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综合与测试习题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综合与测试习题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见习题,答案呈现,零刻度线,7×103,答案>,平衡螺母,06×103,85×103,答案0855,装满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中考·安顺】小军测量一个体积为25 cm3的长方体木块的密度,他用托盘天平测量木块的质量,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0”刻度线处,再调节____________,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央刻度线,把木块放在左盘,当天平平衡时右盘添加的砝码数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由此测得木块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答案】平衡螺母;0.56×103
2.【中考·齐齐哈尔】在“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实验器材有托盘天平、量筒、足量的水、细线、待测小金属块(质地均匀)等。
(1)小鑫同学首先将托盘天平放置于_____工作台上,将游码放在标尺的__________处,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填“左”或“右”)调节。
【点拨】实验前,首先要把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将金属块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内,向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当横梁重新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点拨】金属块的质量为:m=50 g+4 g=54 g。
(3)把金属块缓慢放入装有20 mL水的量筒内,使其浸没在水中,此时量筒内的水面如图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__cm3。
【点拨】由图可知,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0 mL;金属块的体积为V=V2-V1=40 mL-20 mL=20 mL=20 cm3,
(4)经过计算可知,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__g/cm3,可以换算为_________kg/m3。
(5)将金属块截去一半,剩余金属块与原金属块相比,密度________(填“不变”或“改变”)。
【点拨】将金属块截去一半,质量减小了,但密度不变。
3.【中考·广安】小聪同学在江边捡到一块漂亮的鹅卵石,他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它的密度。(1)如图甲所示,小聪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错误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应先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由图甲可知,小聪在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过程中的操作错误是游码没有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没有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小聪纠正错误后,正确测量出了鹅卵石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则鹅卵石的质量为________g。
【点拨】由图乙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鹅卵石的质量m=20 g+5 g+2 g=27 g。
(3)小聪将鹅卵石放入盛有50 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如图丙所示,则鹅卵石密度为________kg/m3。
【答案】2.7×103
(4)小聪根据所测数据,在图丁上描出一个对应的点A,接着他又换用另一石块重复上述实验,将所测数据在图上又描出了另一个对应的点B,若ρA、ρB分别代表鹅卵石和另一石块的密度,则ρA_____(填“>”“=”或“<”)ρB。
【点拨】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一个定值,即质量与体积的图像为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图可知,当体积相同时,A的质量大于B的质量,故ρA>ρB。
4.小明家乡种植的杏树2019年获得了丰收,他想利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颗新鲜杏的密度,进行了下列操作:
(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为使天平横梁平衡,他应调节横梁上的________________。
(2)将鲜杏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鲜杏的质量为________g。
【点拨】标尺的分度值是0.2 g,鲜杏的质量为m=20 g+1.2 g=21.2 g。
(3)为了能将鲜杏放入量筒,小明选取了容积为200 mL的量筒,他先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再将这个鲜杏放入量筒,再次记录读数,则鲜杏的密度为____________kg/m3。
(4)小明继续实验时不小心将量筒碰倒摔碎了,他又选取了小烧杯、溢水杯、量程为50 mL的量筒测量鲜杏的体积,他的做法如下,请你将下列步骤补充完整。A.先将溢水杯中盛满水,再将鲜杏轻轻放入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中。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
你认为小明按上述做法所测出鲜杏的密度比真实值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小明继续实验时不小心将量筒碰倒摔碎了,他又选取了小烧杯、溢水杯、容积为50 mL的量筒测量鲜杏的体积,实验步骤:A.先将溢水杯中盛满水,再将鲜杏轻轻放入溢水杯中,让溢出的水流入小烧杯中;B.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C.记录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即鲜杏的体积。
【答案】B.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 C.偏大;向量筒中倒水时,会有一部分水附着在小烧杯壁上,因此测量的鲜杏的体积偏小,从而密度会偏大
向量筒中倒水时,会有一部分水附着在烧杯壁上,因此测量的水的体积偏小,即鲜杏的体积偏小,从而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的结果也就偏大了。
5.【中考·北京】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__g。
【点拨】如图甲所示,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 g,游码右端在2 g处,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00 g+20 g+2 g=122 g。
(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__cm3。
【点拨】如图乙所示,量筒分度值为2 mL,液柱表面在60 mL处,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60 mL=60 cm3。
(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74 g。(4)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________g/cm3。
6.【中考·连云港】小明进行了测量樱桃酒的密度的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1)将空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48 g。(2)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将水面的位置标记在烧杯壁上。将盛有水的烧杯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为128 g,则烧杯中水的体积为________cm3。
(3)将水倒出,在烧杯中倒入樱桃酒至标记处,将此烧杯放在天平上,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烧杯和樱桃酒的总质量为________g。(4)计算得出樱桃酒的密度为__________kg/m3。
7.【中考·安顺】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g/cm3,容器的质量是________g。
根据第1组数据可知,液体的质量m液=ρV=0.8 g/cm3×15 cm3=12 g;容器的质量是67 g-12 g=55 g。
8.实验室有如下器材:天平、量筒、烧杯(2个,完全相同)、足量的水(密度为ρ水)、酱油。
小华选用上述一些器材(量筒打碎了),设计了一种测量酱油密度的实验方案,请补充写出他的实验过程。主要实验步骤:(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此时天平的横梁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_。接下来的操作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向___(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平衡;
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m1。(3)将一个烧杯____________,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
(4)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3,写出酱油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____ (用已知量和所测量的字母表示)。
9.小红同学用以下方法测橙汁的密度。利用天平、烧杯、刻度尺和水,测量橙汁密度的过程如下:(ρ水已知)①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②用刻度尺测出水面到烧杯底的深度为h1;③将水全部倒出,再慢慢地倒入橙汁,直到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仍为m时停止添加;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综合与测试习题课件ppt,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见习题,1大21,习题链接,阶段实验专训,DABC,指在零刻度上,×103,6×10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教科版3 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习题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见习题,答案呈现,不变虚像,反射暗,入射角,反射光线,确定像的位置,刻度尺,像与蜡烛B不能,完全重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在光的世界里综合与测试习题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答案呈现,BCD,见习题,答案AD,答案D,解如图所示,主光轴,照相机,同一高度上,凸透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