水,属于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蒸馏水是纯洁物,不属于溶液,故C符合题意;
D、 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溶于水得到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9.【解析】【解答】A、把溶剂蒸发一半,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
B、参加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符合题意;
C、溶液具有均一性,把溶液倒掉20g,溶质质量分数还是5%,不符合题意;
D、参加2g硝酸钾固体,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40g 5%的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为:40g×5%=2g,溶剂质量:40g-2g=38g。
10.【解析】【解答】白糖能够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应选C.
【分析】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11.【解析】【解答】根据微观粒子的性质可知,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构成溶质的粒子均匀分散到溶剂分子中,D项表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构成溶质的粒子均匀分散到溶剂分子中,进行分析。
12.【解析】【解答】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85克5%的食盐溶液中,参加15克食盐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85g+15g=100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故答案为:A。
【分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13.【解析】【解答】A. 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如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是稀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B.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 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故符合题意;
D.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
14.【解析】【解答】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不符合题意;
B、分子间存在间隙,溶剂体积加溶质体积不一定等于溶液的休积,不符合题意;
C、配制10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符合题意;
D、溶液中可以有一种溶质,也可以有多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溶液的定义、特征和溶液的配制步骤进行分析。
15.【解析】【解答】根据呼吸过程进行分析,人进行呼吸作用时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A、空气中的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空气中不含氢气,故A错误;B、 人进行呼吸作用时是将氧气转化为二氧化碳,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加,故正确;C、空气中的氮气不参与呼吸作用,故C错误;D、空气中不含氢气,故D错 误.
应选B.
二、填空题
16.【解析】【解答】〔1〕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外焰局部明显碳化,说明外焰的温度最高;
〔2〕外焰温度最高是因为外焰与空气接触更充分。
【分析】〔1〕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2〕物质充分认识,温度最高。
17.【解析】【解答】〔1〕假设酒精灯内洒出的酒精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应该用湿抹布扑盖〔或用沙子或用沙子扑盖〕;
〔2〕为防止天燃气泄露造成危险,在家中应该安报警器;
〔3〕假设不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或NaHCO3)。
【分析】〔1〕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2〕天燃气泄露会造成爆炸危险。
〔3〕根据实验室平安守那么及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18.【解析】【解答】科学探究的根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评价.
【分析】运用科学探究的根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说、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评价.
19.【解析】【解答】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准确记录和分析讨论,可以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意义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分析,并且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根底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20.【解析】【解答】我国的四大创造中有两项是属于化学工艺:造纸和火药,另外我国古代的瓷器烧制技术闻名于世界,我国是最早使用青铜器和冶炼铁的国家,对世界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奉献.
【分析】研究我国化学的历史,了解化学会对人类的生活重要意义,激发学习化学的动力.
21.【解析】【解答】〔1〕加热5 ml的水至沸腾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有5 ml的量筒、胶头滴管、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和烧杯;
〔2〕需要进行的操作是:用量筒量取接近5mL的水,再用胶头滴管准确滴加至5mL,然后倒入试管内,用试管夹夹持试管,在酒精灯外焰上进行加热;
〔3〕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外壁有水珠,在加热之前没有预热,加热的时候直接接触酒精灯的焰心,加热之后立即骤冷等;
〔4〕酒精灯内的酒精洒在桌面上不慎着火,应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分析】〔1〕根据加热5 ml的水的实验需要的仪器,进行分析。
〔2〕需要进行的操作是:用量筒量取水,再加热。
〔3〕试管受热不均匀,会炸裂。
〔4〕根据灭火的方法,进行分析。
三、实验题
22.【解析】【解答】(1)①证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可验证蜡烛燃烧生成物中有水来证明,故依据的现象是烧杯内壁上出现水雾。②烧杯底部有少量黑色固体,由此可知蜡烛不完全燃烧时有炭生成,蜡烛中含有碳元素,故得出的结论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有炭生成〔或蜡烛中含有碳元素〕。③烧杯中蜡烛很快熄灭,是因为烧杯中的氧气耗尽了,说明蜡烛燃烧需要氧气。(2)①铁丝燃烧时末端系一根火柴作用是引燃铁丝。②铁丝在已经盛有一层细沙或少量水的集气瓶中,炸裂的原因可能是燃着的铁丝碰到集气瓶壁。
【分析】反响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要证明氢元素可证明生成物中有水,要证明炭元素可证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或炭。
23.【解析】【解答】〔1〕A是用来支撑装置过滤、支撑蒸发皿进行加热的,故答案为铁架台。〔2〕在粗盐提纯的实验中需要将滤液蒸发水分后得到精盐,然后计算产率,故答案为蒸发。〔3〕两低主要是为了防止滤液漫过漏斗、漫过滤纸而起不到过滤的目的,故答案为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液面低于滤纸边缘。〔4〕精盐的质量偏少,在过滤、蒸发操作时损失了液体的质量,故答案为蒸发时,液滴飞溅;称量时操作或读数不正确。
【分析】
四、简答题
24.【解析】【解答】有准备的头脑不会对偶然的现象和结论放弃探究,这是创新与发现的一条途径.故答案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知,永不疲倦是进行科学探究应有的品质.
【分析】科学探究需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知的精神。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3;锶0,2g,【答案】B,【答案】C,【答案】D,【答案】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案】D,【答案】A,【答案】C,【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广西钦州市市直初中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13;锶,该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9gClO2,【答案】C,【答案】D,【答案】A,【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