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学案2 必修二 ——《阿房宫赋》《六国论》

    学案2 必修二 ——《阿房宫赋》《六国论》第1页
    学案2 必修二 ——《阿房宫赋》《六国论》第2页
    学案2 必修二 ——《阿房宫赋》《六国论》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学案2 必修二 ——《阿房宫赋》《六国论》

    展开

    这是一份学案2 必修二 ——《阿房宫赋》《六国论》,共6页。
    学案2 必修二——《阿房宫赋》《六国论》[学案目标] 1.系统归纳两篇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语言现象瞻前顾后进一步完善知识网络2.把握重要的古今异义词——古今同形异义词3.背诵两文()基础整合1解释下列多义词使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B.C.D.答案 B解析 再:两次。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①②③   B④⑤⑥C①③⑥   D③④⑤答案 C解析 均为满足;均为邀请,前一个是形象的说法,招致;均为使退却,打败;喜欢/爱惜;大概/危险;或许/有的人。4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活用情况并解释其义以事秦之心天下之奇才名词用作动词,礼待未云何名词用作动词,出现龙不赂秦名词用作动词,坚守正义朝歌夜弦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里;歌、弦,名词用作动词,唱歌,弹琴后人哀之而不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鉴惜其用武而不形容词用作动词,坚持到底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B.C.   D.答案 B解析 B项均为表转折的连词。A……的样子/助词,不译。C项比/表动作行为的对象。D项凭借/因为。6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否定判断句洎牧以谗诛被动句秦人不暇自哀宾语前置句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短语后置句()名句背诵1《阿房宫赋》(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提醒晚唐统治者对于强秦盛极而亡的历史如果后人哀悼它却不以史为鉴那么就会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阿房宫赋》中杜牧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人奢侈靡费而不知怜惜发出的愤激的质问(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秦从六国搜刮了堆积如山的珍宝鼎铛玉石金块珠砾丢弃满地可见秦人对这些一点儿也不珍惜(5)杜牧《阿房宫赋》中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明星荧荧开妆镜也(6)《阿房宫赋》中指出秦若能改变对六国之民的态度秦的历史将会改写的名句是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六国论》(1)《六国论》中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三句运用类比手法阐明了以地事秦的危害(2)苏洵写作《六国论》的真正目的是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3)《六国论》中如果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存亡的道理不容易被轻易衡量(4)在《六国论》中苏洵提出假如六国做到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秦国就会食不下咽坐卧不安(5)在《六国论》中苏洵以古鉴今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三句告诫宋朝统治阶级不要以贿赂的方式谋得一时之安()文常积累1六王四海这里的六王指战国时齐魏六国的君王四海指天下全国又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妃嫔媵嫱王子皇孙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都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女官实指皇帝的妾妃的等级比嫔嫱高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3而望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嫔受皇帝宠爱得幸4奈何取之尽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铢连用形容极为细微5使六国各爱其这里的实指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改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帝制时代对于君主与尊长的名字必须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如本句中的避讳分避国讳与家讳两种()可怜”“的理解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可怜可怜焦土可惜可怜身上衣正单值得同情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爱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嬴而不助五国也动词,结交、亲附较秦之所得战胜而得者介词,和一生彘肩动词,给予夫六国秦皆诸侯连词,和客亦知夫水月乎连词,和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动词,允许、同意无乃尔是过助词,吧陈涉少时人佣耕介词,给、替秦相较或未易量介词,和 作介词与连词时,意思相同,都是”“的意思,只是词性难以区分。这是掌握字的难点,也是高考的重点。如何区分呢?颠倒前后语序,意思不变的,是连词,反之则是介词。演练体悟 下列各组句子中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2016年浙江卷,17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相同解析 均为介词,和、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不同解析 介词,跟/连词,和。()如何掌握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节实词从大范围看古汉语中存在而现代汉语中仍保留的词语都可看作古今同形词其中包括单音词如也包括双音词如成立既有实词也有虚词这里主要谈双音实词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同形同义逦迤”“戏弄这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同形异义看起来与现代双音词完全一样但它是两个词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普遍存在因而这部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3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同形异义双音词并解释其义体会其特点其实百倍其实,它的实际数量思厥先祖父祖父,祖辈与父辈可谓智力孤危智力,智慧和力量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事,旧事,成例而气候不齐气候,天气璧有瑕请指示王指示,指出来给……于是相如前进缻前进,走上前进献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亲戚,内亲外戚,内外亲属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山东,崤山以东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细说,小人离间之言 这种古今同形异义实词一般说来,很少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故在翻译时一定要拆成两个词翻译。它们如果出现在翻译句中,往往是得分点,须格外留心。4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古今同形异义词现象(清廷)购仰(田仰人名)妻子急踪迹至通明(沈通明人名)译文(清廷)紧急悬赏捉拿田仰的妻子儿女,追踪觅迹直到沈通明家。(要点:购,悬赏捉拿;妻子,古今同形异义词,妻子儿女;踪迹,名词用作动词,追踪觅迹)(梁彦光居相州)邺都(相州治所)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译文(梁彦光到了相州府衙,)邺都民俗复杂,百姓大多善变狡诈,给他编歌谣,说他不能治理教化。(要点:理化,治理教化)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译文学习的人不担心才智赶不上(别人),而担心不能立志。(要点:学者,学习的人;患,担心;及,到)()精准翻译句子5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文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使自己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啊! 该句翻译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译出被动句;译出省略成分(使后的)译出感叹语气。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易漏译使字,译不出感叹语气,形成有瑕疵的翻译。因此,要做到精准翻译,须补出省略成分,准确译出或感叹或反问或疑问的语气。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C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D举以予人如弃草芥答案 D2请辨别下面一段文言文中加点的11个词语解释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序号)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选自《赤壁之战》)其实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割据一国之内拥有武力的人占据部分地区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地方某一区域乐业乐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横行依仗势力做坏事后患以后的祸患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泛指自然环境和气候疾病同今天疾病将军率领军队自立不依靠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答案 ②④⑥⑧参考译文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了番阳,鲁肃劝告孙权召周瑜回来。周瑜回来,对孙权说:曹操假托汉朝宰相的名义,他的实质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凭着超人的武略和杰出的才干,又依靠父兄的功业,占据江东一带,土地纵横数千里,军队精锐,物质充足,英雄乐意效力,应当驰骋天下,替汉朝翦除残暴,去掉污秽;何况曹操是自己来送死,怎么可以去投降他呢?请让我为将军具体分析一下这件事。现在北方还没有平定,马超、韩遂还在函谷关以西,是曹操以后的祸患;而曹操放弃骑兵,依靠水军和东吴比高低。现在又是严寒的天气,战马没有稿草饲料。驱赶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带,不服水土,一定会生疾病。这几件事都是用兵时最忌讳的,可是曹操却冒失地这样做。将军捉拿曹操,应该就在今天。我请求得到精锐军队几万人,进军驻到夏口。一定替将军打败曹操。孙权说:曹操这个老贼想废掉汉朝皇帝而自立为皇帝已经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现在那几位英雄已经灭亡,只有我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该抗击他,同我的意见很相合,这是老天把您赐给我啊!阅读时如碰到与现代汉语同形的词语不要盲目地用现代汉语同形同语词的意义去解释而要瞻前顾后看看上下文根据词不离句的原则想想它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是古今同形同义词还是古今同形异义词如初步认定了可将其放入原文代入检验文意通则认定的意义正确否则不正确

    相关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八单元16(阿房宫赋 * 六国论)16.1 阿房宫赋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第八单元16(阿房宫赋 * 六国论)16.1 阿房宫赋教案及反思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1 阿房宫赋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1 阿房宫赋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活动环节,阿房宫为何会化为“焦土”呢?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1 阿房宫赋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1 阿房宫赋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业布置,第二课时,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